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动脉溶栓后配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分析
2017-03-23葛冬梅
葛冬梅
吉林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 吉林省辽源市 136200
急诊动脉溶栓后配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分析
葛冬梅
吉林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 吉林省辽源市 13620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采用急诊动脉溶栓联合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58例。将58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急诊动脉溶栓+高压氧)与B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2.4%(P<0.05);治疗后20d,两组NIHSS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治疗过程中,急诊动脉溶栓后联合高压氧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急性脑梗塞;急诊动脉溶栓;高压氧
急性脑梗塞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病程长等特点。以往,临床上多采用急诊动脉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极易受溶栓时间窗的影响,导致难以广泛应用。而神经保护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为深入探讨急诊动脉溶栓后配合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回顾性分析了5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一般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58例。将58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与B组,分别为29例。A组患者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7.0±2.6)岁。B组患者中,男21例,女8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7.3±2.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本研究排除含脑出血病史、出血性倾向及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B组实施常规治疗,以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持续治疗2周;清除自由基;低分子肝素钙、血管扩张剂等抗凝治疗。
A组先进行动脉溶栓,经右股动脉穿刺,以2000单位肝素静脉注射,每小时增加1000单位。实施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脑动脉闭塞部位。在微导丝引导下,于血栓内置入微导管,注射尿激酶,直至血管再通。术后实施心电监护,术后24h,对头颅CT进行复查,判断是否存在颅内出血。术后24h,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术后3d,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复查无活动性出血后,实施高压氧治疗。采用单人纯氧加压舱,以0.2MPa为治疗压力,80min/次,1次/d,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①疗效评定标准:以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阻塞血管再通,为显效;以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阻塞血管再通2/3以上,为有效;以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1]。②两组神经功能变化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NIHSS)进行评估,得分越高,提示情况越差[2]。③观察两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均用()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A组总有效率为96.6%: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3.4%;有效的患者有10例,占34.5%;显效的患者有18例,占62.1%。B组有效率为72.4%:无效的患者有8例,占27.6%;有效的患者有6例,占20.7%;显效的患者有15例,占51.7%。两组差异显著(X2=6.44,P=0.011)。
2.2 神经功能变化
治疗前,A组、B组NIHSS评分分别为(13.2±4.0)分、(13.3±3.9)分,差异不显著(t=0.117,P=0.907);治疗后20d,A组、B组NIHSS评分分别为(7.6±2.0)分、(9.7±3.3)分,差异显著(t=3.569,P=0.001)。
2.3 安全性
两组均未出现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脑梗塞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出现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诊动脉溶栓是常用治疗方法,主要是在发病后6h内使用,能对神经细胞进行保护,而该时期内,侧支循环能对部分血流供应进行保留,神经细胞损伤具有可逆性,能提升闭塞血管再通率。尿激酶为常用溶栓药物,能对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产生影响,可促使纤溶酶形成。而纤溶酶能对血液循环中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进行降解,能有效发挥溶栓作用。
高压氧治疗主要通过高压氧舱,促使患者吸入高纯氧气,以扩张微血管,促使血管血流量增加,提升氧灌注量,对脑细胞缺氧状态进行逆转。高压氧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促使血氧分压提升,对微循环进行改善,且能促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有利于保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控制颅内压。此外,早期实施高压氧治疗,还能对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进行控制,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给脑细胞带来的影响。有研究还发现,实施高压氧治疗,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灶,控制炎症反应给脑神经元造成的损伤,还能对氧自由基进行清除,保护缺血区中心附近细胞[3]。
本研究中,A组总有效率为96.6%,B组总有效率为72.4%(P<0.05)。由此可知,在急性脑梗塞治疗过程中,急诊动脉溶栓后联合高压氧治疗,能获得较常规治疗更为显著的效果,能促使阻塞血管再通。此外,在神经功能方面,治疗后20d,两组NIHSS评分差异显著(P<0.05)。提示急诊动脉溶栓后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改善其神经功能。而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凸显出急诊动脉溶栓后联合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塞治疗过程中,急诊动脉溶栓后联合高压氧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1]毕庆国,刘春兰,付建辉等.rt-PA静脉溶栓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5,36(01):51-54.
[2]董桂英.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Ⅱ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14):52-57.
[3]殷振江,王力.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