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多通信作者的署名特点及分析
2017-03-23王丽萍王卓青
■王丽萍 李 立 王卓青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期刊中心,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 51008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科,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 510080
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输出形式之一,是科研合作的体现[1]。随着科研合作日益加强,对于分属不同学科、领域,并且贡献相当或者作用相同的重要作者,如果只列出作者姓名不能够合理反映该作者对此科研项目的贡献,因此出现了署名同等贡献作者[2]。同等贡献作者可以是第一作者、通信作者或者其他作者,其中对于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关注程度较高。同等贡献的通信作者国内一般称为共同通信作者,对于贡献相当的不同学科、领域负责人而言,既能够合理地肯定其贡献,也可以避免将一个连贯的研究项目分割成几部分分别发表,因此署名多位(2位以及2位以上)通信作者的论文逐年增多[3-5]。
虽然越来越多的期刊采用多通信作者的署名方式,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制定统一的科技论文通信作者署名的依据或者准则[6],因此也无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多通信作者的署名。在国外,只有部分期刊,例如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Nature和TheLancet在“Instructions for Authors”中要求课题组列出每位作者对课题的贡献,并说明同等贡献的作者,但是尚无具体要求界定以及如何判定同等贡献作者[2,5]。国内期刊同样缺乏相关的界定要求和监管措施,同时通信作者与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科研奖励评审、科研经费申请等挂钩,有些作者趋于利益,出现“滥用署名”“搭车署名”“赠送署名”等现象。该现象对于学术道德、著作权归属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国内多位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3,6-7]。然而,由于期刊没有统一要求多通信作者的署名而引起的署名位置多变、形式混乱和文字表述多样给科研检索、科研管理以及科研评价等带来的困扰和不便则鲜有报道。本文列举分析我国医学期刊多通信作者的署名情况,探讨其对于科研检索、科研管理,以及科研评价的影响,以供参考。
1 国内医学期刊共同通信作者的署名情况
由于目前国内没有统一规范多通信作者的署名,而且有些学者对于“通信作者”一词存在异议:有学者认为“通信作者”比“通讯作者”更为恰当[8],有学者认为“责任作者”更为中肯[9],甚至还有“友情作者”“名誉作者”等称呼。多通信作者则冠以“共同”“并列”“等同”等表述,使得多通信作者的署名位置以及署名形式较为混乱。
1.1 多通信作者署名位置不统一
国内医学期刊署名的多通信作者以2位较为多见,3位以及3位以上通信作者较为少见。单个通信作者的位置大多以第1位、第2位或者末位形式出现[10]。多通信作者则以末几位常见。笔者以“共同通讯作者”“并列通讯作者”“共同通信作者”以及“并列通信作者”为检索词,通过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的“作者简介”检索2016年医药卫生期刊的多通信作者文献,获得文献351篇,随机选取50篇逐篇查阅,发现单个通信作者文献1篇,予以剔除;其余49篇均为多通信作者文献,其中1篇文献作者单位为中国医学教授协会灾害教授分会,有6位共同通信作者,默认为末6位;2位通信作者文献46篇,3位通信作者文献2篇。通信作者署名位置分布见表1。2位通信作者的位置以末2位最多,共29篇,占比59.18%;其次为中间位,共10篇,占比20.41%,其中又以第2、3位较多,共6篇;第1位、末位和前2位的通信作者署名文献分别为2篇和1篇,虽然少见,但是有规律可循,其他位置不固定,规律不明显,也相对少见。49篇文献分属24种期刊,其中12种期刊只有1篇文献,12种期刊有2篇以上文献。查阅2篇以上文献的12种期刊发现其中7种期刊不同文献多通信作者位置一致,例如《中国生化药物杂志》5篇文献多通信作者均位于末2位;5种期刊不同文献的多通信作者位置不尽一致,例如《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6篇文献,其中3篇通信作者在末2位,3篇在第2、3位;《中国输血杂志》6篇文献,其中3篇通信作者在末2位,1篇在第1位、末位,1篇在第2、3位,1篇在第3位和末2位;《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篇文献,其中1篇在末2位,1篇在第3、6位;《中国医药导报》2篇文献,其中1篇在末2位,1篇在第2位、末位;《中华显微外科杂志》3篇文献,其中1篇在第2位、末位,1篇在第3位、末位,1篇在第3、4位。
表1 49篇文献多通信作者署名位置分布
1.2 多通信作者标注形式多样
有些杂志的通信作者没有符号标注,直接在杂志正文首页某个特定位置加以说明。例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一些通信作者不用符号标注,直接在正文首页脚注说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通信作者姓名没有用符号标注,而是在中英文摘要的左边分别用中英文介绍通信作者和并列通信作者。有些杂志的通信作者用右上标符号标出,然后在正文首页的某个特定位置加以说明。例如《四川解剖学杂志》通信作者姓名右上角标△,然后在正文首页左下方说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通信作者姓名右上角标*,然后在正文首页右下方说明;《中国男科学杂志》通信作者姓名右上角标**,然后在正文首页脚注说明。
1.3 多通信作者文字表述不同
国内医学期刊对多通信作者的常见表述为“共同通讯作者”“并列通讯作者”“共同通信作者”“并列通信作者”“共同责任作者”;有些期刊只在“通讯作者”“通信作者”一栏中列出2位及以上作者(或者邮箱)或者指出哪些作者为“同等贡献者”。其中前4种表述较多见。多数期刊只标注了作者姓名和邮箱,部分期刊还标注了作者电话以及作者的相关介绍(表2)。
2 国外期刊多通信作者署名情况
国外期刊中,“同等贡献作者”受关注较多,包括同等贡献第一作者、通信作者或者其他作者。国外期刊关于同等贡献作者的署名位置和文字表述也是多种多样。
Akhabue等[5]查阅到2000—2009年5种顶级医学杂志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TheLancet、AnnalsofInternalMedicine、BritishMedicalJournal同等贡献作者论著和综述399篇,发现同等贡献作者出现位置不统一,以前2位最常见,占比63.66%,其他位置包括:前3位及以上占比11.28%,末2位占比5.01%,第1位、末位占比4.01%,第1位、末2位占比3.76%,中间位占比5.01%,前3位及以上和后3位及以上占比1.25%,所有作者占比2.26%,其他位置占比3.51%。而Lei等[2]查阅了公共卫生类5种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其中1种没有同等贡献作者,其余4种杂志同等贡献作者论著和综述共152篇,同样发现同等贡献作者出现位置不统一,以前2位最常见,占比64.47%,其他位置包括:前3位及以上占比5.92%,末2位占比13.16%,第1位和末位(只有2位作者的文献)占比5.92%,前2位和后2位占比2.63%,中间位置占比1.97%,后3位及以上占比0.66%,所有作者(3位以上作者的文献)占比1.97%,其他位置(3位以上作者的文献)占比3.29%。同等贡献作者位于前几位多数为同等贡献第一作者,同等贡献通信作者以末2位最为常见,与国内多通信作者署名位置一致。
表2 多通信作者的文字表述
注:xxx代表作者姓名。
国外期刊同等贡献(通信)作者一般在脚注或者正文后作者贡献说明中予以描述,常见的文字表述为:“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equal contributions”“co-corresponding authors”等。
3 多通信作者署名不统一带来的影响
3.1 数据库不易设置检索项
由于国内期刊界没有统一标准规范通信作者和多通信作者的署名,医学类期刊的种类较多,所以各期刊对于多通信作者的署名习惯和要求大相径庭。目前国内权威的大型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其中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只能够检索作者姓名和作者单位,无法检索作者姓名和作者单位以外的作者信息,例如无法检索有无同等贡献作者、作者研究方向等信息;维普期刊数据库的高级检索中的“作者简介”则可以查询作者的相关介绍,包括多位第一作者、多通信作者的信息。因此通过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的“作者简介”,输入“共同”“并列”“通讯作者”“通信作者”以及“责任作者”等检索词,发现很多期刊都存在多通信作者署名的情况,但是署名的形式多种多样。多通信作者署名多样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多通信作者在文题下方作者署名中的排位不一,即使同一期刊,不同文献多通信作者位置也可能不统一;(2)作者署名中多通信作者右上角标注的符号多样;(3)多通信作者介绍内容要求不同,有些简单的署名只列明了邮箱,有些详细的署名包括了姓名、邮箱、电话、职称、籍贯、具体研究方向等。由于多通信作者署名要求不统一,为设置数据库检索通信作者带来困难。
3.2 作者不易精确检索
虽然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作者简介”一栏可以检索通信作者和多通信作者的信息,但是因为有“共同/并列通讯作者” “共同/并列通信作者”“共同/并列责任作者”等多种名称,有些期刊没有写“共同/并列”,只写了“同等贡献”,可能还有其他不常见的表述情况。由于文字表述不统一,检索时很容易遗漏。而且“共同/并列通讯作者”“共同/并列通信作者”“共同/并列责任作者”,以及通信作者“同等贡献”只能是模糊检索,检索条件中包含“共同/并列第一作者……通讯/通信/责任作者”“第一作者……同等贡献……通信作者”等表述,即多位第一作者和一位通信作者的文献。因此实现准确检索难度很大。
3.3 科研部门论文管理困难
一般情况下,各大高等院校、医院以及研究中心等机构每年都统计和分析自己单位的论文发表情况,甚至还会关注其他单位的论文发表情况,以了解自己单位的科研进展以及各学科的科研实力,为制定下一步的科研战略目标提供数据支持。随着多中心、跨学科、跨区域的科研合作的增多,多通信作者论文也越来越常见,但是由于多通信作者的署名位置不固定、标注形式多样、文字表述不统一,需要科研管理人员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查询和记录多通信作者信息,对于不常见的表述形式或者表述不明确的情况需要逐篇查阅甚至遗漏记录。如果论文没有明确列出通信作者姓名,只列出通信作者的邮箱,需要科研管理人员查阅原文根据邮箱判定通信作者;如果论文列出了同等贡献作者,但是需要科研管理人员查阅原文判定是同等贡献通信作者还是同等贡献其他作者等。以上各种情况均给论文管理带来了不便。
3.4 科研评价困扰
科技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在科研人员职称晋升、科研成果评比、基金申请等一系列科研评价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最大,第二以及后续作者所占权重递减。由于多通信作者署名的位置不固定,因此需要科研评价人员逐个记录作者。例如一篇文献共5位作者,通信作者位于末2位,前3位作者按照相应的权重记录即可,如果通信作者位于第2、4位,则需要先查阅原文明确通信作者位置,然后通信作者以外的第1、3、5 位再按照相应权重记录,给科研评价带来不便。
4 建议
国内医学期刊多通信作者署名不统一为科研检索、科研部门论文管理以及科研评价带来一定困扰,如果多通信作者能够采用接近统一的格式署名,则有助于提高科研检索的准确性、提升论文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完善科研评价。因此笔者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4.1 多通信作者位置
虽然课题组有决定通信作者位置的自主权,但是这种自主权使得通信作者的位置随意性很大。笔者认为,单个通信作者如果不是第一作者多标注在末位,多通信作者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如果第一作者是通信作者,其余通信作者排末尾;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信作者,则全部通信作者排在末几位。同一系列期刊应当遵循统一的署名位置,这样既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也利于科研的统计分析。
4.2 标注的形式
文章题目下方的作者署名,通信作者如果用右上标符号特别标注,建议采用同一种符号,便于识别。如果所有期刊统一难度较大,至少同一系列杂志或者同一主管单位的杂志应当尽量统一。
4.3 文字描述
国内很多学者对于“通讯作者”“通信作者”和“责任作者”的争议较大,而且各期刊出于不同的理解,这3个词都有使用,还有些期刊使用“同等贡献”或者不直接表述,只是列出通信作者的邮箱表示通信作者,以及其他更不常见的情况。关于通信作者的文字描述,按照出现频率排序依次为:通讯作者、通信作者、责任作者,以及其他情况,共同作者出现频率大于并列作者大于其他情况。建议采用“共同通信作者”一词,一是因为个别期刊倾向于“共同”一词,二是在“通信作者”和“通讯作者”的争议中,学者们更倾向于“通信作者”。统一文字表述更有利于科研检索和论文管理。
5 不足
本文仅仅查阅分析了49篇文献的多通信作者署名情况,数量较少,有些少见的署名情况未观察到。这49篇文献所在的24种期刊,有些期刊只有1篇文献,所研究的文献数量和期刊种类相对较少,有些细节的规律或者问题还未完全展示,希望今后可以总结更多种类、更多数量以及时间跨度更大的文献,能够对完善多通信作者署名要求提出更有意义的观点。
6 结语
多通信作者署名发表论文对于促进科研合作、鼓励科研成果完整发表、提高科研工作积极性等有积极作用,是对作者努力付出的尊重和肯定。但是由于多通信作者署名位置不一、标注形式和文字表述多种多样,给科研检索、论文管理和科研评价等方面带来诸多不便。通过观察分析多通信作者论文的署名特点,就规范统一多通信作者的署名要求提出了相关建议。
[1] 王世贤,石朝云,游苏宁,等. 关于作者署名中共同责任者的思考[J]. 编辑学报,2010,22(6):485-486.
[2] Lei S Y,Dong Y P,Zhu W F,etal. An emerging trend of equal authorship credit in major public health journals[J].Springerplus,2016,5(1):1083-1088.
[3] 贾贤,王霞,李忠富,等. 科技论文中等同贡献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署名问题[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603-605.
[4] 靳光华. 科技期刊论文多作者署名引发的伦理问题思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1(7):109-111.
[5] Akhabue E,Lautenbach E. "Equal" contributions and credit:An emerging trend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uthorship[J].AnnEpidemiol,2010,20(11):868-871.
[6] 李宏伟,董瓅瑾,刘晓莉,等. 科技论文通信作者署名中的问题[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352-1354.
[7] 颜巧元. 科技期刊论文通信作者署名滥用现象分析及对策[J]. 编辑学报,2013,25(5):460-462.
[8] 孙凡,张瑜. 论文中署名“通信作者”的有关问题[J]. 编辑学报,2009,21(4):308-309.
[9] 秦娟. 浅谈国内外医学期刊通讯作者的标注[J]. 今传媒,2011,19(3):114.
[10] 秦小川,方红玲,刘雪立. 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通讯作者标注情况的调查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6):78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