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专业课生态课堂建设初探*
——以“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为例

2017-12-14潘玉山

江苏教育 2017年76期
关键词:职教液压教学内容

潘玉山

职教专业课生态课堂建设初探*
——以“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为例

潘玉山

以典型生产任务为“做学教”的载体,凸显生命性;以“先做、后学、再教”为逻辑推进顺序,凸显生长性;以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抓手,凸显生本性;以回归学生生活世界为辅助手段,凸显生活性;以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为过程目标,凸显生成性,构建“做学教合一”模式下职业教育专业课生态课堂。

做学教合一;生态课堂;液压与气动技术

课堂是教育教学基本单元,是职教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归宿点,而创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从教育生态学角度看,课堂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不仅有一个赖以生存的外部资源环境,而且其内部也应形成教师、学生、课堂内环境三者协调运作,师生之间和谐共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机制。生态课堂不是对传统课堂的否定,而是在传统课堂基础上的超越,是建立在生态学思想上的一种课堂设计形式。作为具有历史渊源并得到职业教育界普遍认可的“做学教合一”模式,追求“做中学、做中教”,拒绝割断“做”“学”“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且给课堂生态赋予新的内涵,“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是这种生态最直观、最朴实的外在表现,生命性、生本性、生长性、生成性和生活性则是其主要特征。

一、以典型生产任务为“做学教”的载体,凸显专业课生态课堂的生命性

职业教育课堂获得生命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瞄准学生发展这一中心,所有课程均指向专业所归属的就业岗位,所有教学内容或学习任务必须与岗位要求相关。

(一)面向生产实践,是教学内容“鲜活”的本源

教学内容必须来源于工作实践,这是由职教教材的职业性所决定的。一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工作任务是在生产实践众多任务中搜集、分类、比较、归纳的基础上遴选出来,实用性、典型性是这些工作任务的特征。二是相关知识点布局已不再依据相对死板的学科体系,而是灵活地呈现在具体工作任务中。任务本真性以及知识与任务的绝对相关性保证了教学内容的“鲜活”。以“液压与气动技术”(简称“液气”)为例,构成教学内容的主体是从液压气动设备装配调试、维护保养、检测检修等四个工作岗位遴选出26个典型学习任务,并按液压气动系统构成分成7个学习大项目。这些学习任务不仅来自实践,且对于液压气动元件原理、结构、装接方式、常见故障等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某个章节,而是分布在不同任务中。

(二)情境化再加工,是教学内容“鲜活”的关键

为了保持内容“鲜活”度,对工作任务再处理以适合学习环境是关键。可见,学习环境下的工作任务应该要高于实践,是对真实工作任务的“精加工”。一是要化繁为简,从大象到麻雀,并用解剖麻雀法达成教学目标。如“液压控制阀及液压回路安装与调试”学习项目就是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基础和职业学校设备设施条件的情况下,确定以“工件夹紧与钻孔加工液压回路安装与调试”这个最常见、最简单的生产任务为学习任务载体,通过设置不同控制要求,让学生分别完成方向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减压控制回路、差动快速回路安装与调试等6个分任务,达到工作任务向学习任务转化。二是要移植工作过程,保持教学内容组织与生产劳动组织过程同步。三是尽量避免烦琐的陈述性知识,突出经验性知识,操作行为更加经验化。

(三)构建更新机制,是教学内容“鲜活”的延续

尽管职教教材编写周期相对较短,但教材编写、编辑出版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教材内容总体来说是滞后的,教师关注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应该是持续的。因此,职教生态课堂教学绝对不应照本宣科,简单奉行“拿来主义”,而应主动吸收最新技术、工艺和方法,定期编制更新课程教学资源,建立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如液压气动技术中图形符号新标准、新元件、新回路、新电气控制方式以及新装配调试工艺等是职教教师应及时关注的对象。

二、以“先做、后学、再教”为逻辑推进顺序,凸显专业课生态课堂的生长性

课堂的生长性即课业进程递进性。在经历几十年学问化(学科导向式)与职业化(行动导向式)这两条轨道之间的来回震荡之后,人们已经意识到以“先做、后学、再教”为逻辑推进顺序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优化方式。“先做”体现职业性,“后学”体现主体性,“再教”体现主导性,形成了一种合乎逻辑的完美组合与链接。就学生而言,主要关注的是做与学的生长,如何让学生从强做强学,到会做会学,再到乐做乐学递进生长,应是教师重点研究的议题。

(一)先做后学,让“做”生长

以“先做”作为教学实施的切入点,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学习理论知识的实际价值,学习的兴趣容易被激发出来,进入职业角色也较快。然而,学生乐于做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基础弱的中职生的“天分”。学生的做需要教师引导,从初级的模仿做、仿真做,到中级的实战做,再过渡到高级的反思做和强化做,这样才能建立一条从强迫学生做、到学生自己(合作)做,再到学生主动做的升级“链”。学生的做必须是在一定的程序和规范下完成,否则就是“乱做”,难以升级。因此,“后学”就变得非常重要,不仅学习与做相关的知识,还要关注做的方法、技巧、标准和规范等。就此而言,后学为先做服务,使自己知做、能做、会做,让“做”生长。先做与后学是相对的,做中有学、学中有做,但重心在做上。

(二)先学再教,让“学”生长

对于中职生来说,怕学由来已久,但学又无法回避,同做一样,也需要建立一条从辅助学到互助学,再到自主学的升级“链”。辅助学是学的起点,在做的基础上后发产生,是大多数人适应的学法;互助学是学的中级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与竞争,是较多人适应的学法;自主学是学的高级形式,能借助微课件等教学资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很少需要老师和学生帮助,是很少人适应的学法。无论哪一种学习形式,“再教”已经从属于学,为学服务,让学生长,并从“满堂灌”“一言堂”变成辅助学时重激励和鼓舞,互助学时重释疑和解惑,自主学时重引导和点拨。当然,先学与再教也是相对的,学中有教、教中有学,但重心在学上。

三、以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抓手,凸显专业课生态课堂的生本性

(一)还时间于学生

由于受到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师生状态等多个因素影响,职教教学要把课堂多少时间交给学生并没有严格界限,但尽量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已是共识。给予学生的时间多了,学生的做与学才有保证,其主体地位才容易凸显出来。下页表1为“液气”课程“做学教合一”模式某教学任务课时分配及学生活动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课业进程每个阶段均安排有学生咨询、交流的时间,在耗时较多的“任务实施”“任务评价”阶段几乎把所有时间让给了学生。

表1 某教学任务课时分配及学生活动

(二)还空间于学生

一是把训练空间还给学生,让“做”落到实处,让学生走出传统教室,走进配备有液压气动系统训练装置的理实一体化教室,走进工矿企业。二是把资源空间还给学生,让“学”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学会借“力”学习。学校课程资源(微课等)不是仅供教师使用的,开放给学生才是真正目的。三是把教师的讲台空间交给学生,让“教”落到实处。学生走上讲台,在教师示范后面向同学识读图形符号、判断电磁铁状态、指明油路流向、分析可能故障、装拆元件等,引导学生会教自己、会教同学,争做“小先生”。

(三)还权力于学生

一是给学生提问权。提问不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专利,在课堂教学任何环节学生均可以问教师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生态课堂。当学生还没有形成问教师的习惯时,可在“任务评价”“任务实施”等阶段专门安排学生提问环节,由强迫逐渐过渡到自然。二是给学生评议权,除了传统学生自评和互评外,增设学生评价教师环节,用学评教,让教变“真”。

四、以回归学生生活世界为辅助手段,凸显专业课生态课堂的生活性

气动液压技术是一门以流体为工作介质,利用压力能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应用性学科,其包含的流体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又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气动液压技术本身,还是其力学原理知识几乎均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到书本

构建适合于学生学习的生活教学情境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到书本的最佳途径,具体做法有:第一,创设生活情境,让教学回归生活。依据对应理论,自然界中不同学科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液压气动技术也不例外。交通信号灯本是控制车流的方向,但如果拿来说明控制流体流动方向的换向阀,学生的注意力自然比直接分析换向阀会更集中些。第二,创设故事情境,引学生入情入境。将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难点知识编到特定的故事情节中,学生可以因故事联想到知识点,或因知识点联想到故事,掌握知识点自然水到渠成。液压泵的困油现象本是难点,但如果你编一个“狗急跳墙”故事,难点将不复存在。第三,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介绍液压泵吸油压力原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实践一下水枪喷水、注射器抽排、喷雾器喷雾等,再来学习齿轮等液压泵工作过程,就简单得多了。

(二)引导学生从书本回归生活

学习知识的价值不止在于学得多、学得牢,更在于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现实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适时让学生思考“如何让消防栓喷射距离更远些”“都江堰工程为何要设置鱼嘴堤、飞沙堰、宝瓶口”“高压锅如何保证安全”等问题,学生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五、以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为目标达成过程的标志,凸显专业课生态课堂的生成性

(一)在做中合作生成

采取小组合作方式除了限于教学设备缺乏,还受制于中职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大,需要给他们创造互动平台。课程实施一般以3~4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配置组长1名,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按“任务分析—任务实施—自我检查”流程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在此期间,教师负责巡回指导、答疑,学生则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熟知元件及图形符号,掌握回路连接方式、回路功能应用以及学会回路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二)在学中展示生成

达成目标仅仅靠做是不够的,学生还要对怎么做、为何做、做得怎样以及做的过程遇到的问题等作客观描述,即在展示中生成。展示生成一般安排在“任务评价”环节,并营造一种小组竞争氛围,在做中学的基础上,各小组归纳总结成员个人体会,由小组轮流推荐的代表表述出来。可见,展示生成除了再现知识目标达成,更是基础能力培养与素养目标达成的过程。

(三)在教中预设生成

合作生成、展示生成建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若干“微生成”基础上,形成一条从“微生成”到合作生成、展示生成的“链”。尽管生成性教学更多强调学生自主构建、动态生成,但无论哪种生成方式都不会拒绝教师的“预设”或“设计”。生成性教学资源从何而来?怎样到达目的地?哪些需要生成,哪些不需要生成?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表2为掌握调速阀稳速度性能生成进程。

表2 掌握调速阀稳速度性能生成进程

G712

A

1005-6009(2017)76-0064-04

潘玉山,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靖江,214500)教师,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工程及实践性教学。

*本文系2016年江苏教科院重点课题“制造类专业课程‘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CZ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图片新闻

“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7最美职教教师”在宁颁奖

2017年9月7日下午,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前,“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7最美职教教师”表彰仪式在南京举行,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出席仪式并讲话。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祭彦加等为获奖教师颁奖。省教育厅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出席仪式。

表彰仪式上,冯冬梅、李忠、施捷、束秀玉、倪群群、陈永、苗喜荣、万代红、周如俊、曹健等10位“2017最美职教教师”以及获得提名奖的朱照红(爱人代领)、贺玲花、佟广标、张胜来、蒋炜、李莹德、吴维煊、吴长海、刘建国、颜廷财等10位教师走上舞台,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教书育人故事。葛道凯厅长在讲话中向获奖教师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教师节的问候。他希望全省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以受到表彰的这20位职教教师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大力宣传“感动江苏教育人物”系列评选表彰活动5年来评选出的100位优秀教师的事迹和精神,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成为江苏的“最美教师”。

据悉,“感动江苏教育人物”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是经省教育厅批准、由江苏省教育基金会和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主办的一项公益活动,旨在选树全省教育系统的优秀榜样人物,在全社会营造更加浓郁的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在今年的“2017最美职教教师”评选中,全省13个设区市和19所高职(专科)院校共推选出140位参评教师,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经过微信票选和组委会初评、复评、终评三轮评选,最终评定10位“2017最美职教教师”和10位提名奖教师。无锡市教育局、徐州市教育局、扬州市教育局、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卫生学校等5家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

猜你喜欢

职教液压教学内容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上支承辊平衡缸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改进
再谈液压吊装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露天液压钻车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种新型压力反馈式液压破碎锤
国内职教动态信息若干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