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成就更完美的自己

2017-03-23黄兵海

教育家 2017年31期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规划

文 | 黄兵海

选择,成就更完美的自己

文 | 黄兵海

随着浙江省新高考改革首批新生录取的开始,我校高考捷报不断传来。作为一所地处农村、基础薄弱的普通中学,学校一段上线率达19%,二段上线率达63%,超过2016届近20个百分点,达到了建校以来最好成绩。成绩的背后,是学校笃信“选择性教育”,研究“选择性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选择。也正因为选择,学生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信;学校找到了方向,成就了特色。

浙江省本轮新课改及高考改革最核心的理念就是“选择”:无论学有所乐、学有所长的课程改革,还是考己所长的“七选三”的高考改革,还是分层走班的授课形式改革,还是“一年两考”的考试制度改革,始终牢牢把握的是选择权—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学生对授课的选择权,学生对考试的选择权,以及由此基础上的学校办学选择权。这样的改革是令人欣喜的—学生终于可以学己所长,考己所长;又是让人纠结的—变革带来的阵痛以及由此引发的系列变化,让我们始料不及。但我们不等不靠,而是主动而为,在主动迎接、主动变革中悄然转身,华丽升级。

做好顶层设计

新课改方案出台,当时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不会长久”,肯定是“换汤不换药”。这种论调基于两个方面:高考没改,评价不改,任何改革不得善终;经验主义,前几轮都是这样的。教师已经非常冷漠,以为又是“折腾”;学生家长更是迷茫,“不知道、怎么办”成为他们的“新常态”。2014年9月,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方案公布,让学校、老师、家长看到了推进改革的决心。为此,我们以学习为抓手,认真围绕“新课改、新高考下的学校发展”展开专题讨论:什么是新课改,改什么,怎么改;什么是新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我们将往哪里去。通过讨论架起一条通往新课改新高考的现实之路。“新一轮的课改、高考将会带来学校新一轮的特色发展。”这是我们在思想层面对新课改新高考的校本回答。

理清思想后,学校马上成立“新课改新高考改革领导小组”“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从办学传统提炼、课程顶层设计、课程开发开设、课程评价与质量监控等方面行动跟进。我们围绕“尚美”办学理念,提出把培养“身心阳光、学业优良、特长明显、追梦执着”的新时代公民作为育人目标,构建“儒美、和美、韵美、润美”的“尚美”课程体系。围绕课程体系,开发开设课程,课程改革正式启动。这个过程,是从思想到制度到行动的系列顶层设计顺利实现的过程。我们坚定“选择性教育”是必然趋势,我们相信我们的选择。

学会人生规划

新一轮的课程和高考改革要求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规划自己的人生,谋划自己的发展路径,建立起基于兴趣爱好、自身特长、未来职业等诸方面的相对清晰的规划。“孩子们有这个能力吗?”这是绝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的疑问。带着疑问,我们开始了尝试。学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成了课题进行研究,于是市级课题《新课改新高考下学生人生规划的行动研究》立项。我们从四个体系(认识规划的课程体系、人生规划的活动体系、人生规划的实践体系、人生规划的咨询体系)入手,建课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荣获市级精品课程),谋活动(高一生涯规划大赛、“我的人生我做主”),知岗位(假期岗位实践活动、“寻找校友”),长咨询(建立学校人生规划指导室,加强对相关教师的培训),做到生生有规划、有导师、有路径。发挥全体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导师作用。一位被211院校录取的高三学生说:“三年前的我懵懵懂懂,对于新高考改革一头雾水,但又充满期待,感谢我的任课教师,是他们在我最迷惘的时候给了我最中肯的建议。”

不仅如此,学校还结合学生的规划给出建议性的选修课程。一位女生的规划是“小教专业”,我们给出的课程是《诵读与演讲》《书法》《陶笛》《舞蹈》;一位学生的规划是通过三位一体进入艺术类大学,我们给出的选修课程是《素描》《速写》《礼仪十八讲》。围绕学生的人生规划,我们尽量给出“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以此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规划是最慎重的选择,因为选择,所以美好。

分层分类教学

课改前,家长为了孩子的择班绞尽脑汁,为了进到一个好的班级挤破了头。现在,行政班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存在,学生按照学科的层次分成了若干个班级,每位同学寻找适合自己层次的班级进行上课。上一节可能是生物A班,下一届可能化学B班,你将会面对不同的同学。在这里,你只选择适合自己的。

今年学校高考最高分的W同学,高一分层时数学在B层(A层为优秀层),但W同学在数学老师的引导下适应了这个层级的数学学习,进步神速,最后高考以124分的不错分数实现了学习的跨越。该同学在后来的总结中写道:“我原来认为进入B层级是没有希望了,后来发现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在B层,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掌握、反思,最终实现跨越。”

学校为分层分类走班建章立制,出台《金清中学分层分类走班管理制度》《金清中学学科小组长制度》,设立学生个性化铭牌,方便教师管理。三年的实践,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从混沌走向有序,从矛盾走向统一,成为新的教学管理常态,逐渐为师生接受。

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的亮点,也是录取的重要参考。早在2015年就出台了《浙江教育厅关于完善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为了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更具可操作性,学校结合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制定了校本实施细则。

我们成立了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察小组”“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从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五个维度细化成25个条目进行评价,明确了评价标准和责任主体,将选修课程研修、社团活动参与、假期综合实践等内容融入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突出学校“艺术见长”办学特色,发挥好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的作用。一位参加“三位一体”录取的同学后来说:“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让我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原先的只重学业成绩到现在的多元评价,使我萌发了新的希望,我着重发展了我在艺术和科技创新方面的特长,最后竟然在三位一体面试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口动听的口琴让评委颔首。”综合素质评价评其所长,促其发展,“有心插柳柳成荫”,综合素质评价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向成长的一扇窗,收获无数的美丽梦想。

服务多元升学

浙江的新高考“七选三”理论上有35种选择,也有35个高考状元,加上体音美更多;从录取方式上有普通录取、三位一体录取、自主招生录取、高职提前招生录取。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升学的多样选择,尤其是三位一体和高职提前招生两种形式。为此学校着重研究,开发了《诵读与演讲》《书法》《礼仪十八讲》《物联网》《传媒入门》《歌唱》《吉他》《陶笛》等20余门课程供不同类型的学生挑选;组织面试课程,由学校老师组成面试组,对所有参加三位一体进行拉网式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位入围三位一体的学生说:“老师们非常用心,把我从进入面试室到离开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进行了点评、纠正,我参加过社会机构的培训,但远没有这次来的深刻。”2017届,共有百余位学生通过了高校的三位一体和提前招生,占学生总数20%,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适应一年两考

一年两考是浙江省高考改革的另一个亮点,不仅考其所长,而且择高(优)作为最后成绩。一年考两次增加了考试次数,看似增加了学生负担,实际上减轻了学生升学压力。“一年两考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试方式,既让高考变得紧张,又让高考变得宽松。”学校要科学设置考试科目,引导学生合理分配考试时间、科目,学考怎么考、选考怎么考,每一位学生都有详细的时间安排,通过安排,合理分配时间精力,从而让整个过程张弛有度,起到良好发挥的的作用。

“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评判一只鱼,它会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愚蠢。”爱因斯坦如是说。如果说,我们的教育只是让鱼儿去爬树,那么我想大多数鱼儿在它跃出水面的那一刻注定了命运的方向。浙江省新一轮的课程和高考改革,正因为给予学生、学校这些“鱼儿”充分的“选择”才有了学生和学校更多出彩的机会。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金清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改素质规划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迎接“十三五”规划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