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无门槛

2017-03-23祁栋华

同学少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诗三百殿堂流传

祁栋华

文学无门槛

祁栋华

《水浒》堪称一部气势恢宏的农民起义史诗,可是当初成书的时候作者都不敢署上大名。这很大程度上怕是要“归功”于那些刻意为文化设置门槛的人。

那些自认文学精英的人,自然是瞧不上“旁门左道”的,认为唯有汉赋、唐诗、宋词这类高雅文学方可登堂入室。在这些人眼中,似乎总有一道无形的门槛横亘于文学殿堂的门口。于是乎,诸如元杂剧、明清小说之类的新兴文学便被当时的文化精英们不屑地扔出文学殿堂,只能由市井的歌伎戏子、评书艺人口口相传。

然而,这些作品当真如此不堪?自然不是,否则怎么会流传至今。

自古以来,可以说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演变发展而来。其中的瑰宝如《诗经》,则被后世尊为诗歌的鼻祖,流传至今,历经千载而不衰。而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当初也不过就是山野村夫口中的山歌民谣。倘若真要为文化筑上一道“去粗取精”的门槛,那恐怕我们今天看到的就不是“诗三百”了。可以说,正是由于民间文学的积累和积淀,才筑起了中国文学这座高楼。

“人非生而知之者”,试问,哪个文学大师不是先受世俗文化的濡染,再一点点“求经问道”,才最终得以脱颖而出呢?可见,在品评文学的质量时,不要将“孩子和污水”一同泼掉。就通俗文学而言,大浪淘沙后,它或许百不存一,可一旦流传下来,却足以登堂入室,昂首挺进经典的殿堂。若不信,瞧一瞧四大名著,哪一部当初不是“见不得人”的通俗文学?

“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和实在。”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这句慨叹特别发人深思。

当年曾有不少人蔑视宋词的媚俗,嗤笑元曲的通俗,鄙弃明清小说的流俗……他们高筑起文学的门槛,拒绝这些文学形式登堂入室。殊不知,时至今日,这些文学形式已经过历史和时间的选择,成为文化殿堂中不朽的丰碑。正如陶行知所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那些为文学设置门槛的人是否知道,或许你的冷眼下就有苏东坡,你的讥笑里就有关汉卿,你的拒绝中就有曹雪芹!

文学的殿堂,当拆除门槛,任人徜徉。

(指导教师 王淦生)

(责任编辑 曹 懿)

猜你喜欢

诗三百殿堂流传
走进创作殿堂,体验变奏之美
“上海1934”闪耀首尔艺术殿堂
经典“咏”流传
这些大要案为何摆上了议决国是的殿堂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古村难久远,文化永流传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Barovier&Toso灯饰殿堂
浅谈《诗三百》的“采诗说”
韩愈《元和圣德诗》规模《诗三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