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的“何谓”与“何为”

2017-03-23尹艳秋

江苏教育 2017年71期
关键词:何谓新任班集体

尹艳秋 唐 瑭

班主任的“何谓”与“何为”

尹艳秋1唐 瑭2

班主任是为了对一个班的学生有效进行管理而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一名教师一旦成为班主任,从认识上说,要有正确的“班主任观”,包括对班级的理解,角色意识与定位,对管理内涵的把握等;从作为上说,新任班主任要为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根据班级形态建设班集体,还要有积极的心理调适,以避免角色适应的不良。

班级;班主任;管理

在一般的教育学教材中,多是在对“班级”解释的基础上对“班主任”这一概念进行阐释。在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下,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中小学各项工作的开展是以班级为单位而进行的。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教师来负责这个班级,以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这样的教师就是班主任。也就是说,班主任是为了对一个班的学生有效进行教育管理而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学生生活在好的班集体中是一种幸运,而遇上一个好的班主任则是整个班集体的幸运。班主任直接影响着班级成员的精神面貌,也决定了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因此,科任教师同时担任了班主任,往往有了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也有了更高更广的素质要求。那么,一名教师一旦担任了班主任,应该有怎样的理念与作为呢?

一、从认识上说,新任班主任,首要的理念是“班主任观”,即要明确什么是“班主任”。

从优秀班主任的成长案例中可以发现,虽然他们出任班主任可能有种种的意外或巧合,但一旦担任了班主任,他们就能对班主任有正确角色理解与认同,从而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有了方向感与向上力,而有所作为。所以,新任班主任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并从班主任工作中获得成长,首先要做到的是对“班主任”有正确的认识,养成“岗位自觉”。这种理解不仅仅满足于一般教育学著作中对班主任内涵、职责等的理论解释,更为重要的是在自己的思想上、心理上对“班主任”有身份的认同,有角色的定位,有正确的角色意识,从而才有正确的角色行为。班主任对自己的岗位属性认识越明确,对班主任职责的内化程度就越高,其角色的幸福感也会越强;如果对班主任的身份、地位、劳动价值等等认识不清楚不到位,难以树立正确的“班主任观”,也就无法肩负起班主任这一角色使命。笔者以为,对新任班主任来说,要树立正确的“班主任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把握与选择。

1.“班级”意识的确立。在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下,班级最初只是学生的集合体,即“学生群体”。正是因为有负责这个班的班主任的配备,有班主任的引领与建构,班级才由学生群体而成长为班级集体,从而成为学校的单元组织。但班主任对“班级”有怎样的认识与理解,决定着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不同作为。通常,班主任会认识到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载体。但是,班主任还要认识到,学校中的班级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性组织,它首先是一种“教育性”组织,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场所,是学生实现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的生态系统;更为重要的是,班级也是学生的“生活共同体”,是学生生活的“家园”,是学生身心修养的“营地”。某位教师一旦进入某个班级,成为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学生就要在这个班主任的影响下度过一个学习与生活阶段,并在这个班主任带领下实现自己多方面的发展。因此,班主任班级理念的科学与否、管理方法的恰当与否、管理境界的高下等等,直接关系到班级群体与个体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换句话说,教师一旦成为班主任,在对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就要对自己的管理理念、管理策略等有导向、有思考、有选择、有合理的定位,其关键是让班级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成为学生自主生活的场所。

2.合理的角色定位与转移。班主任既然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那么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能。所以,班主任直接承担着对班级学生进行管理的职责。同时,班主任又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在班集体形成之前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当班集体形成后,班主任要把班集体作为教育的主体,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无论是自己直接进行班级管理还是利用班集体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在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学校教育的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其在班级管理中表现出来的角色也不尽相同,往往会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差异化等特点。在当代教育背景下,班主任角色内涵的这种丰富性、多重性尤为突出。班主任可以是“学科专家”、是“领导者”或者“管理者”,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与知己”、是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咨询者、服务者,等等。这些角色往往在不同的教育场合下体现出来,也有着不同的行为要求。这需要班主任在不同的教育场景下有合理的角色定位,有恰当的角色转变,避免角色冲突。同时,班主任还应该意识到:不同情况下不同角色的定位与转移,体现的是不同情况下班主任职责的侧度。以教育目的为引导,班主任要树立对学生“全面关心”的理念,但不同场景下的关心是有侧度上的差异的。

3.对“管理”与“管理者”的把握。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能,班主任自然被赋予“管理者”角色,班主任凭借学校赋予的权利与责任对班级进行内外协调与整合,以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完成。作为管理者,班主任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贯彻和落实学校的工作计划,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相形之下学生被赋予“被管理者”的角色,被要求听话、服从。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班主任往往成了单一的管理主体,成了检查者、监督者、保姆和信息员;班主任的管理会过多地注重纪律、秩序、时间、效率,“管理”的内涵也往往被简单窄化。其实,管理是有丰富内涵的行为,而且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对象等,管理内涵与行为表现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管理是在价值引领下朝向目标的理性行为,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的行为。学校背景下的管理是为了培养人,学生是被管理者同时又是管理的主体,是班级生活的主人;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因此,班主任应该在更为广泛、丰富、多元的意义上理解“管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班级管理中的纪律、秩序、时间、效率等,还应该强调班级管理中的学生自律、平等、合作、民主等;不仅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为依据,同时又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善于权变。在多元的管理理念下,班主任往往就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关怀者、班级工作的推进者、班级和谐环境的参与营造者。

二、从作为上说,新任班主任应该“何为”或者说“怎样做”呢?

1.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新任班主任在接手班级工作后,首先要与班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很多方面,班主任应该了解这些因素,并恰当合理地利用这些因素,尽快与班级学生之间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新任班主任为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人际交往之初,第一印象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第一印象是一种主观印象,难免有失偏颇,但却具有优先效应。通常,学生对新任班主任有好奇、有观望,也有期待,班主任要了解并利用学生的这种期待,有的放矢地为自己的“出场”与“到场”进行自我形象设计。这种设计一方面建立在对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另一方面,这种设计也建立在了解班级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在对班主任角色合理认知的基础上,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实现“自我认可”与“期待认可”的和谐统一。为此,新任班主任要利用多种机会与途径,熟悉班级每位同学;在了解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与信任,缩短与消除彼此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也要掌握分寸,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与班级学生的交往中,要有平等、民主、协作意识,使自己尽快融入班级之中,赢得班级学生对自己的接纳与认可;同时,也要有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教师意识,维护学生对老师应有的尊重,从知识、能力、人格等几个方面树立威信,形成榜样,使良好的第一印象得以保持与强化。再者,班主任要与学生一起尽快为班级确立发展目标,形成班级的“班训”并坚持下去,这也是班主任树立形象、得到认同的重要举措。

2.善于“借力”与“合力”。班级作为学生发展与成长的 “家园”,其功能与价值多元并意义重大,班主任的角色也因此呈现多元化、多重化的特点。因此,班级管理仅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新任班主任,本身就有角色的适应期,有时难免经历初任的“孤独”。面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一定要学会“借力”,善于利用及整合各种教育力量,共同实现班级的发展。一是借学校的力,利用学校的组织文化,利用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优势。二是借同行的力,与科任教师及其他班主任多沟通,形成校本团队的教育合力。三是借信息网络的力,从中获取对班主任工作的有利信息资源。四是借家长的力,学生与父母之间有自然的亲情,有家长的配合,班主任的付出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为此,班主任应该把家长视为班级活动的促进者而不是障碍者,在教育的方向上形成对孩子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的合力。五是借学生的力,班级是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的生活体”,班主任应视学生为教育教学的共同合作者,与学生相互激励,共同策划、协作完成班级活动,共同打造班级的良好氛围。六是借社会的力。班主任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对社会的新事物保持敏感,关注现实生活对学生的影响,合理利用并保持“免疫”。班主任要获取这些力量,一方面需要学校为其搭建平台,协调各自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班主任在借力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反思、保持主动,有自身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3.有的放矢建设班级。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元,也是学生活动与成长的场所。能否建设好班级,使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营地,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班级建设是系统工程,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新任班主任来说,重要的是把握班级的状态与特征,根据不同阶段班级的形态,来确立班级建设的侧重点及目标,有的放矢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大体来说,班级有三种不同形态,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也相应有不同的任务目标。

一是班级的“结合体”形态。学生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进入某个班级的,班级形成伊始,只是一个松散的结合体,是由不同个体组合在一起的“学生群体”。此时的班主任也就是这个群体的“头儿”。这时的学生往往对班主任以及将要开始的班级生活充满好奇、充满憧憬,也多少有些疑惑或者忐忑。这一阶段班主任工作的任务是把构成群体的一个个独立的“圆环”变成“同心圆”,把各自的多元目标结合成班级的一元目标。为此,班主任首先要为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要利用机会尽快掌握班级情况;设计与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师生及同学间的了解。对所任班级,班主任既要了解班级的总体发展状况与特点,又要了解班级同学个体在学习上、个性上、在班级活动上的差异与表现;要善于利用班级成员中积极力量,发挥不同学生的个性优势。在了解的基础上,班主任要组织班委会,任命班干部,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建立班级规范秩序。这一阶段,班主任要根据班级情况与班级同学一起尽快为班级确立发展目标,形成班级的“班训”。在“结合体”形态下的班级建设呈现出“辐射式”特点,班主任通过多头并进的工作开展,初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明确并适应了自己的各项工作,有了班级管理的目标并有为目标而努力的激情与动力。

二是班级的“聚合体”形态。随着班级工作的开展,班级骨干力量逐渐形成,班级有了领导核心,班级的“舰队”起航了。这一阶段班级建设由“辐射式”形态而逐渐转向“轴心式”。但在这一阶段,班级的目标、班训还未能成为班级成员自觉自愿的导航标,还未能成为班级成员的信念。对此,班主任要通过“借力”,强化班级的纪律与规范;开展班级活动,听取班级成员对班级状态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进行反馈;要强化班级目标与班训,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这一阶段的关键是班主任对学生个体及学生集体的尊重与信任,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更为融洽,班主任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三是班级的共同体形态。这是班级发展的高级形态,班级建设呈现“花瓣式”。其主要特征是:共同的目标导向,在班级目标及班训的激励下,班级成员有向上的朝气与活力,有心向一处的集体干劲与自豪感;班级每位成员在班级目标的引领下有自己的责任意识与角色认同;班级成员自律并相互他律,形成了民主和谐、蓬勃向上的健康气氛。在这一阶段,班主任的角色更多是指导者、帮助者、服务者,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突出班级的“教育性”组织特征,发挥班集体对每位成员的教育作用,让班集体真正成为学生修养身心的 “营地”;积极开展班会活动,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与集体责任感,使班级成员既有个体的“一花独放”展示,又形成集体的“万紫千红满园春”。班主任这一阶段的最重要任务是在班级目标、班训、班歌等基础上形成班级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班级成员滋养品格的灯塔。这一阶段班主任的工作走向了成熟,有了自己的教育叙事,能对自己的工作反思创新;有班主任工作的信念与幸福感。

4.积极的心理准备与调适。教师一旦担任了班主任,就要对班主任工作有积极的心理准备,从而愿意付出并体验快乐。反之,没有积极的心理,疲于应付,得过且过,牢骚满腹,不仅不能适应班主任角色,而且这种被动的状态更不利于班级学生的成长,更不利于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升。

新任班主任接手一个班会有期待感,有跃跃欲试的动力与干劲;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消极心态,角色适应不良。一是畏惧心理。班主任接手新班,要了解学生,要制定班级规范、任命班级干部,要上行下达学校的任务,安排班级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要对不同个性、不同发展状况,且各自独立的个体及由此形成的群体进行管理,也使得班级工作有难度。何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社会发展对教育及教师的高要求,也会不同程度地投射到班主任身上,增添班级工作的复杂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任班主任难免有畏惧感,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缺乏自信。二是怨职心理。表现为:对学生缺乏耐心与热情甚至冷眼相对,牢骚满腹;在遭遇工作不顺学生不服从管理的情况下,往往怨天尤人;有时情绪反复无常,学生无所适从;有时可能稍遇不如意就暴跳如雷,对学生出言不逊,等。三是应付心理,班主任对待自己工作表现为消极应付。如果出任班主任是出于不情愿,这种应付的心理会更加明显,表现出对工作无热情无动力,体验不到班主任工作的乐趣与成就感,并恶性循环。

对上述心理状态,新任班主任应引以为戒并及时克服与调适。为此,要对班主任角色有积极的认同与接纳,适应角色;了解自我,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能自我控制并调适情绪,遇事有理性,有移情力;要把班主任工作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并营造好这种生活,能把做班主任当成引领自己发展的平台,从中发现乐趣,等。

总体而言,新任班主任在班级工作的过程中在要做到五个学会:学会等待,用发展的眼光待学生,不急于求成,以从容的心态待工作,不心浮气躁;学会分享,与班级成员彼此给予,彼此欣赏,分享彼此的体验与价值观;学会宽容,尊重差异,善于移情与理解;学会选择,选择教育的时机,选择恰当的角色行为;学会创新,有开放的视域,灵活不固执,有教育反思并在反思中激励自己不断成长。

[1]陈桂生.师道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赵志毅.当代中国德育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G451.6

A

1005-6009(2017)71-0016-04

1.尹艳秋,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教育学院教授;2.唐瑭,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文正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何谓新任班集体
省审计厅举行新任处长任职宪法宣誓仪式
我爱我的班集体
What is VR 何谓VR
为新任村干部廉政课叫好
何谓企业家精神?
何谓“最有用”的“潜能”和“现实”?——论《形而上学》Theta卷第一到六节的论证结构
河南省水利厅2016年新任领导成员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