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2017-03-23王德晖

教育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习惯素养

文│王德晖

培养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文│王德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语文教学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以此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多方面积极引导,严格要求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既要正面引导,也需要强制规范。尤其是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主动、刻苦学习的习惯;细心认真的习惯;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大胆说普通话,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好问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逐步到位。

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好效果,这是语文教师的追求。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语文素养的重要元素。

创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灵活机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体验探求知识的乐趣,并努力把外在的兴趣引向内在。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同时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将个人爱好、思想感情融入教学设计中,使课堂教学既呈现出语文教学的共性,又展示出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其次,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能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成为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对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实践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开展“每日一句、每周一诗”活动。古诗、歇后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等,有着很深的文化积淀,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经典诵读活动。在班内开展不定期的诵读活动,结合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让学生熟读背诵,说感悟,谈见解,既能掌握大量的经典诗文,又能锻炼朗读记忆,还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厚实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三是开展阅读文学经典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四是指导学生办手抄报、进行调查访问等。办手抄报可以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调查访问则可以实地演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学会交流;读书报告会又是一种读讲结合,内化阅读体验的实践活动。

总之,语文教学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终极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核心素养,放飞明天的梦想。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水落坡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习惯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上课好习惯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