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兴奋剂异化了中考体育

2017-03-23嵇玲

教育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兴奋剂体育锻炼中考

文 | 本刊记者 嵇玲

别让兴奋剂异化了中考体育

文 | 本刊记者 嵇玲

《半月谈内部版》第7期一篇题为《兴奋剂频现中考体育测试,谁之过?》的报道,引发了各方热议。据报道,不少家长为了帮孩子提高中考体育成绩,不惜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给他们服用兴奋剂,并且想当然地以为因此带来的副作用可以“上高中之后再补”。

这则报道当中最触目惊心的,是家长对兴奋剂不以为然的态度和基本常识的缺失。

张女士在中考前一周给儿子小伟服用了一种含有麻黄碱的药物。“麻黄碱能起到兴奋作用,考试的时候再喝两罐功能性饮料,应该多少会起点作用”,张女士说,“毕竟这是决定命运的考试,现在不拼一把,以后就没机会了。”她甚至还自责,“很多学生提前几个月就吃药,我让小伟提前一个星期吃,已经是后知后觉、不负责任了。”另一位家长刘女士也给孩子服用了兴奋剂,她的理由是,“如果不想点办法,他比别人能差10多分,对孩子影响太大。有啥副作用,等上了高中再慢慢往回补。”

尽管服用兴奋剂所带来的危害频频见诸报端,但还是有很多人铤而走险。报道中的这两位女士,以及更多有类似行为的家长,显然高估了兴奋剂对运动成绩的帮助,低估了兴奋剂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伤害,他们被功利心驱使和蒙蔽,犯下了同样的错误。

兴奋剂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标准,兴奋剂总共分为七类,以张女士所提到的麻黄碱为例,它属于刺激剂,也是最早被列入禁药名单的一种。服用这类药物,可能导致失眠、焦虑、体重降低、依赖成瘾、脱水、四肢震颤、心速和血压增加、中风概率增加等危险。山东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一位老师介绍说:“对于耐力性的项目偶尔一次服用针对性兴奋剂,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提高运氧能力。爆发性的项目,必须长期服用才有效。”而对于身体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无论是短期摄入还是长期服用含兴奋剂的药物,尤其是在没有医师或专业领域人士指导的情况下盲目服用,往往具有更大的潜在风险,甚至容易诱发身体原有的基础病。

并且,每一类兴奋剂产生的效果不同,从而对应着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的能在短期内促进肌肉的快速发达,有的会令神经兴奋,有的则使人镇静,盲目服用未必能促进运动成绩提高。而“等上了高中再慢慢往回补”的想法,更是一个天大的误区,要知道,服用兴奋剂药物所带来的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免疫力受损和药物依赖等伤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消除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举一个极端的案例。前东德女子铅球运动员海蒂·克里格因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导致身体机能发生了显著变化。肌肉激增,声音低沉,体毛浓密,几近患上抑郁症的她,最后不得不选择了变性,海蒂·克里格变成了安德里斯·克里格。

在国内,与海蒂·克里格情况类似的如“马家军”的很多女队员,也因为药物的影响造成了一生的遗憾。著名调查记者李海鹏的《举重冠军之死》一文,同样记录了兴奋剂给运动员带来的毁灭性伤害。

对于很多青少年学生的家长来说,这些极端案例可能离他们很遥远。家长并不期望孩子日后能在运动领域实现更高的突破,给孩子服用兴奋剂,不过是为了提高他们的中考体育成绩,让他们不输于其他同龄人。然而,一旦这种行为成了一种现象,甚至一种风气,就不仅仅会破坏体育精神和公平竞争环境,还将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国家之所以将体育纳入中考,源自全社会都意识到我们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出了问题。现实中太多学生由于长期伏案学习、缺少体育锻炼,而成了“豆芽菜”“小胖墩”。体育进入中考,正是想以考试的方式来倒逼学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从而强健体魄。

如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所说,“体育、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一是要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第二是提高每一项体育项目的专业水平,第三是通过体育课、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学校体育在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建立健全人格,已经成为共识。而体育本身所倡导的公正、平等、竞争的精神,更应该被推广。在奥运会上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会被取消参赛成绩甚至禁赛,在中考体育的考场使用兴奋剂也是有违体育道德、有损体育精神的表现,与“作弊”无异。

中考体育当然应该被认真对待,但其意义在于通过鼓励体育锻炼的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然而,我们的很多家长,误解了这种以健康和教育为目的考试形式,狭隘地夸大了中考分数对孩子的影响,用服用兴奋剂的方式向孩子传递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错误价值观。家长本身持有如此强烈的功利心,孩子如何能松绑?不顾道德、无视规则地争取分数,究竟能走多远?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只会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诚然,在体育被纳入中考之后,确实出现过一些问题,例如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体育锻炼始于初三又止于初三,“应试”倾向明显。也有人诟病中考体育的项目设置单一,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这些现象似乎也让那些给孩子吃兴奋剂的家长找到了理由。

好在,针对学校体育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中考体育的项目设置也在不断探索,并且有了突破目前,除了传统的引体向上、立定跳远、实心球等考查身体素质的项目,足球、游泳等技巧性较强的运动等也被列入了一些省份的考试范畴。

并且,从现实操作层面来说,想提高中考体育成绩并不难。中考体育本身的难度并不高,很多学生能达到满分50分,绝大多数都在45分以上所以,它并不是一门用来拉开分数的选拔性考试放松心态,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身体,认真上好体育课,体育困难户再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就可轻松应对中考。

更何况,体育锻炼对文化课学习也将起到促进作用。中国教科院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健认为,“许多学生学习不好、成绩不佳,不是智力问题,恰恰是体力问题,是意志力、专注力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体育是最有效的手段。”

在美国等体育教育和国民身体素质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重视体育的价值观早已深入人心从克林顿、小布什到奥巴马,历任美国总统都是运动健将,他们在竞选演讲时会特别强调自己在体育方面取得的成绩,校篮球队队长的标签也会成为他们获胜的砝码,现任总统特朗普更被认为是一个体育全才。可见,体育教育与人才培养并不冲突。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说:“我们过去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因为体育不仅仅能强身健体,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而且对人的意志品质、公平和团队合作意识思想品德乃至智力发育都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是一个更全面的教育内容。”

当下,要去除功利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育行政部门和从业者既要引导学生和家长正视体育对人生的意义,还要使教育模式考试制度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但无论如何,兴奋剂都应当被全社会所不耻和摒弃,它异化的是一个具有美好初衷的考试,毁掉的是孩子健康的身心,更是整个社会的伦理和道德体系。

猜你喜欢

兴奋剂体育锻炼中考
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评价研究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放松一点
反兴奋剂升格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