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索
2017-03-23彭建雄
彭建雄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互联网+”作为我国行动计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刻地改变了经济社会方式形成新的形态,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变革也带来契机,通过树立“互联网+”新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丰富教学资源等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效性 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在帮助高职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树立正确是想信念、培养品格意志等方面的发挥重要作用。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不甚理想,如何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值得业界深入探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互联网+”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作为我国行动计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刻地改变了经济社会方式形成新的形态,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带来了启示。
一、“互联网+”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变革的必要性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为传统业态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方法指导。“互联网+”与“互联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互联网”中,互联网更多的是仅仅当作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物理叠加。“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六大鲜明特征,是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使传统行业与外界物质、能量、信息广泛链接和深度融合,从而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新的业态。
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这标志着教育进入了“互联网+”的新常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借助“互联网+”实现变革有其现实必要性。
(一)“互联网+”丰富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
以网络为平台的互联网是当代大学生最常用的信息互动交流方式,信息传播呈指数级速度增长。这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教学资源,丰富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方便了高职院校学生可以自主查阅信息、资料,从而丰富学习内容,开阔眼界,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二)“互联网+”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式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必然带来教育教学的互联网化。“翻转课堂”、“MOOC”、“微课”、“在线课堂”等新型网络课堂颠覆了传统授课的形式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由“互联网+”的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学生可以由需求導向和任务导向进行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想交流,教育者随时随地可以为受教育者“面对面”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还可以建设教学资源库和学习检测题库,方便学生在互联网上自我学习和自我测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及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课程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但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高职院校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现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多抽象少具体的明显不足,理论政策宣传性强,但内容脱离了高职学生的生活实际,针对性不强。在对200名高职学生的随机调查问卷中显示,80%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75%的学生表示对思想政治理论内容不感兴趣,11%的学生甚至认为大学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没有任何意义。教学内容解决不了现实存在的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形式需要进一步丰富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很强,只有不断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和手段,通过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增强课程的实践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比较单一,常常还实行100多人甚至 200 人的大班级授课制,教师难以管理课堂,也缺乏与学生有效互动。在调查中,学生表达了对网络学习的诉求。71%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有29%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关于网络文化的看法中,认为有用的占到35%,40%的学生选择有点作用,持肯定看法的占到75%。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健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短缺、资质不齐,教学部门对兼职老师、外聘教师难以管理等问题。调查表明,仅有50%的学生对自己的任课老师满意,72%的学生认为任课老师专业知识丰富能满足教学需要,40%的学生认为老师授课形式单调、方法单一,教学中缺乏启发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有5%的学生认为教师责任心不强,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甚至政治思想不坚定,出现言论不当的现象。
(四)学生思想素质和能力的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对于本科学生,高职学生在理论素养、认知水平、学习动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学生政治意识淡薄,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要。调查中显示,2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就业没有直接关系,仅仅是为了取得学分而已;仅有15%的学生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最应具备的修养是政治修养;80%的学生表示了存在不同程度的听课不认真;40%的学生有过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85%的学生表示课堂上玩过手机游戏,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借助“互联网+”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
(一)树立“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理念
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主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加强“互联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创新运用的历史必然性和紧迫性。“互联网+”正在引领教育现代化改革进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必然要适应“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现代高职院校管理者,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顺应“互联网+”新形态,用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互联网+”,树立“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理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真正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业态。
(二)提升教师队伍“互联网+”素质和工作能力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互联网+”的关键,“互联网+”的特殊性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实践要求,涉及技术、理念、方法等方面。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者一定要迅速转变观念,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这场新的教育技术改革中,成为新的实践的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根据角色分工和定位,发挥优势,协同配合,形成“互联网+”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
(三)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動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实施领域综合应用的重要手段。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逻辑,强化应用功能和共享机制设计。资源按照“能学、辅教”的定位,教学资源库能使凡有学习意愿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均能够通过自主使用教学资源库实现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并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授对象和课程要求,利用教学资源库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以外,通过使用教学资源库巩固所学和拓展学习。通过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教学改革,扩展教与学的手段、范围和形式;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1]刘震,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实践与思考 [J]. 现代教育技术,2013(8).
[2]朱千波.探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途径[N].新华日报,2015-04-17.
[3]董翠艳.“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2016(10).
基金项目:2016年度株洲市社科立项课题“‘互联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zsk16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