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思维改变

2017-03-23李依萱

教育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重构美术学科

文│李依萱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思维改变

文│李依萱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校学习情景发生巨大变化—课本、课堂不再是美术欣赏的全部,如何打开思维,打开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美术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长期关心的知识与技能必不可少,但它不等于素养和能力。因此需要围绕核心素养,研究如何将知识技能型的教学转变为素养获得型教学。就是如何运用知识与技能进入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提升文化理解力,将其转化为素养和能力。我认为有两个关键,一是选择有利于形成核心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进行从学科本位到全人教育的发展;二是将知识与技能放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并内化为学科品格和关键能力。

例如,美术欣赏课是高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达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在推进素质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规的“建筑”一课是以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欣赏课,本节课通过尝试基于素养的欣赏和问题的“学研创”探究课,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引领学生学习生活的新方式。

在教学理念重构中,我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对欣赏课流程进行重构,将课题拓展延伸为“我们生活的时空”:课前,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居住的风格、建筑的特点,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课中欣赏—讨论—交流—分享;课后延伸我们生活的时空主题。

教学理念的重构包括教学模式重构、学习方式重构、教和学媒体资源包、教学目标重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思想、课堂流程重构等多个方面。其中较为重要的便是课堂流程重构。

在具体教学中,我从概念引入出发,从信息搜集视觉角度,从文化角度去分析整理,深入探究学生生成的文化现象等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总结人类的文化视角、欣赏风格,进而采取行动。

课堂探究循环共有概念引入—信息搜集—分析整理—深入探究—归纳总结—反思行动六个步骤:

一是概念引入教学活动。需要做到确定学生的已知经验(学情);鼓励学生分享;为下面的探究学习进行铺垫支持;巧妙设计问题,引出新内容。

二是信息搜集任务分享。信息搜集教学活动需要做到使用多样化的资源;开始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形成深层次的问题;开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主题;为学生提供形成性评估机会。

三是分析整理探究任务。给学生提供分析和解释他们所探究到的信息的机会;为了更好地深入地学习,要进行及时反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理解,尤其是对于建筑的人文底蕴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

四是深入探究教学活动。需要做到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报告;鼓励学生使用综合、对比分析,评估等高级思考技能;让学生自我评估。

五是归纳总结。提供更多有关单元主题学习的探究资料;允许学生单独学习或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成果总结。

六是反思行动。做好实践运用的示范;对产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价;做出改进学习的针对性反馈。

课后根据学生兴趣拓展出新的延伸内容:

一是建筑大师等相关历史人物的介绍,同时进行制作海报,安排解说等任务。

二是进行课后拓展延伸的问题研究,对中国其他民居建筑风格进行讨论,突出中国的建筑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是新的理解,审美态度就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进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主要是心理状态。它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影响,亦受心境、情绪等主观心理因素影响。

本节课通过重构,将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落实到了课堂,并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改变了传统的美术欣赏的灌输,以问题探究的主动学习使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通过探索使学生具备了学科品格和关键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广播电视大学)

猜你喜欢

重构美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