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课堂到大课堂
——辽宁省大连市101中学课程改革实践
2017-03-23王晓帆辽宁省大连市101中学
文 / 王晓帆 辽宁省大连市101中学
由小课堂到大课堂
——辽宁省大连市101中学课程改革实践
文 / 王晓帆 辽宁省大连市101中学
办怎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这是每所学校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大连市101中学提出“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的办学理念,确立“让每一个学生高品质健康成长”的目标,不断深化学校课程改革,由单一的小课堂走向多维的丰富的大课堂,取得了学生成长、教师提升、学校发展的丰硕成果。
实施课改,规划先行
学校在“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为培育具备“爱人爱己、和善和美、博学博容、雅言雅行”优秀品质的少年,建设校本五大课程体系:“爱和博雅”的课程,“爱人爱己”的道德素养类课程,“和善和美”的人文素养类课程,“博学博容”的科学素养类课程,“雅言雅行”的艺术素养类课程。从五大类素养课程来看,所有课程设置是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出发点的。校本课程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确保发展。必修课程包括:桑梓课程《可爱的金州》《我们的节日》;生命健康课程《守护生命之花》《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养课程《硬笔书法》《阅读》;责任教育课程反思课程——升旗课程、日省与站姿训练课程等。选修课程,促进发展。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通过展板宣传、师生双向选择、精品课堂落实三个阶段,保证了41门精品课程的开发真正做到了“爱我所选,选我所爱”,使校本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学校在开发好校本课程的同时,科学落实好地方课程。学校重视地方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优化课程结构,力求建立起金州、大连、辽宁文化的有机联系,让学生能够以一个全域的视角来看家乡,爱家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民族英雄徐邦道的抗战足迹遍布金州、土城子和旅顺,尤其是土城子反击战成为甲午战争中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以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我们根据市情教材《滨城大连》的内容,安排学生开展研修游学活动:参观博物馆、关向应纪念馆。
生命课堂,焕发活力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课程,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课堂。为了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沃野,我校以“激发生命自觉”为手段,以“提升生命价值”为目的,着力打造“生命课堂”。
生命课堂的内涵和基本行为要素 生命课堂是人本思想在课堂的集中体现,它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规律,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激发每个生命个体成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注重生命发展的全面性,从而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创境激趣、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教师导学、自评反馈是生命课堂中的五个基本行为要素。
生命课堂的具体实施 首先,教学组织结构变革。将备课组改为项目组,保障生命课堂建设各项措施落地;将教研组改为学科组,对学科课程建构、生命课堂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规划、管理、指导和评价。充分分权、放权,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一课两上三研,即课前教师自主备课,备课组集体研课,教师上课;同组教师评课,议课,提出问题,研讨解决方案,教师修订、完善教学设计,教师再上课;同伴再评课,议课,反思总结。通过这样的活动,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精细、教学行为的规范和教学方式的灵动。再次,导学案及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指导方法——学习探究——反馈点拨——巩固训练。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动态分组,及时评价,培优补差,组内激励互助,组间良性竞争,让每个生命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目前,学校的“生命课堂”已由狭义的小课堂延伸到整个学校的大课堂,“生命课堂”的理念已经融入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成为我校课改不断深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