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敢的我
——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

2017-03-23邓丽清石海梅

江苏教育 2017年80期
关键词:小山羊黑猫警长

邓丽清 石海梅

勇敢的我
——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

邓丽清1石海梅2

勇敢;自我;心理活动课

设计意图:

低年级学生对勇敢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认知上的偏差及实践上的不足,他们认为胆大就是勇敢。因此,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勇敢,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课通过小调查、故事情境、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勇敢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学会积极应对紧张和害怕的情境,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勇气和自信都是勇敢的表现,但勇敢不等于逞强。

2.引导学生体验到勇敢给自己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3.让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体验中学会舒缓、消除紧张及害怕的情绪。

教学对象:小学低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心理调查,问题呈现

教师:同学们,今天邓老师很高兴要和你们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吗?(出示黑猫警长图片)它是谁?

学生:黑猫警长。

教师:它有话要说呢!(配音)你们好,我就是机智勇敢的黑猫警长。听说今天邓老师要和你们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我也想参加,行吗?

学生:行!

教师:先请黑猫警长参加我们的第一个活动:心理小调查。

(PPT展示第一个情境)爸爸、妈妈晚上出去办事了,现在就我一个人在家,我感到……

学生:紧张、害怕。

教师:看来很多小朋友晚上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都会有紧张、害怕的感觉。我们班同学是这种情况的举手看看。哟!不少人呢!好,咱们继续小调查。

(PPT展示第二个情境)哎呀,我生病了,马上就轮到我打针了。看到那长长的针头,我心里……

学生:紧张、害怕,怕疼。

教师:看来,当我们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或者在医院打针的时候,有不少人会感到紧张或害怕。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还遇到过什么事情让你特别紧张或害怕呢?

学生:怕疼,怕独自一个人,学习上不自信,在陌生人面前害羞等。

教师:其实,邓老师现在给你们上课,除了高兴外,也有些紧张呢。你们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有过紧张、害怕的时候?如果有,请举起手。呀,这么多人都举手了,你觉得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每个人都会紧张。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卡通形象黑猫警长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情境呈现和小调查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在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有紧张害怕的时候,这是正常的现象。

二、故事暖心,轻松发现

教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帮助我们,让我们以后遇到这些苦恼时不再紧张、害怕呢?先来听一个故事,故事里的小山羊丁丁说不定能给你一点启发。

播放童话故事《小山羊丁丁》:小山羊丁丁胆子很小,连一道狭窄的小山谷都不敢跳过去。妈妈问它为什么不敢跳,丁丁说:“我,我怕,我怕我跳不过去,会摔伤的,那多疼啊!”妈妈见它这样胆小,非常担心。这天,妈妈带着丁丁出来吃草,看见有一群小山羊在练习跨越山谷,可大家都不敢跳。妈妈说:“丁丁,如果我跳过去了,你能不能跟着跳过去呢?”说完,妈妈一下子就轻快地越过了山谷。

看着山谷那边的妈妈,丁丁的胆子好像变大了一点。这时,妈妈大声喊道:“孩子,你知道吗?你有这个能力跳过来呀,勇敢一点!你能行!”

听到妈妈的鼓励,丁丁的信心好像更足了一些。旁边的小山羊也纷纷说:“丁丁,你肯定能跳过去的!”“丁丁,你要是跳过去了,我们就会学着你也跳过去呢!”

教师:(出示山羊头饰)这是谁?

学生:这是小山羊丁丁。

教师:对了,假设现在你们就是丁丁,看到妈妈跳过了山谷,听到妈妈和同伴们说的话,你会想些什么呢?(教师走到学生面前,戴上山羊头饰)丁丁,你在想什么呢?

学生:假如我是丁丁,我还会想:既然大家都说我能行,那我肯定行的!

教师:丁丁是这样想的吗?它最后成功了吗?接着听完。

播放故事结尾:听了这些话,丁丁在心里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行的!妈妈和同伴们那么相信我,我还怕什么呢?再说即使我跳不过去也没什么丢脸的呀!只要我努力了,妈妈就不会怪我的。”想到这里,丁丁鼓足勇气使劲一跳,哇,他一下子就跳过去了。丁丁的妈妈激动地抱起儿子,为它感到骄傲。从那以后,丁丁再也不害怕跨越山谷了。

教师:哇,丁丁和你们想得差不多呢,而且它最后成功了。我们用掌声向丁丁表示祝贺!现在,你最想对丁丁说什么呀?

学生:当听到别人对它的鼓励,它找到了自信,而且告诉自己要勇敢。

教师:我从你们的话里找到了勇气和自信。之前丁丁是那么紧张和害怕,可它后来靠着勇气和自信成功地跳过了山谷。从此,它变了,变得勇敢了。(板书课题:勇敢的我)我们也要像丁丁一样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件宝贝,(拿出镜子)这可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如果你能鼓起勇气和信心对着镜子说一句话,你就能变得更加勇敢。这句话就是——我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关注不举手的胆小学生)

教师: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勇敢的我,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勇敢的我找出来吧。

教师:(出示“一个人在家”的情境)当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可以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来让自己忘记紧张、害怕呢?如果你想的办法好,我就请你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这个好办法就用你的名字来命名。

学生1:画画、做手工、睡觉、看电视、看漫画。

学生2:没有鬼、大灰狼,我们没必要为不存在的东西而苦恼。

学生3:可以鼓励自己啊,我能行的不要怕。

学生4:听温柔或快乐的曲子平静心情等。

教师:(出示“打针”的情境)你想到什么办法了?

学生1:打针是为了治病。

学生2:我可以鼓励自己,让自己不要害怕。

教师:同学们真不错,想到了这么多好办法来帮助自己克服紧张、害怕的情绪,比如正确地认识这件事情,想些或者做些快乐的事情转移注意力,还有自己给自己打气,自我鼓励。对了,听优美舒缓的音乐也能消除紧张和害怕呢!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故事情境,在帮助小山羊丁丁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积极应对紧张、害怕的情绪,同时让学生大声对着镜子喊出“我是一个勇敢的孩子”,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力,从而勇敢解决问题。

三、游戏乐园,行为体验

教师: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一些让我们感到紧张或害怕的事情,又该怎么去正确面对呢?我这儿有四件法宝能帮助我们,想不想看?

出示课件。

自信:每次课堂发言时,我都生怕说错了答案,担心老师和同学们笑话我。同伴们知道了我的想法后,这样对我说:……于是我……

勇气:爸爸、妈妈带我去学游泳,可是我连下水都不敢,只敢坐在游泳池边。见我这样,爸爸、妈妈对我说:……于是我……

胆量:语文考试成绩出来了,哎呀,才84分,离妈妈规定的95分差好远呢!妈妈要是骂我、打我,该怎么办呀?回到家里,我……

大方:星期天,家里来了客人,爸爸要我主动和客人打招呼。以前,我会浑身不自在,躲在房里不出来,可这次不一样了,我……

教师:遇到这些事情时,我们该怎么想办法让自己不再紧张、害怕呢?接下来,就请你们四个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内容分角色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上台表演。

教师:同学们,连黑猫警长都忍不住想夸夸你们了!

出示配音:小朋友,你们真棒,当你们遇到紧张、害怕的事情时,你们能用自信、勇气来解决问题,真勇敢!

设计意图:本环节再次呈现生活中学生会面临的紧张和害怕的情境,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的方式,共同寻找面对害怕、紧张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类似场景,做勇敢的自己。

四、判断交流,认知拓展

教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勇气和自信展示了一个勇敢的我,真了不起!可是,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呢?有几个小朋友好像还没有弄清楚,请你来判断一下,他们的行为真的叫勇敢吗?

教师:(出示两个男生从楼梯上往下滑的图片)瞧,这两个同学胆子可真够大的,不过,这是勇敢吗?再请你们来判断一下,小明真的勇敢吗?

A:小明,你刚才到哪儿去了?

B:好朋友被人欺负了,我去把那个人揍了一顿。

A:小明,你太勇敢啦!

学生:从楼梯上滑下来很危险;小明是不对的,不能动手打人。

教师:咱们可不做逞强的我,而要做真正勇敢的我。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的场景的分析判断,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感受,从而明白逞强不等于勇敢,要做真正勇敢的我。

五、结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让自己感到紧张、害怕的事情,但是,在紧张、害怕的时候,如果我们可以用勇气和智慧去面对,用胆量和自信去克服,我们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快乐!最后,送给你们一句话,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说:——我勇敢,我快乐!

教学反思:

宽松、民主、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的起点,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开课初教师引入黑猫警长这一角色,通过设疑激趣的方式,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为本节课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是 “活动”和“体验”。从心理学上讲,体验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是体验者亲自参与活动,并用自己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理解、去感受、去构建,从而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情感。本节课中,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形式丰富的活动,如小调查、情境故事、角色扮演等,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角色扮演是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课中呈现的案例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真实的情境,贴近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学生会更愿意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整个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导者和陪伴者,尊重学生,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原则。纵观心理健康教育,其内容丰富而繁杂,但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原则是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均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删、调整教学内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关心的热点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主动参与、积极讨论,从而真正获得心灵成长。

G441

B

1005-6009(2017)80-0057-03

1.邓丽清,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湖北武汉,430074)教师,一级教师;2.石海梅,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湖北武汉,430074)教师。

猜你喜欢

小山羊黑猫警长
小山羊的难题
黑猫钓鱼 边庆祝
黑猫白猫
机智的大象警长
小猴过河
奥克斯警长失踪事件(下)
不识钟的小山羊
The Cat’s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