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文华教授应用清肝化瘀法异病同治骨髓增殖性肿瘤

2017-03-23秦浩人杨文华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异病同治真性

秦浩人杨文华

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 30019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天津市 300193

杨文华教授应用清肝化瘀法异病同治骨髓增殖性肿瘤

秦浩人1杨文华2

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 30019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天津市 300193

异病同治指针对不同病症,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法则。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均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MPD),但又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临床表现不一。在这两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出现病机相同,病症相似的的阶段,以肝热血瘀证为主要特征。本文通过两则病例分析其病因病机,从而总结杨文华教授运用清肝化瘀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经验。

异病同治;清肝化瘀;骨髓增殖性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异病同治”是中医的诊疗特色之一。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若其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而“异病同治”的根源是“证候”相同。中医学认为“有诸于内,必诸形于外”,即具有相似外在症状表现的不同疾病,在体内一定具有引发该组症状的本质的、有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即“证候”相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1]将“证候”概况为“综合分析了各种症状和体征,对于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的各方面的情况的病理概况。”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虽为两种不同疾病,但其本质均为骨髓克隆性造血,肿瘤增殖特性共存,外周血细胞增多,血液呈高黏滞状态,易形成血栓、栓塞,从而临床症状相似,表现为头晕、头痛、头胀、肢体麻木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与中医“异病同治”具有相同的“证候”具有相似之处。根据其临床症状特点,杨师将其归为肝热血瘀证,中医治以清肝化瘀,辅以清热解毒,行气通络。

1 验案二则

1.1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张某,男,38岁。主诉:头晕间作伴四肢麻木2年余,加重一周。就诊时头晕、头痛,四肢麻木,体倦乏力,时有胃痛,纳可,夜寐安,大便干,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血常规:白细胞8.77×109/ L,红细胞4.08×1012/L,血红蛋白124g/L,血小板1393×109/L;骨髓活检:皮质下低增生骨髓伴出血,造血细胞少见,巨核细胞少见,淋巴细胞散在分布;网状纤维染色(MF-0级);骨髓血片分类:血小板增多骨髓象;融合基因:JAK2/V617F∶阳性。西医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中医诊断:血积;肝热血瘀证。治以清肝泻火,活血化瘀,处方:天麻10克,钩藤10克,菊花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川芎15克,烫水蛭10克,生地黄15克,全蝎6克,白花蛇舌草30克,桃仁15g,生黄芪20克,当归10克,火麻仁30克。同时配合羟基脲1G 2次/周、干扰素300万Qod治疗。

服药2周后复诊:头晕头痛症状减轻,肢体麻木未见好转,双下肢乏力,偶便溏,查血小板降为893×109/L。肝火过旺,肝木乘脾,加之药物寒凉伤脾,发为溏泄,遂上方减桃仁、火麻仁、舌草,加茯苓、炒薏米以健脾止泻,加秦艽、威灵仙、杜仲以增强祛湿通络之力。服药两周,同时羟基脲减量,一月后复诊查血小板降至450×109/L,患者便溏,四肢麻木明显好转,未诉其他不适。继续服用上方加减,查血小板305×109/L,遂停用羟基脲,其后间断服用上方加减,血小板控制在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消失。

按:本案患者以四肢麻木乏力,头晕头痛为主症,肝火旺盛,上扰头目,故发为眩晕;热迫血行于脉外而成瘀,瘀阻清窍,故发为头痛;瘀阻脉络,肢体失以濡养,故四肢麻木乏力。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潜阳,清肝泻火,赤芍、丹参入肝经,疏肝行气,活血化瘀,配合川芎、水蛭以增活血之力;舌草清热毒,凉血热,以助解毒抗癌,并配合秦艽、威灵仙以通经络,使血行循于脉内;生地黄凉血止血;患者病程日久,恐耗伤气血,故以黄芪、当归益气生血。

1.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张某,男,47岁。因“头晕头胀间作4年,加重伴肢体麻木1周”入院。症见:面目红赤,头晕,头胀痛,视物模糊,口干,肢体麻木偶有疼痛,自汗,纳可,入睡困难,小便调,大便干结难下,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数。查体可触及脾脏肿大,血压170/100mmHg; 血红蛋白201g/L。骨髓穿刺检查后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诊断:血实;证型诊断:肝热血瘀证。中医治以清肝化瘀,活血通络,方药组成:天麻15克,钩藤15克,菊花15克,牛膝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鳖甲30克,全蝎10克,秦艽15克,桑枝15克,元胡20克,丹参30克,檀香10克,玄参15克,柏子仁15克,浮小麦20克,生龙骨20克,水煎服,150-200ml,Bid。配合干扰素300万 U Qod、拜阿司匹林治疗。服药2周后复诊:头晕头胀、自汗症状好转,脾脏较前缩小,但仍可触及,胃胀,纳呆食少,夜寐安,二遍调。遂上方减柏子仁、浮小麦、生龙骨,加砂仁10克,木瓜15克醒脾化湿和胃,威灵仙15克,伸筋草15克,桃仁10g以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继续服药2周后复查血红蛋白165g/L,四肢麻木、胃胀明显好转,余症情稳定。嘱其停服阿司匹林,干扰素300万 U改为2次/周,继续服用上方加减。服上方加减半年后随诊:未诉明显不适,血红蛋白维持在正常水平。

按:纵观本案,“热”“瘀”贯穿始终。肝火旺盛,阳亢于上,以致面目红赤,头晕目眩;肝火灼伤津血,津液亏损,故见口干,大便干结难下;血液凝滞,瘀阻脉络,遂肢体麻木疼痛之症。方中天麻、钩藤、菊花入肝经,有平肝清热之效,用以为君;牛膝、丹参活血,秦艽、桑枝、全蝎通络,上五味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共为臣药;檀香、砂仁行气,助臣药活血之力;玄参善清热凉血,鳖甲消痞散结,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有抗癌之力,共为佐药。全方以清肝化瘀为主,辅以舒筋活络,余药随症加减而收效。

2 异病同治的理论探讨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中医古籍中并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其症状体征,可归结于“血实”“血积”“虚劳”“癥积”等范畴[3]。杨师将其病因病机总结为“热”“毒”“瘀”三方面,热在肝经,毒在骨髓,瘀在血脉。肝主疏泄,疏泄失常则气滞或气郁,导致血行不畅,瘀阻脉道,久而化热。若肝热上扰头目,则面目红赤,头痛眩晕;若热毒侵犯骨髓,毒瘀互结,侵髓伤络,加重血瘀;瘀阻脉络,四肢筋脉失于濡养,则见肢体麻木疼痛,活动受限。《圣济总录》曰:“毒热内瘀,则变为瘀血。”三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故此类病经久难愈,如不加以干预则会逐渐加重,甚则相互转化,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表明骨髓增值性疾病是一组克隆型造血干细胞疾病[4],表现为髓细胞一系或多系增殖,外周血细胞增多,从而出现血液黏滞,易形成血栓,或伴肝脾肿大,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障碍、肢体麻木疼痛、腹痛腹胀、乏力自汗等症状,进展缓慢,但可转为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等恶性疾病。

杨师认为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中医治疗应以清肝化瘀解毒为基础,清肝热,疏肝气,抑肝阳,通脉络,化瘀血,解热毒。方药组成:天麻、钩藤、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草、桃仁、红花、川芎、牛膝、丹参、全蝎、秦艽、白花蛇舌草,同时根据不同疾病的临床特点,辅以行气导滞、消积散结等方法治疗。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血液黏滞度高,出现头痛、眩晕、多汗肢端麻木等症状,可在上方基础上加秦艽、威灵仙、桑枝、地龙以活血通络;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以出血或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加郁金、柴胡、檀香、砂仁等药行气导滞,以助活血之力;若出血甚者可加三七、蒲黄、茜草等化瘀止血药;若见脾大者可加鳖甲、水蛭等药消癥散结。病程日久气血耗伤者,可加当归、黄芪等药物益气补血,扶助正气。

3 小结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西医治疗[5]目前多以骨髓抑制药物,干扰素为主,其治疗目的是使红细胞、血小板维持在正常范围。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虽可明显改善,但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缓解不显,长期应用可造成皮肤血管毒性反应,出现色素沉着、血管溃疡和血管坏死等副作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部分患者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辨证分型,应用清肝化瘀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同时可减少羟基脲、干扰素等药物剂量,从而减轻药物毒副作用。其治疗效果明确,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在某些方面较单用西药治疗明显提高疗效,具有独特优势。

[1]施奠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科学出版社,2007.

[3]陈信义,麻柔,李冬云.规范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建议[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1):1040-1041.

[4]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王建祥.血液病诊疗规范[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

秦浩人(1992-),男,北京市平谷区。硕士,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

猜你喜欢

异病同治真性
基于“异病同治”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子宫腺肌病和盆腔炎的作用机制
建筑原真性探微
子宫内膜功能亢进性疾病的“异病同治”诊治研究思路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四水同治
中国官窑瓷器的最后辉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华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非真性询问疑问句与传信语的异常态“同现”
“异病同治”理论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的应用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转化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