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共治·共情
——职校教学诊改工作背景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2017-03-23贾伟
贾 伟
共创·共治·共情
——职校教学诊改工作背景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贾 伟
职业学校;教学诊改;教师发展
今后五年内,江苏省的职业学校将逐步建立并完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以制度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查找不足,改进提升。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学校是履责的主体。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全员参与,学校管理要全面覆盖,共创、共治、共情,从三个维度着手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
一、决策指挥系统须“共创”
作为学校的决策指挥系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研室、校长室要综合制定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聘用考核标准,并与岗位聘任和考核融为一体。要在学校章程制度、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部门岗位工作标准、绩效考核标准、师资建设规划、教师发展标准等方面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学校坚持“德技双馨、乐教爱生”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通过三个关注(关注教师专业素养、关注教师专业知识、关注教师专业技能),推动三个深入(深入教学、深入企业、深入教研),形成三个层次(新秀发展、骨干带头、名师引领),让学校的文化基因成为教师的共同愿景。学校成为教师探索知识与提升技能的场所,成为教师塑造人格、追寻自我生命意义的大舞台,成为朝向个人及团体目标迈进的发展共同体。
二、资源建设系统须“共治”
教学诊改工作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课程教学实施、教师的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基地建设与资源管理、实训条件与使用等方面都需要教师作为主人公有所作为,参与“现场”。笔者认为,可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多项教师“共治”活动。“共治”活动包括:同上一节课,共同确定研讨的课题,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每名教师再进行个性发挥,精心备课,然后上课、评议;共读一本书,读书是最好的培训,只有共同体内的每名教师都有了阅读习惯,共同体才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通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实现思想的分享、智慧的激荡;共同研究一个课题,在研究中立足于每一个具体行动,围绕课堂教学实践扎扎实实地探索和追求。在“共治”路径中,一是要有约束机制,做到干成事、不出事。二是要有平台思维,强调“集成共享”,教研组间、组员间应“无边界”“无隔膜”。
三、支持服务系统须“共情”
所谓“共情”,是指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上思考和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理解和认同对方的内心感受,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能力。教师发展共同体中,教育教学条件、设施设备管理、文化营造、教师培训进修、教师的社会服务等支持服务系统须有同理心,即“共情”。学校相关处室可采取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完善教师教学档案、开展教师教学培训、搭建教学观摩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共享等措施,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学校抓住人力资源这个关键要素,建立支持服务的“三环”人力支撑系统。一是实施“一把手”工程,即由学校校长全面把握方向、全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分管副校长、教务处、督导处、系部主任全力推动教师发展。二是确立“一盘棋”思路,学校综合运用会议、讲座、培训等机会,广泛介绍“教诊改”,让每位教师都了解“教诊改”、参与“教诊改”。三是建构“一体化”格局,“教诊改”背景下教师共同体发展是教育局、人社部门全程跟踪指导和协调监控的多核驱动,是行政部门、学校、教师三者共同构建的“同心圆”。
G715
B
1005-6009(2017)76-0080-01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