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因素的激发

2017-03-23江苏省张家港市崇实初级中学顾永娟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7年12期
关键词:海燕文本课文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实初级中学 顾永娟

余文森教授指出:“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重知轻情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呢?

一、深入文本,传递情感

初中语文教材是阅读教学的范本。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这些作品注重文学艺术品质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新时代精神。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好比演戏,只有进入角色,深入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之中,才能打动观众,所以要使学生体会到作品的情感,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作品的感情转化为自己的真实情感,然后在讲课时创设情景,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让教师、文本、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教学邹韬奋《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的脑海中要清晰地浮现“元宵夜母亲背我看花灯”“母亲给妹仔讲故事身泪俱下”“母亲见我挨打陪我流眼泪”“母亲熬夜为我们做新鞋”等四幅画面,从而怀着对她的爱戴之情去教学课文,教师只有真正深入到课文内容中去,才能把课讲得声情并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善于追问:文中的那些细节能更好地体现母亲对子女的爱呢?这时学生的情感已被触动,学习热情高涨,深入文本,更好地体会到母亲对子女的爱。最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和妈妈的故事,这时的教室学习氛围轻松活跃,学生们滔滔不决地讲述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故事,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情感产生了共鸣。

二、优化语言,触发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语言要讲究艺术,教学语言更是如此。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情感,能用高尚真挚的情感,生动感人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感中去。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但是,父母却一天天老去,同学们,你是否注意到:皱纹正悄悄地爬上了他们的额头;银丝也在不经意间冒了出来;他们的腰板不再笔直……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面对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眸、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深沉的爱,不由得让我们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位平凡的父亲,认识父亲那步履蹒跚的背影。”这段注满情感的话在学生心间盛开了花,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让学生怀着感恩之情细细品味背影,把父爱的深沉伟大镌刻在学生的心中。

三、美读文章,激发情感

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记得徐世英先生是这样理解讲解和朗读的:“讲解上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因而,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重视朗读,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朗读好的教师可以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例如,在教学高尔基散文诗《海燕》一文时,教师要注重朗读。以第一节为例,读第一句。要舒缓、低沉,把声音拉长。“风”是主语,应该强调,需重读,应拖音。表现海燕形象时,“海燕”要读得响亮,并加重“高傲”,教师范读时告诉学生为何这样处理。教师充满激情的朗读引领他们进入海燕的世界,海燕的呐喊,喊出了春天的旋律,让我们感受到了海燕搏击风浪的勇猛矫健的的雄姿。教师在朗读时要把握好文章的情感,把各种语气和情感朗读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更深切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大文学家苏轼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教师要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引导学生重视朗读,朗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学生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集体朗读,自由朗读。通过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培养语感,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文章的精妙之处,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画面渲染,深化情感

初中语文课文中的画面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花鸟树木、古今建筑、风土人情、童话故事等它们都是编者挑选的精品。这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令人向往的童话世界,引导学生沉浸在这些画面中,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得以共鸣。

例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教师运用PPT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幅自然生动的园林建筑画面,美丽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仿佛畅游于美丽的园林之中,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喜爱向往之情。

五、启发想象,理解情感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点就决定了文学作品的创造者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仅有作者的个人想象还不够,作品还必须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有些文本的表达往往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的想象。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一文,在教学中往往对于此文解读太简单,事实上这篇普通文本隐含着丰富的情感。这对贫穷的父母面临的抉择太残酷,作为父母来说,送走哪个孩子都舍不得,在送与换的过程中体现出了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我们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这对父母内心的煎熬。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在最后一次把孩子要回来之前,那一夜这对贫穷的父母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同身受地体会这对贫穷父母的煎熬与苦痛,这样课堂才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巧设练习,贯穿情感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情感教学,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诱发学生的激情,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如在教《孔乙己》一文时,我让学生们续写《孔乙己》的结局。有的同学写到孔乙己在那冷漠的社会中死去;有的同学写了孔乙己诚实的品行,在死前想方设法把酒钱还了;有的同学写他虽穷困潦倒但毕竟有一技之长,他痛改前非,认真抄书,日子一天天变得好起来了。

总之,情感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多种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海燕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Friendship
背课文
赏春
赏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