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山岩画铜鼓元素的初探

2017-03-23陈夕阳

北方音乐 2017年3期
关键词:铜鼓花山岩画

陈夕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

花山岩画铜鼓元素的初探

陈夕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

花山岩画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宁明、龙州、江州、扶绥4县区范围内,分布在左江及其支流两岸的山岩上,距今2000多年。目前崇左市已发现有79个地点共178处计289组岩画,其中以宁明明江河畔的岩画规模最大,是目前发现遗留下来最完整、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岩画,并于2016年7月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从岩画上的图案可以看到壮族先民两千多年前的生活与文化,其中就有体现壮族独具特色的铜鼓。铜鼓是壮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岩画中蕴含的铜鼓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它在仪式音乐与巫舞中的作用,研究它的用途,文化溯源。

花山岩画;铜鼓元素;壮族文化

花山岩画,目前已被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岩画上面描绘了两千多年前壮族先民骆越人的生活情景,相传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巫术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从画上可以看到有动物、刀剑、羊角钮钟和巫术时的一些动作,还发现了很多圆形的类似于铜鼓的图案,其中就有许多像太阳纹的图案。据考证在北流型鼓中,除了鼓周围有青蛙图案外,常用作装饰铜鼓的花纹有云雷纹、方格纹、水波纹、棱形纹、席纹、钱文、四版花纹,并且太阳纹也是其中的一种。从地缘结构推断,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看到太阳纹铜鼓的身影。在岩画上中看到,有几个高大魁梧的人把太阳纹围在中间,周边还有很多比较矮小的人,他们都以它为中心,做着像青蛙一样的动作,顾名思义,这些动作跟铜鼓上的图案息息相关,更说明了铜鼓对于骆越人来说非常的重要与神圣。岩画上的场面跟壮族人民目前还在进行的祭祀活动仪式极为相似,这些场景非常有力地证明了壮族文化以及铜鼓文化的历史意义。铜器,历来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是权利的象征,国之重器,在花山岩画上种种铜鼓的图案,见证着骆越文化的发展与历程,从侧面分析,也见证了骆越文化的辉煌灿烂。花山岩画中铜鼓的使用,可从仪式音乐、巫舞、乐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仪式音乐中铜鼓的使用

在古代,很多地方都把铜鼓用在祈神、祭祀的习俗、治病、丧葬,娱乐等活动中,并用鼓声传递信息。丧葬中使用铜鼓仍保留至今,壮族民族使用的最广泛,作为壮族常用的铜鼓,在整个民族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古至今,壮族都流传着一个风俗习惯,凡是谁家有人仙逝,都会请一些道公和道师来作法,作法的目的就是为迎送亡灵,超度亡魂。在作法之前道公和道师们会穿上相应的法衣,祠堂上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摆上贡品,每个法师所持的乐器都不同,有的拿铜鼓,有的拿锣,有的拿号子,还有的会拿天琴等。铜鼓还有大小之分,最常用的就是小鼔,当他们唱诵逝去亲人生前的丰功伟绩和佛经的时候,这些乐器就会随着他们有节奏地敲击,作为伴奏。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敲醒沉睡的亲人,想要护送他最后一程,吸引神人下来迎接我们已逝的亲人。在作法的过程中,铜鼓成为沟通亡灵与人神的法器,也击打着生人心中因亲人逝去的悲伤。现在有些地方,家里的老人去世了,还请巫师来跳“雷鼓舞”念此故事的经文。这个仪式与花山岩画中的那些像青蛙一样的动作相联系,说明铜鼓上青蛙图案的重要性是有据可寻的。

祈福仪式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特别盛行了,在各个历史文献中都有证明,我们从花山岩画中的图案上面也可追寻到些蛛丝马迹。据调查花山岩画遍及的崇左市宁明县以及龙州等周边地区,那里还一直延留着非常浓厚的壮族习俗拜天、拜神、拜祖先等祈福仪式。有些家里如果有人生病了,还会特意请巫师去帮助驱邪,保佑自己亲人的病能快点好起来,其中巫师必用的法器中就有铜鼓。

二、巫舞中铜鼓的使用

《商书》曰,“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1]。《吕览古乐篇》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而歌八阕”。这正应证了“巫”的字形写照。从这些史实中分析,巫舞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花山岩画上诸多舞蹈动作就是巫舞的一种。巫舞一般用于驱邪请神、求雨和丧礼的仪式中,在这些仪式中最常使用的乐器便是鼔,巫师们随着有节奏的鼓声边念术语边跳巫舞,鼓声的敲击与巫师的叫声震慑人心。巫舞中铜鼓可以作为法器、道具等等,是壮族巫舞重要的一个工具。

三、乐器中铜鼓的使用

《三国志》载:“夫余以殷正月祭天,国中大会,连日饮酒歌舞,名迎鼓……行道昼夜,无老幼皆歌,通日声不绝。”描绘了夫余人祭祀鬼神,宴会中的歌舞娱乐活动场面,这些活动中都运用到铜鼓。铜鼓除了用作招神灵的与祭祀的工具外,还常常把它当成乐器来使用。从《周易》:“鼔之舞以尽神”中可得知,在商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鼓舞的原始形式,也就是鼔与舞相结合而成的乐舞形式,主要为了鼓舞和激励人们,调节人们乏味而单调的生活,铜鼓作为乐舞形式的出现振奋了精神、团结了力量。现代人对铜鼓的使用也尤其普遍,2015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的开场仪式就是在鼓声中开场曲,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壮族会鼔、以鼔会友、亦鼔亦舞的“桂风壮韵”。有些合唱中为了避免单调、沉闷,往往会加些鼓声进去,以振奋人心,有很好的艺术渲染效果。各个商家也为了帮助自己的产品作宣传都纷纷引用击铜鼓游街的形式,伴随着音乐与产品的海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电视剧中由于的剧情需要,也经常会使用到铜鼓。在花山岩画中也发现,大小不一,花纹不一的鼓是当时最常用的乐器之一。

[1]蒋廷瑜.铜鼓艺术研究[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2]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系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花山岩画中的音乐元素探索与活化研究》(项目编号:KY2015LX553)与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研究院项目《左江花山岩画中蕴涵的铜鼓音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4HSYB06)成果。

猜你喜欢

铜鼓花山岩画
“五花山”的由来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题花山寺壁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人面岩画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东兰铜鼓响八方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阴山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