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化学教育对比
2017-03-23四川省成都树德宁夏高2014级段寓文
四川省成都树德宁夏高2014级 段寓文
中外化学教育对比
四川省成都树德宁夏高2014级 段寓文
化学是中国中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之一,也是大学的中心学科。相比其他学科,化学具有更直观的实验探究性,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喜欢。化学素质考查的侧重点与高校招生中所要求的动手能力与操作规范完全契合,化学本身就是从实践中来,其教学与发展也应当回到实践中去。将中外化学教育进行对比,有很多相似,更有很多不同。
一、课程设置差异
(一)美国一些大学的化学课程设置
美国高校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十分注重专业基础课程
(“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教学,这些课程占总学分的比重很大。
美国高校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度非常高,每一门基础化学课程都设有相应的实验课程。其课程特点是:理论课与相应的实验课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学生动手的时间大于4小时/周。例如: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有机化学》课程,授课-3小时/周、讨论-1小时/周、实验-5小时/周。
同时,在交叉学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美国高校对相关学科也很重视,将化学与信息科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多个相关学科进行融合,开设了多种课程供学生。
(二)德国一些大学的化学课程设置
“从经济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出发,解决化学应用问题”是德国大学化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科专业上严禁务实的使得德国成为化学家的摇篮。在德国,五年学制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学习、主要学习和毕业论文)。在经过两年基础学习阶段学习后,学生们进入主要学习阶段。该阶段注重实验技巧和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深化,部分课程的实验∶ 讲课 ≥4∶1。
(三)英国一些大学的化学课程设置
英国大学化学系以培养知识面广的科研人才为目标。低年级学数、理、 化、 生四门课,按理科培养,高年级才划分到较为细致的方向。同时他们更注重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鼓励学生向多方面发展。
(四)国内大学化学课程设置特点
以北京大学化学专业例,按化学大学科招生,学制为 4 年,入学三年后学生可根据志向选择化学、 材料化学或应用化学为专业方向进行进一步学习,并在第八学期进入毕业论文阶段。
在实验教学方面,化学学院的部分专业课程有配套的实验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好平时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申请各个科研团队的科研项目和学院组织的开放实验项目。经批准后,学生便可以开展科学研究。
二、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中的差异
“重使用、重建设、轻发展”是我国高校在队伍建设中普遍存的问题。总体而言,在职称结构方面头重脚轻,讲师和助教少,教授和副教授多;年龄分布方面,中青年教师比例偏高,50-60岁的教师有断层。
与美国等高校相比(外籍师资比例:美国≥20% ,新加坡≥50%),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还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只有个别高校的聘有海外教师,海外教师较低。
此外,西部高校的师资队伍中,受地域的因素影响较为严重,普遍存在人员缺乏,学历层次偏低、 本地本校经历的教师比例偏高等问题。
三、国内高校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乏味枯燥
大多高校采取的都是课堂集中授课。一堂课,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在讲台下被动记录与接收。多数时候,学生积极性不高,只关心考试重点,而不是知识本身。
(二)鼓励学生提问难
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很少主动思考。即使老师主动邀请提问,发问的同学也寥寥无几。另外一方面,大部分同学都存在害怕犯错的心里,就算有疑问也不愿意多问。
(三)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大部分高校已将实验教学纳入了现行的化学教学中,但大多实验课程都是验证性实验。课堂上学生实操时间有限,只能照着实验指导书的步骤以及老师安排好的实验细节,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力。
(四)实验教学条件不足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大部分高校,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安排上已是捉襟见肘,在教学仪器等方面已显得滞后。
(五)教师在教学上的积极性不高
在重视科研产出的大环境下,高校教师科研任务繁重,难以把经历放在教学任务上。
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
(一)以人为本,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改善师资结构,改革教师考评体系,以学生为本,重视教学环节设计。
(二)以学科思想的传授为纲,优化课程设置
以习题课、讨论课、翻转课堂、前沿讲座等多种形式丰富课程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
(三)重视实践环节的设计
以实践教学为起点,围绕创新,设计多层次(理论认知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开放课题等)的培养方案。
【1】朱亚先,林新萍,周立亚,郑兰荪.中美高校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比较(一)——高等化学教育咨询评议项目系列之三 【J】.大学化学,2016(31)
【2】马晓明,瞿洪明,杨林.国内外大学化学课程设置分析与比较——兼谈高校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56)
【3】张树永,王玉枝,苑世领.国内外高校化学专业师资队伍状况的比较与对策研究——高等化学教育咨询评议项目系列之三【J】. 大学化学,2014(29)
【4】贾会敏,赵红晓.高校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J】.广州化工,20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