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学生的自信才是职校办学的最大价值”
——访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校长王乃国
2017-03-23
本刊记者 忻 叶
“恢复学生的自信才是职校办学的最大价值”
——访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校长王乃国
本刊记者 忻 叶
问: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现在把育人的重心放在“双创教育”上,原因何在?
答:严格地说,双创教育的成绩凸显不是因为学校育人重心的有意识转移,而是一种自发、自然的优势形成。我们从未倾全校之力来“打造”这个双创教育,只不过在有学生参加第18届全国发明展(2009年)获得金奖后,师生兴趣倍增,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双创”的教育氛围,学校也顺势推出一些鼓励、奖励的政策,让这个势头更加清晰、明显而已。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弱势的职业教育,怎么让就读的学生有自信?2.对于没有接受过职业指导的学生,我们如何解决他职业选择的盲目?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并没有相应的职业指导,最后学生因为分数低选择职业学校专业时都是盲目的,基本是家长意愿而跟学生本身无关。3.学生如何应对现在职业的快速变化?据统计,发达国家人的一生的职业变化平均达到6次,这种趋势在我们国家也越来越明显。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到来,有专家和机构预测,未来10年间有50%的职业岗位都会消失。这种情况下,职业学校学生如何应对未来的职业变化?4.技术变化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的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可以应对?我们提出了IPQ育人模式(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育人模式),专业载体只是满足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养成,而通过个性化教育让学生基本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个性化发展通道中的两个方向——“创新教育”和“创业实践”,根据我校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一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二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三是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
职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我们现在提出“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符合这个导向。我们认为双创教育的价值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拓展了学生的发展路径。学生职业发展的渠道增多,职校学生不仅可以成为技能精英,还可从事技术研发等工作。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工匠,也可以培养发明家。二是改变了时下对职业教育功能的一些看法。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现在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如果还是把三流本科、一些民办的高职院校变为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仍然会处于弱势地位,而不能真正成为一种类型教育。我建议把一本、二本高等院校的应用型专业纳入职业教育体系,这样设计,最后就能根据学生的意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三是找到了一种让学生恢复自信的方法。现在多数学生是因为分数低无奈进入职业院校的,自信心明显不足。但是自信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有自信将一事无成。学生在接受双创教育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自己有用”。从自己的创新创业经历中,从师兄师姐的作品、奖项中,他们会找到自信和尊严。四是丰富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就业并不是指单一地进入企业当一线员工,它可以有多条路径。不管是机械制造行业的“中国制造2025”“工业4.0”,还是其他行业的发展规划,都要求技术技能人才能适应不同层面的工艺改革和创新。
问:在职业学校推广双创教育,您的建议是什么?
答:职业教育本身应该是职业素养教育,职业技能培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假如学校将大量精力放在职业技能培养上,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就会面临许多问题。我们一定要避免学校教育中“重显性能力,轻隐性能力”的现象,隐性能力包括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转换能力、自我完善能力等,这些都不是简单地通过课程学习就能获得的能力。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来避免就学习而学习的弊端。
因此目前我们开辟IPQ六个发展通道(专业技能、升学深造、创新发明、创业实践、通用能力、艺体特长),对所有入校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并且有针对性地给予职业指导,在此基础上还在研究是否需要建设其他的通道。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目标并不相同。我们的目的主要在于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提升他们创新创业的能力,而不是看他们最后能赚多少钱。学生有了这种意识和能力,有了创新的思维,能够在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抓住机会发展自己,我们的双创教育就算成功了。所以学校应更多关注创新创业的内涵发展,而不是关注形式上的完备。
教育不能功利化,要顺其自然。双创教育现在成了我们学校的特色,但这个特色是自然形成的,只是在生成过程中,学校可以帮助其加快形成。一个发展成熟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但特色不能“找”,只能“等”。去“找”特色就必然会带有功利色彩。等学校在自然积淀过程中出现某个方面成效显著且区别于其他学校,这就是特色,再加以培育。现在许多学校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主要是办学行为在围绕一些功利化的目标转,出现了办学的同质化。比如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各个学校年底进行办学考核,创新成果只认可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赛事。我们若是按照这个导向去做的话,学校的成果就不会这么多,也不会这么有影响。在我们学校,是不是参加某个双创评比,只在于学生有没有意愿参加、教师是不是愿意指导。若是单纯因为学校考核而去参加某个比赛,就显得过于功利化。所有带有功利目的的东西都不是教育,学生的自信心和获得感才是我们教育最大的价值所在。(实习生刘晓玲对本文亦有贡献)
G717
C
1005-6009(2017)76-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