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研伴随教师成长—提升课题管理能力实践研究

2017-03-23文│刘

教育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成长期我园课题

文│刘 颖

让科研伴随教师成长—提升课题管理能力实践研究

文│刘 颖

随着幼儿教育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师们更深切地感悟到科研课题的开展在实践工作中的指导意义:它不但能将我们的教育工作朝着更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更愿意研究幼儿,更关注幼儿,加大其工作的认可度及成就感。在实践中我园不断摸索,力图将课题教育研究为教师队伍建设、园所管理提供积极有力的保障。

分层管理,因师而异,为教师寻找适宜的研究平台

我们感到,教师们的教育研究也如同幼儿一样需要“尊重、保护”。因为不同性格、不同教育背景,教师们参与课题教育研究有着不同的解读以及不同的态度。我园的教师队伍存在以下几类情况:有的年轻教师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教育经验不够丰富,正处在成长期,但是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高;有的中年教师因各种原因进入了教育疲惫期,对参与课题研究抱着无所谓的心态;有的教师正处在上升期,不但参与研究积极性高,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及教育教学经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容易获得成功。既然课题研究是有利于教师业务提高、幼儿成长、园所发展的“三利工程”,我们更应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调动不同层次的教师,为他们提供适宜的课题研究平台。

开放式培养为“成长期”教师提供更多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 “成长期”的教师们共同的特点是他们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教育经验不丰富,但是有参与教育研究的热情。他们的教育背景一般都比较优秀,这为他们开展课题研究,理性梳理教育经验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以上这些特点,在组织“成长期”教师们参与课题教育研究时,我们采取开放式培养即为这一层面的教师提供多项课题或教育科研的机会,让他们参与课题的热情尽情释放。在课题组研究活动中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承担更多的研究课任务,借助课题的研究锤炼他们的教育技能,积累实践经验,使他们快速成长。

“开放式”的培养方式不但让“成长期”的教师们业务能力迅速成长,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自信,园所未来的发展也依赖于“成长期”教师们,因此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这部分教师的业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选择式培养为“疲惫期”教师提供更多元化的课题研究平台 每个人生活、工作到一定时期时,都会感到“疲惫”,这是人之常态。幼儿园的教师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不能听之任之,“疲惫期”的教师们一般教育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同时也都会具有课题教育研究的经历,因此如果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对课题研究会有很大帮助。人们常说“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面对“疲惫期”的教师,我们采用选择式培养,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对课题研究进行选择性参与。这样做使课题研究开展不带“任务性”色彩,完全尊重教师的兴趣选择。在园所开展的美育、音乐、数学、美术等多元化的课题、教育研究平台上发挥他们的作用。采用这种方法之后我们发现,教师们的课题研究不再停留在研讨中、研究课中,而更多地落实在了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也自然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真正解决了课题研究与教育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定向式培养为“上升期”教师提供更大施展研究能力的空间 “上升期”的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对课题教育教学研究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点。“上升期”的教师在我园主要集中在区级、园级骨干教师中,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会将一些有难度的任务定向让他们去承担,同时给予他们比较宽松的空间,让他们在科研课题研究中发挥主要作用,使其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师们中间推广,引领“成长期”教师发展,带动“疲惫期”教师参与研究。

教师们在这样的分层培养中,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管理者也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在教师们的齐心合力下,我园的课题以及教育研究做得有声有色,研究热情也空前高涨。我园承办了全区教育研究开放活动“大班幼儿的识字在自主阅读中的利和弊”,教师们的研究能力及研究意识得到了姐妹园的高度评价。在研修学院学前部的信任和支持下,我园配合学前部完成了“北京市学前教研工作展评”工作,教师们热烈的研究氛围、积极的研究态度、专业的研究分析得到了北京市各区县教育研究负责人的认可。在课题研究与教育研究的活动中,各层次的教师都得到了发展。

成果推广,发挥作用,为教师搭建参与展示平台

课题的研究不是流水账,做完了一个流失了一个。课题的研究是教师研究的一种经历,是教师辛勤付出的一种体现。我园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也出现过“走过场”的问题。如何将我们的课题研究的成果最大化,让教师们通过成果的表达能够得到肯定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我园将只依靠课题组被动的参与,转变为“自我认可”,帮助教师搭建参与课题研究展示的平台,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例如我园参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的课题“不同类型幼儿读物的特点与指导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在课题研究开展工作中设计了大量的阅读活动,对课题组提供的每一本图画书都开展了细致的研究。但是活动设计获奖并发表的毕竟只是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怎样才能让课题成果推广发挥作用呢?我们将教师们课题研究活动设计精心整理,周密策划,形成各年龄班“安乐幼儿园园本阅读课程”,发放到每位教师手中,并在每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每位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活动设计都呈现在“安乐幼儿园园本阅读课程”中,在课题组组织的评奖过程中没有获奖的教师活动设计也在园本课程中展示,教师们有了自信,有了成就感。虽然“不同类型幼儿读物的特点与指导研究”已经结题了,但是我园的“园本阅读课程”并没有流失,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同时对新入职没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起到了指导的作用。

凸显成绩,“隐”化问题,为教师参与科研提供信心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也需要不断的鼓励,尤其是他人的认可,对教师们开展课题研究也是不小的推动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视教师成果、成绩的展示。每年的教师节表彰大会,我们都会对教师论文、获奖案例进行表彰;研究课得到认可时,我们都会及时将研究活动以现场重现或录像的形式在全园进行展示。凸显成绩、得到认同,为教师们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提供了信心,在这样良好的氛围里,我园教师积极参与各种论文、案例的征集活动,教育研究课毛遂自荐,仅2014年度我园教师参与各类课题教育研究征文活动就有64篇获奖(国家级3篇、市级20篇、区级41篇),这对一个只有20余位教师的小单位来说,成绩是非常可喜的。

有成绩就会有问题,如何让教师们从自身的角度意识到问题,并且帮助其解决问题也是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随着管理的人文化,我们意识到,教师出现问题时让其自己反思并借助同伴合作的方式解决,这种方式是教师最容易接受的。于是我们“隐”化问题,例如课题研究课,教师出现问题时不是直白地提出,而是借助幼儿的表现、小组合作、同伴互助观察,帮助教师发现。课题小组成员间在研究课之前对观察内容以及观察对象详细分工,教师们对幼儿参与活动时倾听、回应、教师关注度、提问互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用具象的观察结果“说话”,让教师更容易接纳,更具说服力,也大大提升了对幼儿的关注度。授课教师在意识到问题之后会自然地与其他小组成员结成同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过去的“你说我听”的被动局面转变为“共思同解”的主动方式,为教师参与科研提供信心。

课题研究的意义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水平的提高是服务于幼儿的根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引领教师充实历练,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最终提高园所办园质量,更好地为孩子服务,是我们的宗旨。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安乐幼儿园)

猜你喜欢

成长期我园课题
户外厨房诞生记
爱为本 绘美好
美育生活,艺术人生
AB创新医疗科技企业成长期策略与思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碳会计或将开启“成长期”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小微企业在成长期最容易忽略的8个财务管理问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