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演绎自己的精彩
2017-03-23闫玉海
文 | 闫玉海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演绎自己的精彩
文 | 闫玉海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也有了更高的期望。反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却显得踯躅不前,“一言堂”及“满堂灌”式教学方法久盛不衰,教师依旧主导着课堂……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指明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优质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握现代课堂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脉搏便越发显得重要而迫切。因此,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强化对小组学习模式的研究,并使其应用于各学科领域,从源头上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实现优质高效课堂的教学,便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小组互助合作竞争学习的理论指导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而小组合作学习,综合来看,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互助合作竞争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在我国,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而有之的教育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诗经》中就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儒家思想中也有合作的思想,著名的古典教育著作《学记》中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之谓摩”,意思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交流、相互商讨、共同合作。在国外,合作学习也早有研究,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之一便是合作。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这一教学形式广泛应用于大中小学课堂,对改善课堂内的环境心理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山东省济阳县第十中学在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上进行了符合自身学校特点的改革与创新,着力构建竞争机制,和各水平阶段不同层次的互助学习与课堂内外的评价机制,大力提倡小组中组员与组员之间、组员与组长间以及小组与小组间的竞争与合作。
小组互助合作竞争学习的实践探索
学生小组互助合作竞争学习是济阳县第十中学高效课堂改革的举措之一。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订立规则学生才有章可循,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管理及思想变革,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学校所提倡与实践的小组互助合作竞争学习是基于学生自身的结构与学习特点进行的,通过改变环境来调整学生行为,即改善班级组织结构,改变事无巨细都是班主任亲自过问与监督的模式,最大化实现班委、教师、班主任间的沟通与效率。
在全班范围内实现合理分组 学校推行根据班级情况及班主任、任课教师习惯而形成的班级组织结构。根据人数、性别、层级的不同自由划分为四人组或者六人组,依据第一次检测结果以及学生个人选择小组长,再由小组长自主配备副组长。此时组长与副组长形成小组的核心,再由二人共同选择组员。分组的最基础原则便是公平公正。小组组建后,要根据小组的特点,拟定小组组名,起草小组宣言,包含组员名字、确立的对手等方面,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制度,并粘贴在课桌上。
明确责任和分工 明确责任与分工,比如,每一个班委、科代表、组长到底应该分管哪些工作,权限是什么,出现问题后层层上报怎么找责任人,什么样的问题需要直接和班长或者老师汇报解决的,从而避免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
强化学生合作意识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教导学生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改变学生一出现问题便找老师的习惯心理。同时,注意组员任务职责的轮换,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用责任感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
注重稳定性与适应性 班主任在小组设计中既要保证班级内部的有效运转,又要保证在突发事件时能有序处理。同时在分组及分配各项任务中,教师要公平公正协调好各小组、各班委关系,遵循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建立课堂内外的评价机制 学校以小组竞争制为依托,以课堂上表现为补充,实行小组组员加减分制度,并计入每天的小组综合评价,再计入小组的月评,作为学生的素质考核依据之一。基础分代表学生在以往测试中的进步幅度分数,小组奖惩分则是学生的日常表现。由此列出图表每周公示和每月公示。这样的评价机制,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个个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作为组员的共同期望与目标定向,从而消除学生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有效地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并产生“我能行”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主动、更积极。
小组互助合作竞争学习的实践成效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人人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个个交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个同学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互助合作竞争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小组合作结构一旦确立,组员有明确分工,整个班级运转有序,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小差值的提升。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而小组合作学习,综合来看,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互助合作竞争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教师的教研水平明显提高 在探索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科研水平也有了提高,在师生互动、设疑、引领、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见解。从明确合作学习任务、把握合作学习时机、加强合作学习指导、实施合作学习监控、注重合作学习评价等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防止学生无效地合作,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同时,学校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让教师大胆创新,改革思想,提升教育教研水平。
学校风气都得到改善 以前教师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不能也不敢把工作交给学生完成,大多数学生也认为自己与班级活动无关,不热衷参加班级、年级、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教育活动受到很大影响。而评价考核实施后,学生更注重集体活动的参与。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每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我们应心怀期盼、爱心浇灌、智慧启迪,让每粒金子都闪闪发光,这是教育的真谛,也是我们的责任。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阳县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