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认同
2017-03-23黄卫红
文 | 黄卫红
校园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认同
文 | 黄卫红
校园文化建设,一般包括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其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指的是被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文化观念、生活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等系列意识形态。它通过一定的载体、现象、氛围以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等形式呈现出来,并且渗透、内化到学校的制度、物质文化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言行中。
校园核心价值观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灵魂
校园核心价值观指的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代代相传并广泛吸纳一切优秀文化而形成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培养方向、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学校精神、学校使命、发展战略、治校之道、治学之道、治教之道、学校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判断的价值标准。它是影响全体师生员工心灵深处和言行举止的精神需求和潜在规则,是聚合师生员工之心向着培养目标奋斗的凝固剂、催化剂,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校园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影响着校园内的每一位成员。
现阶段校园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和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国民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并使之成为校园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基础,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不同的学校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价值,但现阶段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就是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构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全体成员对校园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现阶段,校园的核心价值观各校虽有所不同,各有特色,但都应建立起反映教育、学校、教师、学生四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价值要求。
校园核心价值观中教育层面的价值目标
校园核心价值观教育层面的价值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法治精神。遵纪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价值必须成为全社会共识。二是爱国意识。爱国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情感,教育必须培养具有民族情怀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合格公民。三是公平意识。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教育的目标是要因材施教,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受教育者,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四是“和谐”意识。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教育要促进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学生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创建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校成员与学生家长、社区、社会、政府之间的和谐关系。五是“生活”意识。教育与生活、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都有着密切关系。生活是多彩多姿的,陶行知先生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将来负责,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
校园核心价值观中学校层面的价值取向
校园核心价值在学校层面要求具有以下氛围。一是文明氛围。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学校必须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阵地。二是立德氛围。学校必须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三是“尚美”氛围。学校要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追求美、欣赏美、表现美、崇尚美、实践美、创造美,具有美的理想、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四是严谨的氛围。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的所有成员的求学、治学、工作态度与作风都要全身心投入,考虑周全、完善,追求完美,追求卓越。五是创新氛围。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只有不断创新,培养和强化创造意识,确立科学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学校才有质量、才有活力,才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
校园核心价值观中教师层面的价值准则
学校教育对教师的价值要求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敬业要求。敬业是对校园内教职员工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它要求教师要有对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恪尽职守,全面履行教师职责,成为受学生尊重、喜爱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二是专业要求,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的训练和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不断扎实专业基础,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受到学生欢迎,得到社会、学校和同事认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校园教书育人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三是仁爱要求。仁爱是儒家思想的基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师关爱学生,充满仁爱,既为学生发展提供温馨氛围,也为学生树立了正能量的榜样。四是民主要求。民主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当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民主意识。教育民主化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自主、合作意识,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它要求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权、歧视或排斥。五是奉献要求。教师的工作是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教师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教师从事的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具有奉献精神,像春蚕,像蜡烛,默默无闻地辛勤地为国家培养人才,是教师人生价值的可贵体现。
校园核心价值观中学生层面的价值要求
一是励志要求。励志就是要求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确定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奋力拼搏。二是勤奋要求。勤奋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勤奋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究,勤实践。勤奋是打开学习殿堂之门的钥匙。三是诚信要求,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诚即诚实诚恳,信即信用信任。诚信是人必备的优良品格,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它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经商、从政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具有诚信美德,校园内的人际关系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必定和谐、友善。四是实践要求。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与动手实践操作水平的提高紧密结合在一起。五是多元要求。学生千人千样,学校不可能只有一种培养模式,教育也需多元,人的发展更需要多元与个性。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及多样性的特点,在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学生有多元的发展机会,让学生成为全面而又有个性发展的人,是新时代校园重要的核心价值。
校园核心价值观校园全体成员的价值认同
校园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认同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学生更有道德,更富创造,使学校更加和谐,更具美感,更有朝气,使校园成为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学习乐园。
如何形成校园全体成员对校园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一是要让师生有远大理想,有雄心壮志,有崇高的人生目标追求,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二是营造美的氛围,包括优美的校园环境及浓厚的文化氛围。三是要让学生人格更完善。要根据学生年龄等特点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教育,通过学科渗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四是要让教育更具创造。通过不断地创新、改进、发展,吸纳一切人类发展的最优秀文明成果,使校园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多的认同。五是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和睦、和谐、和善的人际关系氛围,营造勤奋、严谨的浓厚学习风气,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文明礼仪。校园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认同,一般是认识,实践、省思、行动四个阶段的循环往复,主阵地是课堂,认同过程一般是由表及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它需要自我、践行、从众、合力四个阶段后才能融合、稳固、升华。教师的引领与为人师表对学生认同校园核心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文化追求与奋斗目标就是校园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认同。学校构建积极、进取、向上、和谐的校园核心价值,通过加强依法治校,以人为本,以情为重,注重人文关怀,以德为根,立德树人,以德促智,以德强体,以德益美;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责任感、进取心,加强教师的引领作用,使校园核心价值观被校园全体成员认同与践行。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学校不断凝聚正能量、实现不断进取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宁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