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前提
——解读文本,充分预设
2017-03-23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殷伟娟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殷伟娟
有效教学的前提
——解读文本,充分预设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殷伟娟
在教学《孔子游春》一文时,我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教师认真地进行文本解读,进行充分的预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其实,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可以从《孔子游春》一课中感悟到。
春天到了,孔子为什么选择到泗水去游玩而不是别的地方?课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的介绍——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后面还有颜回的一句话:说孔子“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
所以,结合这两处,我们可以引领学生感悟孔子和学生谈水不是偶然生成的,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并且孔子自己对“水”早就有了深刻的感悟,书上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是因为孔子这一代宗师已和“水”这一文本进行了充分的对话,这就是与学生对话或者引领学生与学生对话的前提。所以,我们不难得到启示:文本解读是对话的前提,教师的课前备课,是和文本对话,只有把握好教材,充分进行预设,才能引导学生交流对话。
所以,在教学“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春风是她甜蜜的絮语……”一段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句子,你有哪些发现?
2.组织交流。
(1)学生发现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比作伟大的母亲。
(2)这段话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围绕“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来展开具体叙述。
(3)这段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因为排比的修辞手法刚在上一练习中出现过,正好加以巩固。学生纷纷再次读这段话:这段连用了四个结构相似的句子,但结构真相似吗?说说这是怎样的结构?
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句子的结构及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往往比教师直接“教”来得更有积极性,记忆也更深刻,并且为下面句式的背诵和仿写做了有力的铺垫,我们何乐而不为?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文字,说说这段话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像母亲的?
(1)组织读书交流,着力引导赏析比喻句之间的相似点。
如:广袤的大地——宽广的胸怀,它们都是博大的,这是形似之处;它们都包容着一切,这是神似之处。
(2)那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到底伟大在哪里?感受大自然的无私奉献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是引领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理解文本的一个过程,只有层层深入地教,利用课堂交教给学生理解、感悟的方法,提供感悟的空间,学生的感悟能力才能真正得以训练和有效的提升。
4.再读读课文,你觉得大自然还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1)美丽的母亲——飘逸的长发(感受长发飘逸的美)、明亮的眸子
让学生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把“飘逸”和“飘动”比,学生发现,“飘逸”是迎风飘飞,飘得那么的美,而“飘动”则是飘得很笨拙,没有那种美感。
把“眸子”和“眼睛”比,学生发现,“眸子”是“眼珠”的意思,是“眼睛”中最有神采的部位,写出了“大自然”这位母亲的亮丽。
(2)慈祥的母亲——甜蜜的絮语(把“絮语”和“话语”比,学生发现“絮语”更能表达“大自然”这位母亲的慈祥。母亲在我们耳边轻轻地叮咛。)
(这样辨别,不但让学生学习了用词造句的准确,更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学生在体会句子特点、感受自然美的基础上积累背诵,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不要让课后的背诵成为学生课外的沉重负担,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引领学生积累词语,掌握句型特点,以化解背诵难点,帮助学生更好背诵积累。
6.这句话的最后一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这位伟大的母亲还有许多值得我们赞颂的地方,让我们仿照这样的句式,也再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她。
(1)展开想象,练习说话,自己试着写一两句。
(2)组内交流,引领评析。
(3)拓展交流。
教师可以提供引领迁移的场所,这既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也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巩固,让教学和作业真正找到联结点。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动情。可这一切,需要教师有深刻的思考,才能引领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有多元解读,才能关注学生的多元感悟;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着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