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式成长 自然性发展
——对话刘金玉
2017-03-23
草根式成长 自然性发展
——对话刘金玉
本刊编辑部:刘老师您好。在中学语文界,在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当下,您可以说是一个知名教师。您是怎样看待、理解教师这一角色的?
刘金玉:我曾在获江苏省哲学社科类优秀成果奖的专著《高效课堂八讲》中,将教师分为六类——坏教师、差教师、小教师、好教师、名教师、大教师——这是按教师品性与教师能力由低到高排列的。坏教师、差教师、小教师自然是我们所鄙弃的。我们所追求的应该是好教师、名教师、大教师,虽然不一定能够达到。
而要真正做一个好教师、名教师、大教师,就需要扮演好以下几个角色。
第一要扮演好“母亲”——即要有母亲般的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全部,没有爱心的人是不能做好教师的,这是做好教师的前提;当然,这种爱必须讲究方法,要有策略,要会爱;这种爱绝对不是所谓的小爱、偏爱、溺爱、错爱、短爱,而是大爱、正爱、博爱、真爱;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爱,而不是装出来的爱;这种爱更需要自己的言行、思想要“正”,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无声的爱的教育。
第二要扮演好“工匠”——即要有工匠般的匠心——光有爱心是不能教育好学生的,还必须要有本领,要有策略,要有方法,要有精益求精的品质,这是做好教师的保障。只有自己足够好,才能真正教好学生;只有不断求精、求进,学才高,学高才能为人师,技才强,技强才能教好书;在具体工作中,特别是备、讲、改、辅、考常规工作中,都需要精致、精细、精准,都要考究,而不是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否则,不仅荒了自己,更贻误了学生。
第三要扮演好“纤夫”——即要有纤夫般的齐心——教育工作也必须团结一心,步调一致,方能形成合力,走向成功,决不可单打独斗,搞个人英雄主义;在工作中,必须与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与备课组教师、与领导、与家长、与学生齐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从语文教师做到班主任,做到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研站长,做到副主任、主任、副校长,“团结大家,齐心协力”成为我工作的基本准则。
本刊编辑部:现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而您却始终精神饱满,满腔热情,没有丝毫的倦怠感。您认为教师如何才能真正获得职业的幸福感?
刘金玉:事实上,我并没有能够做到始终精神饱满,满腔热情。在有些时候,我确实彷徨过、犹豫过、痛苦过。在我从大生初中调到洋思中学之时,我就想弃教师职业而去;在我爱人得大病之际,我曾经也坚持不住;在我面对诸多工作无法完成时,我就想草草了事,交个差使算了。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反正,我是没有做到“始终”——我以为这是“人之常情”。
虽然没有做到“始终”,虽然确实对教师职业曾经有过反悔、悲观、痛苦情绪,但总的大方向却是充满正能量的——那种对教育的“不忠”只是短暂的,只是一时的,只是表面的。相反地,经过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后,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坚定了我做教师的信心与决心,我也更加享受到做教师的成功与幸福。
首先要做到“顺其自然”。这种顺其自然,绝对不是没有任何的作为,不是坐等时机,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在自我努力基础之上的“顺其自然”。因为文凭的不合格,我本没有资格教初中,由于自己的努力,我成了合格的初中教师;调进洋思中学也不是我的初衷,但到了洋思,上进心让我立足、发展了;我的爱人生大病,我没有放弃救治她,虽然仍病重,变成植物人,但却活着。——不为何来的有为?有为才有资格幸福。
其次要做到“富而求进”。很多人都喜欢“知足常乐”,我不敢苟同。如果老是原地打转,没有些许进步,怎么可能有新的幸福产生呢?为什么年轻时很苦、很累,却感到快乐与幸福?就是因为“不知足”引发的、“富而思进”引发的。你看,一名教师从不定级到二级,从二级到一级,从一级到高级,一直在奋斗着。而相反,到了高级,职称上了,工资高了,却感到不幸福。原因就在于,自以为到达顶端了,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不再追求了——不再追求,哪会有幸福?
再者要做到“把握内涵”。幸福是一种感觉,确实是这样。我们所说的感觉应该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乐观的。幸福更是一种比较。但怎么比较,却大有文章可做。“人比人,气死人”就是错误的比较方法。正确的比较应该是自己跟自己比,是与自己的过去比,把自己比上来;而不是与别人比,把别人比下去——别人,充其量只是自己进步的一个参照。
通向幸福的途径很多,我以为,正确规划—努力学习—积极实践—科学反思,是通用路径,是必须路径,是绕不开的路径。
本刊编辑部:刘老师,作为名师,您能否谈谈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的?您又是如何将这些教学主张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的?
刘金玉: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如果能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基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有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的理解与认识——这是我的,这是我发现的、认识的、实践的且有一定的成效的,不是他的,那是很好的事情。我只是一个语文教育工作实践者,我对教育的认识总是随着我的教育实践而不断提升的。如果硬是要我说出我的所谓教育主张,那就是一个字:“正”,这是基于我所观察的教学实际和我的教学实践得出来的。——这个“正”,实际上也是每一个做教师的都应该具备的思想、主张,只不过,我是第一个提出来的而已。
所谓“正”,即教育必须做到“正向”“正行”“正果”。“正向”是指教育的方向要正,即必须切实回答好“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等等问题。“正行”是教育的行为要正,即必须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策略、路径,做到求正、守正、匡正;“正行”不仅包括教师教学行为的“正”,还包括教师本身行为的“正”,即要切实做到“身正”。“正果”,即通过我们的教育,最终我们的学生能达到做人正——学会做人,做事正——学会做事,相处正——学会共处,求知正——学会求知。
“正”是我语文教学的思想与主张,或者说,我的语文教学思想与主张就是“正语文”。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工作伊始,我就参与课改,从当初的“习问练读”教学,到“五读习问”教学,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到“高效语文”教学,到“阳光语文”教学,一直到现在的“正语文”教学,一路走来,实为不易。但每一步都是立足当时语文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为了解决当时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每一步,都是自我思考、自我设计、自我规划,然后,自我实践、自我总结、自我修正,再就是组内研究、组内推广、组内完善,最后,对外交流、对外推广。可以说,至今,“正语文”教学思想的提出,是对前面语文教学思想的总结、凝练、提升,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是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歪”“邪”“偏”“反”的有效解决,可以说,“正语文”教学思想是我20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与思考的结果。现在,我常应邀外出讲学、上课,说得最多的就是“正语文”,也有幸得到了中小学语文界教师的深深认同与赞赏,特别是其操作实践被认为很值得学习与借鉴。
本刊编辑部:刘老师,常言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您在自我发展的同时,是如何发挥辐射作用,带领、指导青年教师走向成功,不断成长的呢?
刘金玉: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个人努力与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果。我的成长固然与我的个人努力有关,但离开了洋思团队,就不能走远。我是靠着团队成长起来的,自然,我也应该回馈我所在的团队,让我的团队、让我团队中的各个成员也成长起来。
作为分管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副校长,我充分地利用工作平台——全校会议、教学教研工作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校迅通、听评课活动等等,及时地把我发现的问题,以及我的认识、体会、思想抛出来,让大家去讨论、体悟、研究、实践,从而在全校内形成一定的影响,促进教师思想的转变。我不仅传输着一些理论思想,更对广大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进行着实践示范。我的课堂从来都是开放的,欢迎教师不告而进,“破门而入”。
我不仅在平时引领着广大教师前行,更在课题研究中、对外上课中发挥作用。课题研究中的每一步,我都是参与者、引领者、发现者,从方案的制定、实施,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我都在关注,更与大家一道研究、落实、总结、推广。为了让赛课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我更是全程参与。我没有任何的指责、命令,只是与之探讨、商榷。有时,我还亲自操刀,示范上课。。
我的引领不止于本校,还在于区域、全市。我是泰兴市沿江区域教研工作负责人,每年我都要负责组织至少十次活动。在每年的市局考核中,我们区域的五所学校教学质量都是名列前茅,区域教研工作得到高度评价;我是泰兴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负责全市的语文骨干老师的培养。三年来,我始终走在前面,引领示范,精心策划着每一次的活动——读书汇报会、课堂展示、“正语文”内涵研讨、高效课堂之我见、课外作业生本化、名著阅读有效性等等,努力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大家成长的催化剂。这些教师在工作室中成长很快,绝大多数都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的骨干,有的成了校级领导,有的成了学科带头人,还有的获得了市级表彰。
本刊编辑部:刘老师,洋思中学是全国素质教育的典型。应该说,这个典型来之不易,需要洋思中学每一位教师艰辛的付出。作为主抓教师发展的领导,请您与大家分享一下贵校打造一流教师团队的经验。
刘金玉:在洋思一楼长廊的横梁上,有这么一句话很醒目:“成就每一位教师应成为学校领导的价值追求。”确实,洋思的发展是团队的发展,没有团队的发展就没有洋思的发展。洋思就是靠成就每一位教师、打造一流教师团队起家和发展的。
其实,洋思教师队伍的打造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采取的形式也就是他校经常采用的形式,只是更加精细一点,求真一点,实在一点,没有所谓的花架子,没有任何的“假大空”。我们的做法就三个字。
一是“学”字。“学”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学什么?学课标,学规范,学先进,学制度,学洋思课改经验,学各种优秀书籍——学校不仅将相关内容汇编成册,给教师购买一定数量的经典书籍,更是充分利用各个时间段引导教师学习,特别是利用假期切实开展好“教师暑期校本培训”,请专家来校讲课,请身边典型演讲,开展各种沙龙、各种研讨、各种争辩,有时还开展各种考试,通过考试达到真正理解、消化。
二是“做”字。“做”是解决问题的第二步。做什么?做学生的榜样与示范,做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者,做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做学生负担切实减轻的实践者,做学校美好形象的代言人。说来容易实施难。这就需要进行全面的准确而严格的考核,一方面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实事求是。不仅考核个人,也考核团队,实行“捆绑考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负起责任来。
三是“包”字。“包”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洋思中学从一把手开始,实行各个方面的承包,一层一层地承包,一层一层地过关,一层一层地推进。副校长如此,教导主任如此,教研组长如此,备课组长如此,任课教师更是如此。无人不包,无处不包,无事不包,无所不包。承包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同志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出每一个同志的潜能,中国就是因为承包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洋思同样如此。
“学”,更换了脑子,提高了认识;“做”,培养了能力,历练了本领;“包”,落实了责任,增强了效果。洋思中学通过实打实的“学”“做”“包”,将教师团队打造成一支团结、顽强、执着、刻苦、扎实、奋进的集体,为洋思中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