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7-03-23■万莉
■万 莉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 330031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活动中学术资源的重要传播载体,是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宣传平台和国家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展示窗口。学术期刊载文特征和被引能力之间的差距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差异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期刊来源指标与被引指标综合视角,评估学术期刊承载学科知识传播的能力和期刊影响力大小,考察学术期刊在学术交流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测算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分析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因素对学术期刊学术创新力的影响,为低效率学术期刊优化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将学术期刊出版活动视为知识生产系统,并从投入产出效率视角进行学术期刊评价,国内外相关研究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结论。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活动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生产系统,非参数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多投入多产出优势被许多研究采纳。
(1) 许多学者基于传统DEA模型(如BCC模型、CCR模型)针对截面数据构建生产前沿面进行研究[1-7]。李琳等[8]将保证域(AR)引入到博弈DEA交叉效率方法中,探索学术期刊之间的竞争关系;郭雪梅等[9]采用DEA博弈交叉效率测算图书情报类期刊效率;Sun等[10]采用多层DEA模型,构建了多个生产前沿面;张垒[11-12]和McWilliams等[13]基于传统DEA+Tobit的两阶段模型,不仅考虑到传统DEA方法计算出来的效率值范围为0~1,还有效避免了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产生的参数估计偏差与不一致弊端;王惠等[14]采用SBM(Slack-Based Measure)模型与面板线性回归方法,提出个体固定效应不显著为零的假设。上述研究均是采用截面数据来构建生产前沿面,无法反映该期刊效率的时间序列变化。
(2) 部分学者对面板数据构建生产前沿面进行研究,例如,吴美琴等[15]采用SBM-Windows模型对投入产出的松弛和时间维度的连贯性进行研究。也有学者采用参数效率随机前沿(SFA)方法,如Ortega等[16]考虑到SFA方法的单一产出特征,仅选用总被引频次作为产出指标测算数量经济学生产效率;万莉等[17]指出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测评应建立一个多投入多产出指标体系,期刊知识交流产出应是包括多个指标的结构,而不仅是总被引频次[16],并采用信息熵方法将期刊知识交流多产出指标合成为一个综合产出指标,既满足了SFA方法单一产出特征,又考虑了其他产出指标的影响。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主要采用非参数形式的DEA方法与参数形式SFA方法计算期刊知识交流效率。DEA模型中BCC、CCR模型使用频率较高,SFA模型主要基于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大部分文献主要在测算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基础上,揭示期刊效率之间的差距、依据效率值高低针对被评期刊进行排序。而在测算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知识交流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当有限,国内学者主要考察期刊传播规模、办刊时间、区域传播能力、国际化程度对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11-12,14];国外学者考察了编辑委员会成员规模、专题栏目数、期刊订阅费用、期刊录用比例对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13]。这些研究集中于探讨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因素,忽视了期刊出版周期、作者机构分布数、发表论文对最新论文关注程度等变量的影响。
为了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Super-SBM+Tobit两阶段模型,以2009—2013年25种教育学学术期刊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基础上,探讨环境因素对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作用方向与影响程度,并依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相对于以往的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表现在:(1) 在知识交流效率评价阶段,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传统的DEA模型中的CCR、BCC模型,容易产生因角度和径向设定带来的效率测量误差,而本文采用Super-SBM模型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投入产出角度和径向选择带来的偏差,并进一步比较知识交流效率值为1的学术期刊的现状;(2) 在DEA-Tobit两阶段模型的知识交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阶段,考察了一些新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引用半衰期、出版周期、机构分布数;(3) 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基于截面数据的分析[11-12],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充分考虑到了学术期刊在考察期内的时间序列和截面双重属性。
1 指标数据和研究方法
1.1 指标设计
选择来源文献量、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作为投入指标。来源文献量反映学术期刊信息丰裕度和投入广度;基金论文比反映标注基金的论文占总来源文献量的比例,衡量期刊载文学术质量;平均引文数反映出学术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既能体现论文在学术上的承续关系和科学依据,又能反映出论文本身的学术内涵和价值。选择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引用刊数作为产出指标[17]。总被引频次反映了学术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知识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影响因子是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和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引用刊数反映被评价期刊被使用的范围。
选择的环境变量包括引用半衰期、机构分布数、办刊年限、期刊出版周期。引用半衰期是指期刊引用的参考文献中,较新一半文献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衡量作者对最新研究进展文献的关注度;机构分布数是指期刊发表的论文中作者所署名的机构数量,反映期刊知识传播范围;办刊年限是指期刊创刊年份与观测年份的时间长度,衡量期刊创办年限[11-12,14];期刊出版周期衡量期刊出版速率、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根据期刊的出版周期,可将期刊分为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4种出版方式,依次赋值为0.5、1.0、2.0、3.0。
本研究构建的投入变量、产出变量及环境变量的指标如表1所示。选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集刊(2017—2018)目录》25种教育学学术期刊作为样本展开分析,数据来源于2010—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由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数据缺失,采用2011年与2013年数据的平均值代替其2012年的相关数据。
表1 投入、产出及环境变量指标
1.2 测度方法
采用Super-SBM+Tobit两阶段模型,在计算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检验环境因素对效率的作用方向与影响程度。
(1) 采用Super-SBM模型,计算期刊知识交流效率。Super-SBM模型由Tone[18]提出,该模型解决了SBM模型中多个效率为1的决策单元之间的排序与差异问题,实现了有效决策单元的进一步比较。该模型可以借助DEA Solver Pro 5.0软件实现。
(2) 采用Tobit模型,以学术知识交流效率为因变量,以环境变量为自变量进行面板数据回归。Tobit模型是一种因变量受限模型,Super-SBM模型计算得到的知识交流效率值正好是一个大于0的受限变量[19],采用面板Tobit模型进行估计可以避免OLS回归带来的参数估计偏差,该模型需要通过Hausman检验确认面板数据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随机效应的Tobit模型可以借用Stata软件进行分析。Super-SBM与Tobit模型均为成熟方法,详细计算公式不作具体展开介绍。
2 实证结果分析
2.1 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
选择DEA Solver Pro 5.0软件中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2009—2013年25种教育学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进行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从考察期内教育学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均值看出,教育学学术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均值为0.582,高等教育类期刊为0.639,教育类综合期刊为0.530。考察期内高等教育类期刊整体平均知识交流效率高于教育类综合期刊。高于教育学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平均值的期刊达到11种,占样本总量的44%。
在考察期内,《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种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始终处在生产前沿面上,位列前3名。排名紧随其后的期刊分别为:《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排名最后5位的期刊分别为:《教育研究与实验》《外国教育研究》《高校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排名第1的《教育研究》的知识交流效率是排名最后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的6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知识交流效率值不足教育学学术期刊整体效率均值的40%,可见教育学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差异较大。
表2 2009—2013年25种教育学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及排序
在知识交流效率结果中少数期刊存在某年的效率很高,如2012年《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及2013年《江苏高教》;少数期刊存在某年的效率很低的现象,如2010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其可能原因是上述期刊特定年份的部分投入产出指标数值相对于其他年份波动较大,而DEA模型是一种对波动值相当敏感的效率测算方法。因此,部分期刊特定年份知识交流效率值呈现波动性。
影响因子作为学术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一直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考量指标。为了揭示基于知识交流效率指标的学术期刊评价与传统基于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评价匹配程度,本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方法,比较依据影响因子与知识交流效率值的期刊排名相关程度。采用SPSS 22软件,分析考察期内分别依据平均影响因子与知识交流效率均值的学术期刊排序,发现二者相关系数为0.802,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基于知识交流效率值与依据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评价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程度达到80%。由此可见,知识交流效率可以作为学术期刊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2.2 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模式
以期刊的载文量为横轴、知识交流效率为纵轴,绘制载文量-知识交流效率二维矩阵,结果如图1所示。25种教育学学术期刊按知识交流模式划分为4类:
(1) Ⅰ类期刊具有高知识交流效率、高载文量的特点,主要包括《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江苏高教》。这类期刊中,除《教育发展研究》为半月刊,《江苏高教》为双月刊外,其余期刊的出版形式均为月刊。Ⅰ类期刊应继续严控来源稿件的审稿质量,避免因来源稿件数量不足,而出现对稿件质量把关不严现象。
(2) Ⅱ类期刊具有高知识交流效率、低载文量的特点,主要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师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除《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为季刊外,其他期刊均为双月刊,载文量相对Ⅰ类期刊明显不足。这类期刊可改版为月刊,适量扩大载文规模,以期吸引更多优质稿源,维持其在知识交流活动中的优势地位。
(3) Ⅲ类期刊具有低知识交流效率、低载文量的特点,主要包括《教育学报》《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与经济》《复旦教育论坛》《现代大学教育》《高校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Ⅲ类期刊均为双月刊,这类期刊可以通过扩大载文量来提升被引频次,严格审查基金与论文相关性,抵制基金论文标注不端,重视引文中经典文献与最新文献比例。
(4) Ⅳ类期刊具有低知识交流效率、高载文量的特点,主要包括《比较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外国教育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教探索》。除《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高教探索》为双月刊外,其他期刊均为月刊,《高教探索》于2015年改版为月刊。这类期刊拥有较高的载文量,知识交流效率却较低,应调整载文规模,通过专家约稿、专题组稿等多种形式吸引高质量稿件,面向学科研究热点和前沿主题,提升期刊关注度。
图1 载文量-知识交流效率二维矩阵
2.3 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影响因素
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Hausman检验,接受随机效应Tobit模型展开研究。本研究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常数项值为-0.630,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
(1) 引用半衰期。回归系数为0.066,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反映出较新文献的引用有助于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提升。因此,期刊主办单位应在投稿指南明确规定来稿参考文献中最新文献的比例。
(2) 机构分布数。回归系数为0.004,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反映出期刊辐射面越广,越有利于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提升。期刊主办单位在论文出版时应避免单一机构垄断版面的现象,给予不同机构论文出版的优先权。稿件质量相当时,优先录用其他机构的稿件。
(3) 办刊年限。回归系数为0.004,未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可见办刊年限对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具有正向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不显著。因此,办刊年限相对较短的期刊可通过期刊联盟、期刊年会等多种方式学习办刊历史优久期刊经验,探讨期刊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4) 出版周期。回归系数为0.174,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反映出缩短出版周期有利于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提升,出版周期直接影响学术成果传播的时效性。因此,编辑人员应严格控制稿件处理周期,可以通过采用数字化出版方式来缓解已录用稿件版面不足而延迟出版的现状。
表3 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影响因素
注:Z为统计量;P为显著性系数。
3 结论
运用Super-SBM模型分析2009—2013年25种教育学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利用Tobit模型考察环境因素对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作用方向与影响程度。结果显示:25种教育学学术期刊平均知识交流效率为0.582,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期刊之间差异较大,高等教育类期刊知识交流效率高于教育综合类期刊。引用半衰期、机构分布数、出版周期对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办刊年限的正向作用不显著。
依据实证结论,得到的启示如下:期刊主办方应加强录用论文对最新文献的重视程度,必要时应在投稿须知里明确最新文献引用比例的硬性要求。期刊主办方应在保证来源稿件质量的同时,兼顾公平,择优录用不同机构的论文,避免单一机构垄断版面现象。此外,还应缩短论文审稿周期,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审稿时间,对于来源稿件量较大的期刊,理应提高审稿标准,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避免录用文章过多出现出版拥挤现象,对于录用论文可以采用数字出版方式来缩短因版面不足导致的出版时滞。
本文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在知识交流效率测评阶段,Super-SBM模型虽然较传统DEA模型具有诸多优势,但仍然是基于截面数据构建生产前沿面,忽略了同一决策单元在不同时序上的效率评价。未来笔者将采用基于DEA-Windows三阶段模型方法针对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进行研究,以期丰富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经济收敛理论,衡量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差距的演化趋势。另外,本研究选取投入与产出同年数据,未考虑投入产出之间的滞后效应,关于滞后期的选择未来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1] Halkos G E,Tzeremes N G. Measuring economic journals′ citation efficiency: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pproach[J].Scientometrics,2011,88(3):979-1001.
[2] Petridis K,Malesios C,Arabatzis G,etal. Efficiency analysis of forestry journals: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journals′ quality[J].JournalofInformetrics,2013,7(2):505-521.
[3] 万莉,程慧平. 基于DEA方法的学术期刊引证效率研究[J]. 情报学报,2013,32(12):1295-1302.
[4] 张垒. 档案学期刊知识交流效率评析[J]. 档案管理,2014(6):56-58.
[5] Lee H,Shin J. Measuring journal performance for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An efficiency perspective[J].JournalofInformetrics,2014,8(1):77-88.
[6] Tüselmann H,Sinkovics R R,Pishchulov G. Towards a consolidation of worldwide journal rankings-A classification using random forests and aggregate rating vi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Omega,2015,51:11-23.
[7] Rosenthal E C,Weiss H J.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pproach for ranking journals[J].Omega,201,70:135-147.
[8] 李琳,黄海军,汪寿阳. 基于DEA/AR博弈交叉效率方法的学术期刊评价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2016,19(4):118-126.
[9] 郭雪梅,李沂濛,常红. 基于DEA博弈交叉效率的图书情报类期刊质量实证研究[J]. 出版广角,2017(8):50-53.
[10] Sun X Y,Li Z,Liu Q G. An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journals of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based upon multi-layer efficiency DEA[J].PhysicsProcedia,2012,25:678-686.
[11] 张垒. 科技期刊知识交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408-1413.
[12] 张垒. 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_Tobit两阶段法[J]. 科学学研究,2015,33(4):516-521.
[13] McWilliams A,Siegel D,van Fleet D D. Scholarly journals as producers of knowledge: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OrganizationalResearchMethods,2005,8(2):185-201.
[14] 王惠,王树乔. 图书情报类期刊知识交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 情报科学,2017,35(3):134-138.
[15] 吴美琴,李常洪,宋雅文,等. 基于窗口分析与松弛变量测度的期刊引证效率评价——18种图情期刊效率差异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2):122-127.
[16] Ortega F J,Gavilan J M.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scientific journals through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models:Application to quantitative economics journals[J].JournalofInformetrics,2013,7(4):959-965.
[17] 万莉,程慧平,程玉清.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研究[J]. 现代情报,2017,37(6):68-71.
[18] Tone K. 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super-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02,143(1):32-41.
[19] 储节旺,储伊力. 我国省域公共图书馆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uper-SBM与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2):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