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学习之舟,扬兴趣之帆
——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学习趣味性的培养
2017-03-23江苏省清江中学刘文韬
江苏省清江中学 刘文韬
驶学习之舟,扬兴趣之帆
——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学习趣味性的培养
江苏省清江中学 刘文韬
高中文言文是中华古代文化典籍中的佳作,对于传承中华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受到了语文教师的青睐,因为它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将精神文明的种子植根于每个青少年的心中。而这样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环节,却并没有受到大多数学生的青睐,教师苦于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课程标准中明确的将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第一位。正如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的那样:“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经过十年的训练,都可以成为天才。”大多数学生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很枯燥,字词也把握不好,而且长篇的背诵太浪费精力,兴趣全无,课堂实效性不强。针对现状,必须要从兴趣入手来开展教学活动。
一、巧妙导入,升华文本
借用古希腊的普罗塔戈的一句名言来表达我对于导入的理解,他说:“头脑不是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巧妙的导入不仅可以点燃学生内心的渴望,而且还可以让他们在一种无形的力量中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中,这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一种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渴望达到的教学结果。这样,学生定会看到他们自己的智慧绽放的时刻,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变得更加的充满诱惑力。
例如在《六国论》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堂导入环节展示了一段视频,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便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他们立即懂得了六国的概念。于是我说:“同学们,你想不想继续深入的去了解那个时代的慷慨悲歌、激昂旋律?”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于是我让学生自主的阅读文本,看完后让他们主动地给我讲述一个那个时期的小故事,并说出自己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六国的灭亡。学生在问题和视频的兴趣激发下开始了自主阅读,课堂的参与度明显的提高了,每个人都将这节课视为了一节对历史重大事件的探究课,对文言文的恐惧感瞬间消逝。
导入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在依托文本的基础上要积极的设计好课堂导入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伊始便可以倾情投入。如果像庄子的《逍遥游》这样比较难懂的文章,教师可以采用从庄子的寓言故事入手的方式,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层教学,强化参与
文言文学习本身就是很枯燥的,而且每个学生的古文学习基础是不同的,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受到公平的教育。我期望着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兴趣盎然,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利用分层教学法来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让每一堂课都充满着思考和智慧的力量。
例如在《赤壁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分层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第一层就是读通、读懂文章,第二层就是理解作者的情感,第三层是理解中国古典散文的写作方式,并尝试创作。这样的目标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留下了一个思考的机会和课堂表现的机会。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都是不同的,教师要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实际去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高中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不能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就忽视了那些不想参与课堂的学生,他们的兴趣也很重要,影响整个课堂的活跃气氛。
三、快乐学习,摆脱枯燥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比较抽象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一时的积极性也许是很好调动的,难就难在我们如何才能使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这就需要教师有效的教学艺术了,只有让学生主动地来学习才会使他们真正的完成学习目标。教师有效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不再需要教师强加给的学习动力,他们会自觉的将学习内化为一种需要,在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中来获得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陈情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采取了情景教学来让学生乐学,这篇文章中的情感特别的浓厚,我让学生先听朗读录音,感受李密进退两难的艰难处境和他对祖母的一片深情。学生沉浸在录音中,于是我利用学生的情绪,将亲情这个话题带入了课堂中,我让学生即刻写作一篇小短文——《我眼中的李密》,在写之前,我先读自己的下水作文,学生纷纷跃跃欲试。这样的写作虽然可能会在教学进度上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我想这恰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加的个性化了。每个人都会产生对于文本的一种独特的体验。
将快乐的学习融入文言文教学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进行艺术化的教学策略的选择。高中的学生不同于小学和初中,他们是有着独立的思想的,不能强加给他们什么,只能引导他们说出自己想要说的。
总之,在学习的小舟中必定要鼓起兴趣的风帆,每个教师都要将兴趣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枯燥难懂,兴趣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分层教学以及乐学策略上采取措施,以期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兴味盎然的学习中华文化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