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真实又灵活的课堂

2017-03-23李文昌

教育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边长计算公式纸片

文│李文昌

追求真实又灵活的课堂

文│李文昌

前些时,我在准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竞赛课时,对“圆的周长”这节课感受颇深,除去信息技术这层外衣,就课堂生成而言,我想把自己教学该课的几个片断写出来,与大家共析。

片段一:避免对儿童进行认知强加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取决于正方形的边长,即:C=4a

师: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因为四条边长相等。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呢?为什么?

生:(通过思考后)圆的周长取决于圆的直径,直径越大,周长也越长。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知道,研究两个数的关系,无非是考虑它们的和差积商。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有没有像正方形那样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呢?如果有,我们就能够根据这个倍数关系来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为什么探究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为什么研究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通过上述引导过程,研究它们两者的比值显得“顺理成章”,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认知强加,迫不及待地强加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其实,教师在进行认知强加的同时,也剥夺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权利的丧失,将直接扼杀学生处于萌芽状态的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片段二:善于捕捉儿童灵动的思维

师:接下来进行小组反馈交流,你们组是怎么测量圆纸片的周长的?

生1:我们组是将圆纸片沿着直尺滚动,虽然圆比较大,直尺比较短,但我们还是得出了实验结果。这个圆纸片上恰恰画着一条直径,我们滚动了半周,然后将测得的长度乘以2得到该圆纸片的周长。

师:真厉害!这一组即使遇到了问题,也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巧妙地解决。

生2:我们组没有精确测量,也得出了圆的周长是直径3倍多一些。我们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圆纸片沿直线滚动一周,作上标记,不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直接用圆纸片的直径和得到的线段比画,发现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生3:我想到了一个更简单的办法,也不用测量。将绳子绕圆纸片一周,做上标记,直接用圆纸片的直径和绳子比较,发现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儿童的思想是创新、灵动的,它的发生可能是直觉,也可能是综合推理,有时也会是异想天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那灵动思想的产生,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并做一个动态生成的推进者,让课堂因为学生的灵动而体现着生命的灵动。

片段三:恰当处理教学“意外”

教师记录学生汇报的数据。

生:我们组测得的直径是5cm,周长是15cm。

生:我们组测得的直径是2.5cm,周长是7.8cm。

生:我们组测得的直径是3cm,周长是10cm。

师:观察这5个组数据,估算得到的比值和其他组不一样,你能发现吗?

生:第3组,直径是5cm,周长是15cm,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刚好是3。他们在绕绳时,细绳拉得过紧,并没有紧贴圆纸片。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测量时或多或少会有误差,我们做实验就要科学、严谨,把误差减到最小。

第3小组的实验结果并不是预想中的3倍多一些,而是整整3倍,这是在我意料之外的,这种教学“意外”让我措手不及,我没有回避,也不应该回避。相反,这种“意外”恰好给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习惯提供了一次良好的机会,我巧妙地将这种偶然的因素转化成了教学资源。

探究能真正让学生有一个“亲自”思考问题的过程,真正有一种“亲自”实践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己的手、脑去探索,去创造。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八小学)

猜你喜欢

边长计算公式纸片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听话的纸片
纸片也能托住水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巧比边长与转化思想——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例
谈拟柱体的体积
一个关于三角形边长的不等式链
关于节能评估中n值计算公式及修正
拼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