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语文教育必须纠文学之偏

2017-03-23

教育家 2017年48期
关键词:文学性表达能力考试

近年来,出国热经久不衰,去年达到了54.45万人。而同时,开始出现较大面积无法完成学业而退学的学生,其中第一原因就是语言问题,而焦点是不会写paper。

paper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论述性文章,其基本框架就是:你有什么观点,你的论述与依据是什么。在英美的学校教育中,无论哪个学科,这是一项日常而基本的作业,但这么一个简单而基本的技能,难倒了一大批中国留学生。从表面上看,这是个英语(外语)的问题,而说到底是汉语(母语)的问题。

语文的工具性与文学性哪个更重要一直存在争议。因为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教材编写、考试,到日常教学,更多的是强调语文的文学性。

比如中高考的作文命题,一般都要求题目要开放、要激发学生想象力,“让所有考生有话可写”;文体上也没有限制(有的注明诗歌除外),否则就被斥为钳制思想与创造力。在阅卷的标准上,也是明显倾向文学性。

我一直奇怪,中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凭什么非要有话可写?任何一个选拔性考试,必然是0分到100分,这才是一个选拔性测试正常的分数分布。有话可写的理念依据是什么?凭什么写了文理不通的文字,也必须给分?这种作文命题与阅卷指导思想背后其实就是“语文文学性”在作祟。

一年参加高考的有好几百万考生,未来有做医生的,有当科学家的,有当工程师的,当老师的,当然,也会有人当文学家。这些人需要一个最基本的语文表达能力。这种表达能力的核心就是其基本意见或者观点的表达与论述,在文体上,多数体现为论述性文章。

何谓语文?在《汉语大辞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语文,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根据这个原意,中小学语文课需要教授的核心应该是语言文字等基本知识,以及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

这个定位其实与西方国家对其语文的定位差不多。美国SAT考试,在改革前,核心的必考SAT1中,考核科目就是数学、阅读、语法与作文3门。很多人把其简单对应为数学与语文,其实是一种误解。他们的阅读,本质上是一种学习能力,其阅读考核是以非文学为主的,文学在阅读中的比例微乎其微。而其写作,无论是在命题还是阅卷,核心都是逻辑。因此,托福的写作由计算机阅卷,因为逻辑是计算机更擅长的。

西方教育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不仅局限于语文学科,而是全部学科,渗透在独立思考(我们一般翻译为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理念中。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教授知识,更培养训练思维;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口头发表自己的看法,更需要学生理性而全面地书面思考——这就是paper。从中学阶段开始,paper就成为一个基本的作业,无论是历史,还是政治,或者是数学、物理,都需要不间断地写paper。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写作,或者说作文就是这种批判性思维最好的载体与课堂。

欣慰的是,在这方面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调整,尤其是考试上。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第一次出现了考核逻辑思维题目,虽然只有5分,但却是一个信号。其意义就是强调语文作为基本思维训练的重要职能。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明确要求写论述性文章,排除了诗歌、散文等记叙文,也是一个进步。

我并不反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兼顾文学性,但必须是“兼顾”,绝不能是主体。文学性只能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甚至是比较小的一部分。对于大多数人,他们首先需要通过语文学会基本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而不是创作文学,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文学与我们的基本语言文字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相比,是更高层的要求。对于多数人,有了更好,但这绝不是语文本身所应该支撑的主要职能。

猜你喜欢

文学性表达能力考试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