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图伴写作,下笔如有神
——浅谈概念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2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施唯一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7年2期
关键词:概念图选材绘制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施唯一

概念图伴写作,下笔如有神
——浅谈概念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施唯一

学生的写作,大多是取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历,生活中的题材他们经常会重复使用,缺乏新意,雷同现象颇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怕写作。而概念图的出现,恰如其分地使作文教学走入了“老师易教,学生爱学”的状态。

小学 作文教学 概念图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为此,作文一名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要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取材多样化

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经常发现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内容空洞,缺乏自己的想法。而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首先要有不一样的选材。为此在课堂上我利用概念图,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1.让选材走出“框框”

记得我在执教四年级上册的习作2《介绍自己的长处或本领》时,很多学生都提到了自己的长处是比别人长得高,自己唱歌唱的好,学生的回答大多一致,难道就没有其他的长处了吗?于是,在课堂上我出示了一张概念图,学生通过这张概念图,清晰明了的知道自己还能从多方面,去思考自己的长处或本领。于是,课堂上孩子们脱口而出的长处或本领多了起来:钢琴六级、书法五级、绘画得奖……利用这样简单直观地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使学生从一个传统的写作框框里跳了出来,使学生的取材不再被局限,不再让学生觉得无材可选。

2.让事例走向“多元”

作文中的雷同现象,不仅仅是选材的雷同,学生在写作时,所写的内容,所例举的事例,也时常出现雷同现象。

记得我在上六年级《习作5:成长的烦恼》的时候,有一位学生谈到了妈妈总是爱拿他与其他孩子做比较,总说他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好,让他觉得很烦恼。而接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几位同学也与他大同小异的谈到了这个烦恼,很明显学生的思维被局限了。于是,在课堂上我出示了一张概念图,学生根据概念图所整理地本次习作的要求,明白了不仅仅可以写学习上的烦恼,还可以写生活中的,自身性格上的烦恼等等,学生的思维拓宽了,课堂上所谈到的事例,也越来越多了,从而呈现的作文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了。

概念图将繁琐的文字,以图画的形式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直观明了的突破了作文选材的难点,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二、文章生动化

一锤定音的开头,一线穿珠的结构,一波三折的情节,一字传神的细节,一语反复的扣题,一箭双雕的结尾,才能使一篇文章冠上“好”字。而概念图,就是一支能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的“神笔”。

1.内容不再“空洞”

一篇好文章的主体,是用具体、生动的内容来支撑的。记得在执教四年级上册习作1《设立新节日》时,课堂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并谈谈想要设立这个节日的原因,学生基本上都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此发表自己的想法。但是,让学生动起笔写下来,很多学生都是寥寥几笔,就写完了。如何让学生能把文章写得生动详实呢?其实,只是欠缺一个发散学生思维的工具。于是,在教授第二课时,评讲习作草稿的时候,我出示了一张概念图,此图一出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自己在描写时,不能只是简单地表述自己想要设立这个节日的原因,还要想想该如何来过这个节日。

2.语言不再“匮乏”

学生在写作时,所运用的词汇往往都是常用的,不会根据自己当下的所见所闻,用一些优美的语句,精简的成语进行概括,使得文章当中的用词过于大众化,毫无新颖,读起来乏善可陈。那如何让孩子将作文的语句写得生动、形象,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一直在思考的。

为此,在执教六年级下册习作2《当老师不在场的时候……》时,我指导学生关注“场面描写”,如何将场面描写写好呢?我出示了一张概念图,其实这场面描写,就是平时我们一直运用到的这些细节描写,只是平时我们都把它们笼统的写在一起,从来不注重这些,而此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后,再指导学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当时的场景,既渲染整体气氛,又突出个人表现。

概念图,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写作时何为重点,哪方面需要详细描述,学生抓住了重点,并且为之具体、生动地描述,一篇好作文自然能写成。

三、思维发散化

写作不仅仅是一件老师教的事,如果一节作文课都是老师的“一言堂”,“满堂灌”,试问学生的作文又如何“灵动而又真实”呢?于是,在课堂上我尝试通过自己的引导,指导学生自己绘制“概念图”,通过一张张亲手绘制的图片,让学生打破以往写作草稿的局限性,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1.简易头脑风暴

学生在绘制概念图时,有的能根据老师屏幕上出示的概念图,绘制出符合自己写作内容的,极其简单的概念图。例如:学生根据自己对紫藤花的观察和已有的认识,绘制概念图,打破了以往边想边写的“打草稿”的写作模式,让学生一层又一层的发散思维,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从而在写作时,文章内容才会既有新意又详实。

2.深层头脑风暴

在执教六年级下册习作2《当老师不在场的时候……》,很多学生所例举的事例都是老师不在场时,教室里如何吵闹,同学们如何调皮。

为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老师不在时同学们和自己的表现是怎样的,再运用概念图对学生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与组织的思维方式。获取充足的材料之后进行思维发散,再加以筛选、归纳与重组,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围绕中心选题,又便于学生多角度、多题材的选择作文形式。这一次教学,获得了成功。学生呈现了一张张色彩缤纷,充满童趣,内容多样的习作概念图。

概念图的应用,使语文课堂焕发了新的活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了主动学习,走向了乐于学习。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同时,对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着好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概念图选材绘制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超萌小鹿课程表
探讨概念图在中学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放学后
概念图教学功能初探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