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足音
2017-03-23陈军
历史的足音
◆原诗节选◆
黑色在前进/在走向万物/流星从脚下嘶鸣而过/深夜在一片单薄的叶子上深刻不已/河流离开着/他们仰望/河流从他们的眼睛里流出死亡的魂灵/幸存的人寻着求生的足迹/又闪开去/在水上/想象河流/落下莫名的泪水/远远一条河挽住女人的发辫/让武陵山脉平静下来/让洪荒立刻消散/终于/月亮出来了/在树木下轻轻跳跃
◆推荐理由◆
城头山古城遗址位于湖南澧县的西北郊,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距今有6500年至7000年。谭晓春先生著的长诗《时光流云看城头山走向豪迈》拨开城头山的烟云,触摸城头山的肌肤,感受城头山的体温,将城头山的形象示人,让诗意盎然的城头山走向豪迈。
真情让史诗荡气回肠。在这部长诗中,真情无所不在,如阳光温暖着你我,如雨露滋润着你我,如飓风震撼着你我,如尖刀刺痛着你我。“来吧,在梦幻般的历史长河/多看一眼古稻田 船桨和泪水是如何建造的炊烟/多看一眼亘古不变的陶片/是怎么翻动一份热气腾腾的米花/让我们吞咽历史吧/从心灵中升起写满简谱的城池/在古城遗址的体内/寻找中国最古老城市的经络”。对历史的膜拜,对先人的讴歌,对古文明的赞叹,诗人与诗歌的合二为一,全在这一段精致的文字里。
变形让史诗流光溢彩。诗人的天赋在于让意象变形,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彼此置换,古今穿越等等,不一而足。谭晓春先生的天赋体现在他十分老到的变形艺术中。“只为一场浩大的繁荣到来/等待两千年/静静地把掀开城墙的面纱和笑容/一遍遍地触摸/慢慢地把历史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流到壕沟里/夯歌/不必赤着脚歌咏/孤觞难醉红尘的约定/时间老去/在稻田行走/记忆满城金黄/城头山人撩起风的长发/只听说/千年以后一株株稻花化石的绽放/叫做安居乐业”。这段文字为何如此之美,为何具有难以抵御的张力?因为经历了多次变形。繁荣浩大、记忆金黄、风的长发和时间老去是化无形为有形,是典型的化虚为实;“千年以后一株株稻花化石的绽放/叫做安居乐业”又是化有形为无形,是典型的化实为虚;“掀开城墙的面纱和笑容”是变轻为重;“孤觞难醉红尘的约定”是变重为轻;“一滴一滴地流到壕沟里”是变少为多;“等待两千年”将城头山的历史浓缩,是变多为少,突出城头山先民渴望富足的愿望。
想象让诗歌生长出轻盈的翅膀。人们无从考证城头山人是如何抵御自然灾害的了,但我们从作者诡异的想象中窥见了城头山先民不屈的意志以及战胜苦难后的幸福。如“远远一条河挽住女人的发辫”采用想象手法写洪灾,将洪水的浩渺、城头山人的无助形象地刻画出来了;“月亮出来了/在树木下轻轻跳跃”将月亮想象成轻盈的舞女,烘托出城头山人轻盈的幸福,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先祖生活愿望之低,只要活着就好。
荐书人:陈军,湖南省特级教师,公开出版小说集、诗集、学术专著各一部。曾获丁玲文学奖。
李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