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使命:使学生“读”而生长—基于课程整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2017-03-23文│姜荣
文│姜 荣
语文的使命:使学生“读”而生长—基于课程整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文│姜 荣
理想中的儿童世界应该是充满童趣、惊奇、幻想与哲思的世界,儿童的语文学习应该是神秘的探险之旅。他们在文字中穿梭跋涉,与奇妙的发现、独特的思考、丰富的体验、个性化的表达相遇。而这样的探险,需要教师智慧地启发儿童原有的思考潜力,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思考特质,培养儿童随时反省、检视自我、为自己思考、寻求意义的哲思习惯,让思维充分在场,儿童渐渐学会同周围的世界对话,同自己对话。
于丹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语文绝不仅仅是承载内容的一个载体,语文本身就是一种母语的记忆,母语其实就像母亲一样,当人长大了、忙碌的时候,你可以忽略她,但是她的温暖和守望其实一直都在。当一个小孩子遇见语文的时候,会决定他一生的态度。有一种遇见是把语文仅仅当作一门功课,是把学习当作通往考试的过程,是把学到的知识当作试卷上的答案,而他会把语文老师看作是一个监督他的人。但是,还有另外一种遇见,就是在语文中遇见乡土,在语文中遇见乐趣与希望,遇见自己一生的可能性,遇见人格的成长过程中所有发展的机遇,而他会把语文老师看作他一生的点灯人。这让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震撼和警醒。人生有两条命,一条是生命,一条是使命。使学生“读”而生长,是语文的使命,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使命。
基于此,我们确定了课题的研究方向和重心,从学生立场出发,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推动“生长阅读”,在学科教育中寻找学生成长的契合点与拔节点。同时构建情境体验、意义生成、充满生气的语文课堂,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语言、思维、精神的同生共长。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以教材目标为依据,以跨学段大学科教研组纵向衔接为引领,基于学生立场,根据核心素养体系,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初步梳理一到九年级学生基本语文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要求,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生长阅读的生长理念,进行主题整合、结构优化和课程改革,创造性地实现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
实施原则如下:
生命生长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生长”体现着变化,“生长”意味着发展。阅读与教学中学生的“生长”,正是阅读与教学的立足点。聚焦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挖掘学生的生命生长的语文内容,在与主题的交融中形成学生成长的内核,为智慧人生奠基。
整合思维 整合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体验,实现课堂内外的整体构建。
九年一贯 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优势,研究和探索具有九年一贯制学校特点的分阶段课内外阅读策略和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策略。
学生立场 学生立场意味着学生的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学生立场还预示着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生长需要,把发现、满足和提升学生的生长需要作为教育的使命。
打造图书馆式阅读学校,随处可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阅读即生长,作为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在于让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最不可压抑的欲望,所以一定重视阅读。“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我们整个学校就是一个大图书馆,拥有两层书库、八栋主题馆、十个开放式主题阅读厅、六十个主题书房。其中,每间教室都是一个主题鲜明、文化味道浓郁的“书房”,例如鲁迅书房、朱自清书房、冰心书房等。力争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焕发出文化的韵味—学校大厅的尖毛草绘本馆,师生共种一棵长满书的大树墙。班级里设立图书角,配置图书柜;每层楼都设置了不同风格的主题阅览厅,分别张贴着学生读书阅读实践的特色作品:学生作品园地里“好书推荐”“我的读书故事”“每天一句”“每周一诗”“读后感言”等时时散发着墨香;关于读书的“我爱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典伴我成长”等主题丰富、各有千秋的黑板报、手抄报,让人耳目一新,读书氛围浓郁。
打造主题整合课堂,凸显特色
优化整合教材,重组教材 从一到九年级,精心确定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精选补充经典内容和整本书,引导学生走向深厚和深远,倡导大量积累,选择经典诗词,推荐必读、选读书目,设置专门课时加以落实。同时,考虑学生兴趣、需要,从丰富学生视野的角度,选择不同种类的经典内容。如推荐必读选读书目中,有民族文化及世界经典,涵盖人文社科、科普、儿童文学等方面。这些推荐的经典诵读与阅读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级推进,并配套研究了分级的评价方案。
灵活设置语文综合实践课程课时 为推进精读、略读教学,落实整本书阅读和经典诵读及语文创新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完成,增质不增负,将原来40分钟一节课,调整为90、60、30、10分钟不等的长、短、微课时。90分钟大课时用来侧重落实精读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每周三60分钟“整书阅读课”,30分钟晨诗会用来诵读经典诗词,10分钟阅读分享会等。
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主题阅读活动课程 “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教学化”是我校主题阅读活动课程的鲜明特征,也是主题课程能够固化,并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日课程:晨诗会—用美好的诗歌把每一天擦亮,学生每天固定时间在“开启”黎明的同时诵读新诗;午积累—每天中午的积累时间,学生进行古诗文积累,积蓄深厚的文化底蕴;晚自读—根据年级的特点,分层开设阅读兴趣小组,绘本阅读小组,阅读与写作小组,在语文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效阅读。
年课程:“诗与远方”主题唱诗会—一般在每年的9月中下旬,采取诗歌与音乐、歌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突出表达一个主题,既在语文学科本身,也在各学科之间的边界寻找主题交叉点进行整合,重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教育富于价值,富于生命,富于意义;“儿童的第二重生活”主题戏剧节—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举行,通过戏剧方式展开综合性活动的全人教育的综合课程,将戏剧元素作为一种教学的媒介,把儿童的情感和认知导向教育目标,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通过“参与、体验、整合、创造”的路径,通过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再结合校园生活,以舞台演出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儿童在未知可能中有种别样的体验,以达到儿童审美旨趣、道德品质的提升;社团专题阅读课程—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自主申报,参加学校开设的社团专题阅读,目前学校的社团专题阅读中已开设绘本故事阅读社团、成语故事阅读社团、童话故事阅读社团、名人传记阅读社团、历史故事阅读社团等,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
目标细化,铸造特色 2015年4月20日,儿童文学家童喜喜走进我校,向全体师生及家长进行了阅读的专题讲座,并向我校捐赠十万元优质图书,大大推动我校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克莱特集团也在学校设立了师生读书奖励基金。学校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积极搭建高层次平台,开拓教育资源,先后和新华书店、明天出版社、新教育携手,共同打造图书馆式阅读学校。学校语文项目组前期从语文学科的阅读入手,梳理了语文“生长阅读”的课程体系,探索研究了绘本阅读课、好书推荐课、名篇欣赏课、整书阅读课、读书汇报课等模式。编写校本教材《开启每天的黎明—晨诵新诗》,目前正准备编写中学部《灵魂震撼灵魂—名人传记引读读本》校本教材。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回首每一个研讨探索和实践的瞬间,令我们欣喜的不仅仅有我们课题所取得一项项成绩,更多的是我们的恒山学子茁壮成长所带给我们的喜悦。放眼未来,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及相关探索,依然只不过是艰难地走在半路。虽仍有无数的欠缺和不足,但这种种欠缺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这条艰难又幸福的路上,我们不忘使命,砥砺前行。
我们已经在路上,我们永远在路上……
【本文是2015年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学生立场的九年一贯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和研究”(课题编号2015YB0262)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恒山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