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2017-03-23贵州省罗甸县木引镇木引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7年2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感情草原

贵州省罗甸县木引镇木引小学 黄 杰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贵州省罗甸县木引镇木引小学 黄 杰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各种弊端,朗读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现在大部分教师逐步认识到诵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多了起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之法,诵读课要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型。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教学 朗读 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这就是说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因为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古语“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朗读呢,这对于许多课堂一线的语文老师还是一个难题。笔者长期从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的朗读积累了一些自己的方法,下面和同仁们一起探讨一下:

一、情景创设,让学生爱上朗读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勾画出文章的意境,让学生自己去品味,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我们要知道感情朗读是情感熏陶的主要手段。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遵循语言艺术的创作规律,运用形象思维规律,借助丰富的记忆联想和再造想象,在脑海中浮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使作品中的情、景、物、人、事、理在随着自己的朗读过程中活起来,让自己融入到作品描写的特定情境场景中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朗读指导时需要通过对课文言语创设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现在我们学习的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创设情境中的文字原本是有声音,有色彩的,学生读着读着会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特别是写人物的课文,我们要在情景中揣摩人物的个性及其言行和神情,这样才能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灵魂人格。如我在教学课文《草原》(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课)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大草原的美景,在一望无垠、翠色欲滴的大草原上,偶尔飞过几只小鸟,草地上的羊群时而上了小丘时而下了小丘,忽然的把主人迎接的飞马画面定格。把大草原上各族同胞那种鲜艳的民族服饰,襟飘带舞迎接我们到来的画面定格,此时让学生来朗读这样的一段文字,通过朗读这两段极富感情色彩的文字,一方面感受大草原的美景,一方面感受大草原主人的热情,这样创造了良好的气氛,深深的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朗读欲望,使学生很快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从而去学习这篇课文。只要学生能进入课文的学习,那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景也就会生动形象得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来了,教师再给学生灌输民族团结互助的主题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就易如反掌了。

二、边读边悟,让学生理解朗读

对于我们小学生自己来说,他们理解的朗读往往就是打开书本,咿呀咿呀的念着书本上的文字。其实诵读不仅仅是要动口,更需要是我们学生动脑。诵读不仅是朗读、背诵,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读出课文的韵味,思考课文的内容。我们要思考的重点首先是词语的基本意思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因此更深层次来说诵读教学要侧重对文章的领悟。一篇优秀的作品中往往饱含着作者的感情,诵读时要用心体味,感悟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教师常常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是基于“读中悟请”。让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这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因此诵读时要让学生学会感悟,在大脑中把文字变成画面、变成幻景,使整个身心沉醉其中。一边读一边想,把语言文字转化为生活图导,触景生情,由感生情,在学生自读自悟以后,教师又适当进行朗读的指点。如提醒学生: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应有感情地读?如我在教学课文《桂林山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一课时, 学生们如果不能把握课文的基调是通过对桂林山水的描写来表达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感。那么学生的朗读也就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从而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就无法实现,那样我们的教学就会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朗读于背诵的层面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中心“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来朗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些语句的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同时也能深入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走进作者的内心,从而达到了朗读的境界。

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等方面页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只有把朗读教学植根于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精心指导学生的朗读,激发学生感情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1】姚颖.关于“语文教学教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王新洪.做一个创新型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坛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感情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带着感情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带着感情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感情强烈的叹号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