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7-03-23文│张

教育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文作文语文

文│张 兵

注重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文│张 兵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和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可以说,读写结合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写作是倾吐的过程,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过程,写作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智慧地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有效地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要读出兴趣

一谈到作文,很多学生马上“谈文色变”。写出来的作文很多只是应付,字数寥落,文字简单,内容空洞,感情漠然,纯属敷衍了事。怎样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学生不再怕作文呢?笔者觉得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不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可是,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阅读教学,必须体现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体验、品味和运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重点。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小学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导语是“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我们在教学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就可以抓课文结尾这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引导学生根据导语的要求,深入课文,看看有哪些描写父亲外貌、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让你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

其次,指导朗读,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形式,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教师要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是要着眼重点字词进行朗读。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三次出现,怎么读?怎么品?第一次抓住“一笔一画地,很认真,很吃力”来读,第二次抓住“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来读,第三次抓住“激动地”来读。

二是教师创造性地引读。如《开国大典》中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宣告不仅展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和丰功伟绩,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是让全中国人民振奋的声音,应该让学生好好品味。所以作为老师的笔者进行了创造性的引读。

三是选择适当背景音乐进行朗读。如《七律·长征》,为了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感受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险、英勇向前的英雄气概,我们有时不宜做太多的讲解,可以选择适当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指导学生来诵读诗歌,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上述种种,我在平时还给学生挤出充足的时间,多多阅读,并且多做读书笔记。现在学生的功课总是很多,然而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多留出一点时间,少布置一些练习题,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空,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读书。此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写,要写出乐趣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语言才会丰富,才可能文思如涌,妙笔生花。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如何引导学生注重写作,并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

每节课,在抓好课本要求的基本写作训练的同时要重视日常的“练笔”训练,坚持以学生的自主写作为主,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动笔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读懂课文,再指导写作。例如学习了《桂林山水》,就指导学生观察一处自然景物,然后把这处景物描写下来;学习了《巨人的花园》,我就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写自己对未来的设想;又如学习了《自然之道》,让学生写一写关于动、植物的小研究报告或观察后的想法;学习了《生命生命》,又让学生写一写读后感等等。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又提高了实践和写作能力。

通常情况下,学生都比较害怕命题作文,因此,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设立“古诗本”“小练笔本”“日记本”“好词好句积累本”等,充分让学生自主写作,发挥写作特长的空间。写作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与喜好,“内容不限”“篇数不限”“字数不限”“体裁不限”,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同时,精心设计命题作文,尽量避免过多的限制条件。这样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同时,在这种兴趣欲望的驱动下,为了写好作文,学生又往往会进行大量阅读,积极查找资料,虚心请教别人,从而形成读写良性循环,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

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之后,还要让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地保持下去。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

首先,肯定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班上鼓励和表扬大多数认真写作的学生,让他们知道教师对他们的肯定。特别是当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朗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可是无比的骄傲。哪怕一些差生写得不怎么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他们的一些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之后,学生一定会再接再厉,继续自己精彩的写作。

其次,教师应该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在作文评语中给予无尽的鼓励。批改作文时,对学生进行作文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更重要的是,多多发掘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为作文中的优点多加“喝彩”,哪怕学生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传神,一个句子写得好,一个地方有新意,也应该指出来,给予表扬。让学生建立起信心,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也能写出好作文,让学生从开始的厌恶到慢慢地喜欢写,最后达到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目标。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这样也可以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当班中有学生的文章在《姑苏晚报》上发表时,笔者告诉学生“可能全世界的人都在欣赏你的作品”。且不管别人的感想如何,学生肯定会为此兴奋、自豪好一段时间。

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这是鲁迅先生的经验总结。只有将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将读写的知识在运用中转化为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开发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课文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