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作业焕发生命的色彩

2017-03-23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7年2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课外阅读创设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 孙 茜

让语文作业焕发生命的色彩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 孙 茜

作业长期以往被人们看成是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对于此种缺乏眼见的认识,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也是持批判态度对待的。通过自身的课堂教育观察与教学实践,试着从作业的趣味性、课堂情景创设和增加家庭作业的实践性等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关于语文作业的相关学习实践心得,以期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应试教育 作业模式 趣味性 情境 实践性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语文作业定位于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上,认识的偏差加上应试教育的指向,使作业的目的陷入了一个误区,作业往往停留在简单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层面上。常年在这样的作业模式中,逐渐消磨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失去了学生对语文的灵性。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越来越相信:只有新型有趣味的作业形式,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学生在学习时才能充分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也才能使语文作业真正焕发生命的色彩!

一、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富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教师应领着孩子步入语文园林,才能让学生去感受其中的美景。那么,如何让学生深入体会语文学习的美呢?情感应该是最关键的因素。作为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文本,设计一些情境型的作业,引导儿童从完成作业的乐趣中进一步感知教材。

如第四册教材中有一篇《月亮湾》,文中尽情描绘了月亮湾的美丽风光。教学后,我让学生用笔把你看到的月亮湾画出来,他们饶有兴致地挥毫泼墨,月亮湾的美景在他们笔下栩栩如生。如此一来,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了文本,更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拓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空间,这篇美文背起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毫无疑问,学生非常欢迎这样的家庭作业,因为它通过再现文本情境,将学生可感知的生活场景和生动画面展现在眼前,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

当然体现家庭作业的趣味性,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如优美的课文可以配乐朗读、故事型的课文可以演课本剧等。如教学《小池塘》后,让学生回去为课文选配乐曲,并将自己的配乐朗读录下来。优美的音乐会给学生创设特别的情境,会令他们为自己的杰作兴奋不已。教学《蘑菇该奖给谁》后,布置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表演,学生会很乐意地回去编、导、演。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中角色的语言、行为动作以及思想情感有了更真切的体会,也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日本心理学家龙泽武夫说得好:“新颖的刺激、趣味的刺激、矛盾的刺激、稍复杂的刺激。对于这些,儿童会瞪目而视,敞开感觉之门……即使伴有多少苦痛,也仍然孜孜不倦地探求。”对于这样的家庭作业,可能比机械地抄写要多花些时间,可是在完成这类作业时,学生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并走进了社会生活,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家庭作业学生乐于去做,而不是为了作业而作业。这样的作业,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二、创设相关情境

积累对于表达意义重大。积累不仅是表达的基础,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是语言材料的内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由于目前小学生积累明显不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积累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这一标准要求学生有相当大的课外阅读量。由于部分学生平时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又对看什么课外书比较茫然,因此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有限。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抓住契机,创设相关的情境引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前布置阅读

课前,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与文本内容相仿、相反或有关的内容,这种读物往往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读起来也更有目的性。由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我适当对他们放低要求,如教《陈毅探母》前,让学生回去先了解陈毅元帅这个人或他的一些小故事,让他们初步了解陈毅元帅,在上课时抓住契机,鼓励学生和同学交流课外收集到的资料。这样,课堂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他们的课外阅读热情也就更高了,也为今后的中年级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课后推荐读物

如我听了一堂高年级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后,老师向学生推荐课后阅读冯骥才的《挑山工》。如此向学生推荐课后读物,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面,又增加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如学习了《狐狸和乌鸦》后,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伊索寓言》,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此外,还可以一周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教师向学生或者学生之间互荐好书佳作,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爱上阅读。

只要我们在布置课外阅读时,结合教材的特点,创设相关的情境,将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与优秀课外读物相结合,使学生首先掌握阅读方法,再用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读书方法,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课内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三、增加家庭作业的实践性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语文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简单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作业形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实践型的作业。当然,学生的各种实践,看重的并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和从中悟到的创新学习原理、科学精神和学习方法。实践型作业形式颇丰:

(一)体验生活型

比如,春天,带着学生去野外踏青,微风轻轻吹拂在脸上,油菜花香阵阵扑鼻,采野花,捕蝴蝶,在草地上打滚;在秋高气爽时,让学生到丰收的田野去野餐,去硕果累累的果园参观或者亲自体验采摘果实,从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并学习书上学不到的知识;教师节到了,让学生为老师做一张贺卡,给老师一个惊喜,即促进师生感情,又为学生习作提供感性素材,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下,不难写出情深意切的美文佳作!

(二)实践观察型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是语文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到生活中去观察课文中的事物。如教学《燕子》一文,我布置作业,请生观察:①燕子的外形特点;②燕子飞行的动作;③燕子休息时候的样子。并与课文中的描写相比较,写下自己的观察所得。通过课前的观察,课文内容和写法特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要靠兴趣,它也是促进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想要学生将学习当成享受,就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克服困难积极探索。情境型的家庭作业,将情境、趣味和实践融为一体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写作业的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作业从简单机械的重复转变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把做作业当成了一种享受。因此,只要我们在家庭作业形式、内容的设计上花一番工夫,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便能真正使家庭作业焕发其生命的色彩!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课外阅读创设
特殊的家庭作业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