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研反思,在实践中提高
2017-03-23郑惠玉
文| 郑惠玉
仿研反思,在实践中提高
文| 郑惠玉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特点。近年来,为了扎扎实实地培养教师,走出因专家引领稀缺而带来的培训困境,我们立足校本,采取了“仿研结合,反思助长”的方式,主抓教师的“仿研”课,以期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仿研课”,要确立三个意识
意识一:带着问题听课的意识
每次外出听课,老师们都会提前知道听课的内容。我们要求,外出听课的教师要提前预备自己的教学方案,并罗列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有意识地去获取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意识二:积极参与的意识
参加听课后的评课,可以使听课者更了解上课者的设计意图,从而加深自己对听课内容的理解。作为听课者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认真听取同行和教研专家的点评,从中得到启迪。
意识三:虚心学习的意识
外出听课,因其场合不同或是一些不可测的原因,可能公开课不都是优质课。听课者一定要用谦虚的态度去面对,捕捉课的优点和亮点。
建立“模仿上课—案例导学—学后反思”的制度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善学、善思、善实践的老师。善学是基础,善思是关键,善实践是结果(外显表现)。以仿研课为抓手培养教师要完成教师个人和教研组两个层面的循环。
教师层面教师个人在仿课前后,必须要进行反思。如果只是简单地模仿别人上课,不能品味出背后的思维过程,提炼出方法,充其量是一个“仿课专业户”。如果听课过程中不认真思考别人为什么这样做,回来的仿课也只能是浅层次的“照猫画虎”。所以作为管理者,就不能只管仿课这一个环节,还要将管理深入到听课前和仿课后。仿课前,教师一般都知道外出听课的内容,自己要先对这节课的内容有思考,带着问题听。
教研组层面区里面推出的研究课或高层级的展示课、观摩课,都是准备充分,经过了一个阶段的研究与思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能比较好地体现课改精神。为了实现一人外出,多人受益的目标,凡组内教师有仿课任务时,应组织组内教师去听课。听教师的仿课,要进行三方面的评价,即评仿的效果、评教师的反思、评教师自我提出的修改措施。评之后要梳理出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仿研课”课后的跟进管理
对上课人的跟进管理如果只停留在对仿研课的管理,“拿来”之后的提高辐射面就窄了。管理者还要对之后的常态课堂进行跟进管理。仿研课之后再进课堂,主要关注的是通过仿研课获得的方法和理念在日常教学中的落实情况。这之后的评课也要围绕仿研课成果进行评课,通过管理的手段,促进教师把仿研课的收获转化在平时的教学中。仿研课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吸收,安排教师上“爬坡课”(根据设计理念和思路,自己选择内容上一节课),意在看教师的进步情况。
对教研活动的跟进管理通过参与教师的仿课,梳理出教师的主要问题,管理者要关注教研组是怎样帮助教师弥补解决这些问题的。再有就是要关注教研组是否把组员的问题进行梳理加工,提出教研组的研究专题。
不同教师,各有侧重青年教师“仿”的侧重点更多一些,以便能从好课中汲取养分,加快成长;相对比较成熟的教师应侧重于“研”。现代信息获取的方式越来越多,教师从网络上可以获取大量的教学方案,如果这些教师懒于思考,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不思进取,课堂教学水平就很难再有突破。所以,对这些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习他人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方面,坚持写反思日记和反思案例。
我校通过理论学习、送出去培训、上模仿课等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反思学习氛围,促进了教师走上幸福成长的道路。一些年轻教师“理想化”的教学现状有所改进,能更扎实的进行课堂教学,部分优秀教师能坚持写课后的反思,并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改,来源于课堂实践的反思案例获奖率不断提高,在学区、区各类教学大赛中都有较好的成绩。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老君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