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事之秋”先安肺

2017-03-23石柱国

养生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津润肺滋阴

◎石柱国

“多事之秋”先安肺

◎石柱国

秋三月,草木萧条,气候干燥,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加之秋天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很容易伤风感冒,许多疾病也随之复发,故被医学界称之为“多事之秋”。

中医学认为,秋季养生,以其养阴为主,重在养肺,肺属金,与秋气相应,主气司呼吸,故入秋以后,养肺显得尤为重要,是秋季养生之重点。

喝水:益肺润燥

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体息息相关。医学家认为,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物质的排泄,血液的循环,体温的调节等等,都离不开水。

秋季气候较为干燥,使人体大量丢失水分,肺气容易受到损伤,需要补充水分养肺润燥。据测算,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约在600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要想及时补充这些损失,秋季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500毫升以上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所以,在秋季时成人每天需要摄入水分1000~2000毫升以上,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正常润滑度。

饮水要合理,要多次少饮,最好在每天清晨起床漱洗前和晚上临睡前各饮水200毫升,早餐和午餐之间,午餐和晚餐之间,各饮水800毫升;其次,还可根据活动量大小,出汗多少,适当增加饮水量,使肺脏得到滋润,平安度过金秋。

食粥:养肺健胃

吃粥在我国历史悠久,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贵贱,人人都爱食粥。粥,俗称稀饭,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至今的饮食习惯。“粥乃补人之物”,也是中国人重要的养生之道。稀粥是属于半流质的清淡饮食,在煮粥时,一定要强调四个字:稀、薄、粘、稠,既不能煮得太稀如水,又不能煮得成了厚稠的干饭。我国很早就有吃粥可以延年益寿之说。粥的养生保健作用,早被历代养生家所证实,历史上许多长寿的人都吃粥有关,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对食粥颇有研究,体会极深,一直活到85岁,他认为粥是第一补人之物,还写了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秋季养生宜喝哪些粥?

百合粥,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海参粥,补肾填精,滋阴养血;燕窝粥,益气养胃,滋阴润肺;核桃粥,润肺止咳,补肾固精;鸭肉粥,生津滋阴,润肺除燥;白萝卜粥,补肺益肾,止咳平喘;猪肺粥,止咳润肺,滋阴补肾;花生粥,补血养颜,清肺化痰;菊花粥,清热散风,益肝明目;莲藕粥,清热生津,滋阴开胃;枸杞粥,养肺补肾,健胃除烦。

喝汤:润肺生津

汤和粥一样,也是益人之物,又是开胃良方,许多人都喜欢饭前或饭后喝汤。医学家早就呼吁“早饭一碗粥,晚饭一碗汤”,可见,汤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性。汤不仅可以饱人口福,还可防病治病,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不少人在吃饭时,喜欢把汤留到饭后喝,认为这样有助于食物消化,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营养学家认为,汤一定要在饭前喝,这样可以开辟一道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的通道,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养成饭前喝汤的习惯,还可以预防食道炎、肠胃炎等病的发生,更能使肥胖者能达到减肥的效果。因此,专家建议,早餐前可适当喝一点汤,一般中晚餐前应非喝不可,喝多少应因人而异。要注意,人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水分的损失要多一些。

秋季养生宜喝哪些汤?

鸭蛋银耳汤,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银耳莲子汤,除燥润肺,止咳补虚;黄豆猪蹄汤,强身健体,补血益气;百合莲子汤,安神养心,健脾和胃;菊花肉丝汤,清热生津,润肺明目;莲子芝麻汤,补肾益肺,清心安神;银耳猪肺汤,益气和胃,润肺补肾;红枣莲子汤,养血润肺,生津润燥;平菇鸡蛋汤,补气养胃,清肺化痰。

饮茶:清肺滋阴

深秋时节,金风萧瑟,花木凋零,气候干燥,常常使人唇干舌燥,嘴唇干裂,这时若能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爱好,适当饮用一些润燥、生津的茶品,就能达到养生保健,陶冶情操,赏心悦意,延年益寿的目的,使自己健康安乐地度过“多事之秋”。

我国茶为药用,历史悠久,在古籍中就有这方面不少的记载,如《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茶谱》等都记载了茶具有止渴、提神、润肺、去燥、平喘、止咳、消食、养颜、消炎、解毒、延年等功效。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可见古人对茶的高度评价,几乎达到了神化的程度。

秋季气候干燥,饮用青茶最为理想,此茶辛凉甘润,性味介于红绿茶之间,芬芳幽香,不寒不热,既能清除余热,润肺止咳,又能生津润燥,故是秋季养生的最佳饮料。

中秋佳节吃月饼,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经科学实验证明,吃月饼应与青茶搭配,青茶清香爽口,有助消化,又能解除油腻。

秋季养生宜喝哪些茶?

萝卜茶,清热化痰,理气开胃;生姜苏叶茶,疏风化痰,理气和胃;银耳茶,滋阴降火,润肺止咳;橘红茶;润肺化痰,理气止咳;枸杞菊花茶,滋阴润燥,明目止渴;姜盐茶,清热润燥,生津止渴;金银花茶,清热解毒,润肺生津。

常笑:益肺忘忧

立秋时节的气候特点之一就是干燥。按照中医学理论,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若情绪波动大,就容易伤肺,肺气虚者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面对深秋,大自然中萧瑟秋风,百花凋零,草木枯黄,只见“老树,枯藤”,让人触景生情,悲秋油然而生,特别是老年人目睹如此情景,极易引起凄凉、萧条、苦闷、垂暮之感,“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场秋雨一场愁”,因此,秋季又是抑郁症的高发期。祖国医学认为,郁者是悲秋之感,尤其是在深秋之时,因情景萧条而产生“悲秋”,抑郁症便容易发生,消除抑郁最好的方法,就是笑口常开,忘掉一切烦恼。

喜为心之志,而心之声为笑,笑是喜形于色的表现。适当的笑可以使肺气宣发,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快血液循环,达到心肺气血调和的目的;可让清气布散全身,使面部、胸部及四肢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同时能使肺气平和,从而消除抑郁,保持心情愉快,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我国谚语说“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百病消”。古代养生家也认为最能笑者最健康,最乐观者最长寿。国外科学家也有“喜悦者长寿”之说。

吸气:宣肺健鼻

按照中医五行学说,秋属金,肺也属金,秋季需要养肺护肺。而这个季节,燥是主要现象,鼻子常觉干燥,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的影响,从而引起过敏性鼻炎,秋天是鼻炎症的高发期,也是防治鼻炎的关键时期,作为人体肺部“空调”和“过滤器”的鼻腔,在防止病菌进入人体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肺开窍于鼻,《黄帝内经》中说:“肺气通于鼻,肺气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其意是说,鼻的通气和嗅觉能力,主要是依靠肺气的作用,肺气平和,呼吸顺畅,鼻子的嗅觉才能发挥其灵敏性。如果肺气不足,鼻子的功能减退,就会发现嗅觉不灵,清涕流出。由此可见,肺与鼻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都与人体最重要的功能——呼吸功能有关,即肺能职司呼吸,而鼻又是呼吸之气的出入通道。如果鼻的通气功能受到影响,就会严重影响肺的生理功能,因此,在秋季宜多注意对鼻子的保健。

在鼻部的日常保健中,除了要保持鼻腔清洁外,要加强鼻子的锻炼。经常按摩鼻部就是锻炼鼻子的一种好方法。具体操作的过程是:两手拇指大鱼际处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来回按摩30次左右,接着用双手食指点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每天按鼻3~4次,可大大加强鼻的耐寒能力和嗅觉能力,又可治疗感冒鼻塞不通。还有一种办法是通过吸水蒸气而使肺脏得到水的满足。将热水倒入茶缸里,用鼻子对准茶缸吸气,每次10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即可。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

运动:健肺强体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正是健身锻炼的大好时机。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养肺调心,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还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吕氏春秋》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其意是说人的形体和精神状态,也能使其和流水、户枢一样,运动能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只有通过运动才能使人的形体和精神面貌不过早地衰败。流水是因为它不断地流动才能不腐败变质;户枢也是因为它天天在不停地转动,才使它不招虫蛀,人体也是一样,通过不断锻炼,就会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坚持锻炼,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年龄的人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一般来说,青年人的运动项目可广泛一些,如登山、游泳、长跑、举重、射击、摔跤、体操、球类等等,而老年人则宜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跳老年舞等活动,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人,还可以进行冷水浴锻炼,可增强心血管的调节功能,对预防感冒和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都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运动中,要量力而行,不要逞强好胜,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强烈运动而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和津液耗散,而降低机体的抵抗能力,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猜你喜欢

生津润肺滋阴
96例北方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特点及方案汤剂治疗效果观察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寒露保暖润肺脾 补冬不如补霜降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咳嗽可以用吃梨润肺解决?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清热小验方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润肠生津方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便秘60例临床观察
初秋润肺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