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与养生
2017-03-23李燕锋
李燕锋
天津市药科中等专业学校 天津市 300462
浅谈中医药与养生
李燕锋
天津市药科中等专业学校 天津市 300462
中医博大精深,是我国伟大的国粹。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而中医学通过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进行了规律的概括,让人能够尽早采取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保健。西医主要靠药物的力量来解决疾病不同,而中医更注重用自然的力量或来自整体的力量来治病。中医药用整体思辨的方法看待问题,讲究辨证施治,更加注重治本。
中医药;养生;文化
1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
1.1 中医运动疗法
中医的运动疗法,古人认为,人之精气血脉以通利流畅为贵,若郁则不畅达,则百病由之而生。这就说明身体的活动能够使体内精气流通,“运动”是维系生命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只有身体不间断的的运动,才能使身体健康。经常运动则“精气流行,恶无由生”。由此可见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运动健身是传统养生学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身体活动达到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目的,是中医防病和养生的重点。中医养生理论反对长时间坐卧,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的说法,同时中医养生还提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所谓“术数”,即指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如各种气功、导引、吐纳、按摩、拳术之类的运动养生健身法,以上均说明身体不运动就会给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1.2 养生先养心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我国各类精神疾病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加。而社会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能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调节自己的心态。正如《内经》所述:“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悲忧伤肺,惊恐伤肾,思虑伤脾。”中医学不仅有养生之法,“以养心为主,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所谓养心,就是要保持心理的平衡,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保持胸襟开阔及愉快明朗的心境。还有很多像“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书法巨匠均长寿,平均终年逾八旬。”“养生先养身,养身先习动;养生先养心,养心先习静。有动有静,动静相济,一张一松,预防百病;动后血通,血通气行,气行神爽,祛病健康;静后而定,定后而安,安后神怡,无病健体。”这样的至理名言。不仅如此,《礼记•缁衣》也有说:“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养心与养形是养生的重要内容,然而精神与形体之间,具有统帅支配作用的是精神。养生首先要强调精神调摄,而最好的方法是减少物质欲望,即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
除此之外,中医学也推荐通过太极拳来修身养性。太极拳的演练是在松静、舒缓的状态下进行的,在“柔而不软、松而不散”的肢体运动中,形成一种悠然、轻快、宁静、专一的环境。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心静体松,精神内敛,调整身形,以意导动,强调精神松静和意识的引导。这样可以使练习者既无体能的明显消耗,也无精神上的高度紧张。这种以心行气练意的活动,可以直接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大脑皮层运动区域的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其他区域处于静默状态,使大脑活动得到调节和休息,从而可以纠正由于大脑皮层高度兴奋产生的焦虑、激动和失眠现象。同时练习太极拳还可通过柔缓且连绵不断的肢体运动与形、神、意的配合,形成机体与精神合而为一、松静自然的状态,修身养性,使情绪趋于稳定。
2 中药与养生
中医认为药材具有四气、五味、归经的特点,掌握了这些,才能针对病证进行配伍。医家利用中药治病,也正是利用中药的这种偏性,来对病人进行纠偏归正的治疗。常见的中药利用手段是汤剂,其他则丸、散、膏、丹,今天还有片剂、胶囊等等。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保健药物,而且创造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延年益寿的药方。我国的古人对中药就有系统化的研究,我国传统的医学著作之一《伤寒杂病论》就载方113个,《金匮要略》载方262个,除去重复,两本书共收录实用的方剂共269个。这些方剂均有严密而精妙的配伍,例如,若桂枝汤加附子、葛根、人参、大黄、茯苓等则可衍化出几十个方剂。其变化之妙,疗效之佳,令人叹服。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并且对所收录的各种药物的功效和主治疾病都进行了简要的记载与描述,这无疑是早期临床药学宝贵经验的总结。
中药的使用也讲究对症用药,因此,并不是人人都能吃中药。毕竟“药是三分毒”,健康人就无需进补,不然会舍得其反。使用中药进补也是大有讲究的,需要遵循以下九项原则:虚则补之、适可而止、辨证进补、因时进补、因人进补、顾护脾胃、合宜剂型、用量忌口、贮存煎。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那么在进补或治病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的最大程度的发挥中药的效用,已达到有效治疗疾病的目的。了解药性,就是为了更好地“对症用药”,药有寒热温凉平、辛甘酸苦咸之偏性,人有气血阴阳、寒热虚实体质之偏颇,中药治病是以药之偏性纠正人体之偏颇。如阴虚内寒体质者,当用温热药补之,阳盛热甚者,当用寒凉药清泻之,使人体内环境恢复平衡,即中医所说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
3 结语
中医主张,养生方法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调为基本准则。主张“正气为本”,提倡“预防为主”,强调辨证思想。要求人们用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觉地、正确地运用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养自疗,提高身体素质和抗衰防病的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在了解中药特性的基础上,加以用中药,来进一步达到体内的“阴阳平衡”,最终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
[1]张耀鑫.中医药与养生[J].科学导报,2015(22).
[2]郭泉,丁领振,胡容峰.中医理论与养生文化的基础探讨[J].医学信息,2013(28):46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