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教师课程素养调查与提升策略*

2017-03-23周道贵

江苏教育 2017年54期
关键词:校本历史资源

周道贵

中学历史教师课程素养调查与提升策略*

周道贵

教师素养总是牵系着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课程素养占据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地位。本文从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中学历史教师在职业幸福、课程素养、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缺失现象,并具体分析这些现状的内外因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程素养;专业素养;教师需求;制约因素

在我国,历史学科素养特别是教师课程素养被简单地理解为“教师会教教材”,历史课程素养开发的实施空间、资源内容等方面较为落后。课程资源实施的空间仅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使课堂成为利用课程资源最重要的载体。这样既不利于教师的课程素养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新课程改革提倡激发教师的课程意识,增强教师的课程能力,提高教师的课程素质,从而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历史教育对课程素养的需求也不例外,一般说来,历史教师课程素养由史学意识、史学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3部分构成。史学意识是指在处理历史或与历史有关的问题时,教师“自动化”地想到相关途径进行思考、学习、质疑和探究的心理反应,史学意识是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的专业自我发展能力;史学能力是观察、解释和评价历史或与历史有关问题时的心理特征;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是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收集、利用、规划和建设相关教学信息的学科品质。

笔者采取了抽样、问卷设计、访谈和数据处理的方式,对历史教师的个人职业幸福、历史教师课程素养的发展、历史课堂教学现状这3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调查。本调查主要抽样选取了江苏省苏州市、镇江市、句容市的部分历史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有效率89.5%。

一、历史教师课程素养发展的调查情况

通过对部分历史教师的访谈及调查资料的整理,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发现,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的身心健康、工作压力、激励机制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历史教师的身心状态、教师课程素养与专业发展。

1.历史教师的史学意识、史学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情况。

从本项目的调查问卷统计可知,18.4%的历史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史学意识,48.6%的历史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史学能力,24.5%的历史教师认为自己缺乏资源开发能力;认为自己这3项能力都缺乏的教师占8.3%。可见,历史教师普遍缺乏史学能力。

2.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来源。

被调查的历史教师中有61.5%的人认为“实现人生价值”是促进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54.7%和42.5%的历史教师认为“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及“追求更高的收入”所带来的动力仅次于“实现人生价值”所带来的动力。另外,有33.5%的历史教师认为“更新知识、提高素质”能促进专业发展。可以看出,对于大部分历史教师来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动力。

3.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需求及途径。

被调查的历史教师对于自己目前的发展状况,有74.3%的教师感觉一般,有7.3%的教师感到不满意。在调查中发现,教师专业发展最为迫切的需求依次是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现代教育理念及课堂教学技能的更新。教师最喜欢的专业发展途径为课堂教学与各种研讨课、参加各级各类教学交流活动和与同事(或学生)交流、合作,对于脱产进修及函授、业余阅读、专家讲座等方式不是很满意。

4.制约教师课程素养与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调查中发现,57%的历史教师认为个人缺乏动机去进行专业发展,54.7%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专业发展。此外,“社会对于教师职业重视度不高”“学校在激励历史教师方面缺少相应的措施”也是制约教师课程素养与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促进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中,学校管理及学校氛围、教研组及教师自身的评价等外部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较大;教师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反思及教学科研及与同事交流与合作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阅读专业书刊、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及教学交流活动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影响。

通过对部分历史教师的职业幸福、课程素养发展的调查,分析影响历史教师职业幸福、历史课程素养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从而寻找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二、剖析影响中学历史教师专业课程素养发展的相关因素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了影响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的相关因素有以下几点。

1.学校管理不到位。

若学校管理者在促进历史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措施不到位,则严重制约着教师的职业幸福与专业发展。长期以来,学校只注重教师思想素质的提高,却忽视历史教师的生存状况与工作氛围,如福利待遇、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工作环境与工作压力。

目前,中学历史教师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主观压力大导致教师心理生理健康问题频发、职业倦怠严重,特别是在课时分配、绩效考核上,历史学科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有明显的差距,使大部分历史教师的个人发展无法得到支持。

2.历史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较大。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初中、高中历史教师工作压力比较大。有的初中历史教师一周有18节课,有的历史教师长期在毕业班教学,为月考、抽考、中考、高考而忙碌。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学历史教师工作烦琐机械、简单重复,使他们逐渐丧失职业幸福感。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做着框架内活动,许多教师疲于应付各种验收、总结、检查,使教师缺少进行专业发展的时间。

3.教师自身动力源不足。

通过调查,课题组发现历史教师职业幸福与专业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有的历史教师感到压力过大,存在焦虑、烦躁、抑郁、心理失衡等不良情绪,长此以往也会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有的历史教师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方面感到有难度、受歧视。在无法改变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情况下,教师的发展环境更加封闭,自我发展要求降低,安于现状。教师愈发缺乏集体认同感,工作目标不明确,尤其是在晋升职称后工作劲头不足,缺乏持续努力的动力和目标,业余时间不会主动进行教学研究,提升自身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不高,自身无法得到学校环境的认可,自身价值也无法实现,职业幸福无从谈起,进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三、提高历史教师的职业幸福、课程素养、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历史教师要努力从各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历史课程与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只有当教师将专业素质视为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时,才会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去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体会到历史教师的职业幸福。

1.加强理论学习。

由于历史教师在课程的概念理解、课程素养、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构建上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况,所以我们应以理论指导行动,使课题研究更好地开展下去,避免走歧路。我们组织课题教师按照活动时间,有内容、有目的地进行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校本课程论》《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和问题》《新视野中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等理论专著和《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杂志中有关本课题研究的论文。近几年来,我们利用假期先后邀请了部分研究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及培训。这些活动为教师在课程素养、专业发展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多途径开发历史校本课程。

历史课程资源与实施校本课程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对教师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因此,教师要对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

教师能否进入课程取决于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对资源开发和运用的水平。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课题组确定了地方资源上的重点开发策略。我们按照“梳理(资源)—列(方)案—搜集(资料)—编辑—粗稿—审定—成稿”的要求,坚持“开发一门,实践一门”的原则,精心开发校本课程。为了让学生较为深刻全面地了解道教圣地——茅山,课题组成员多次上茅山、访道长、观古迹,并利用假期休息时间整理资料、撰稿,从而使《道教圣地——茅山》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校本教材之一。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开发与研究结合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取其精华,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江苏省教研室刘克明老师主编了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文化江苏》《江苏历史》;笔者根据课程资源的课程要求,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组织部分教师编写完成了句容市市级校本课程《句容历史文化》《句容抗战英烈故事选》《道教圣地——茅山》等。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充分利用地方历史、自然、德育、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开发了《句容抗战英烈故事选》《锦绣句容》《句容碑刻与书法教学》《茅山文化与句容旅游资源的开发》《道教圣地——茅山》《我爱家乡》校本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和能力,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3.利用各种途径,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研机构有其在课程改革中的职责与任务,其核心内容是“研究、指导、服务”。教研员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通过多种途径,加快提升教师素质,引领广大历史教师尽快成长、成熟、成名。

为此,我们通过“骨干教师展示专业引领”“以课促师资源共享”“以赛打造培育骨干”“校片研讨以研育师”“各级培训共同提高”等方法,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笔者2016年创建“句容市乡村文综骨干教师培育站”,2017年创建“提升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学科素养培育站”,对初中历史(特别是农村初中学校)教师进行1年的全方位培训,多次请专家互动、点评上课、指导命题技术,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命题技术、课程学科素养方面都有所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资源,2012年笔者创立了历史教师QQ群“句容市初高中历史坊”“二中片历史坊”“崇明片历史坊”“华阳片历史坊”等,各种教学资源、课堂实录、典型试题、前沿信息在群中发布、交流,成为句容市历史教师的“家庭乐园”。近年来,句容市历史学科培养出许多镇江市、句容市中青年历史骨干教师,并有多位教师在省、市级多个教学比赛中获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史课程素养与资源开发、教师专业素养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热门而永恒的话题,我们的实验研究尚有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G451.2

B

1005-6009(2017)54-0054-03

周道贵,江苏省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句容,212400)教研员,高级教师,镇江市学科带头人。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普教立项课题“历史课程素养下互动型教学的重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2011/02/218。

猜你喜欢

校本历史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