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乌苏市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
2017-03-23阿依肯·何孜别克
阿依肯·何孜别克
(中共乌苏市委党校 新疆 乌苏 833000)
摘 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基础,乌苏市存在诸多不公平现象,应该根据乌苏教育现状,从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政策制定,教育资源整合,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促乌苏教育公平;探教学质量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必须把促进教育公平和追求,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价值取向。”根据《纲要》的要求,具体分析乌苏市的教育现状,我们认为乌苏市的教育事业,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去年顺利地通过了国家的“双基”验收,这说明乌苏市的教育不论在教学质量还是在教学设施方面较之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乌苏市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教育质量还不算太高,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民汉教育之间,三教同等诸多方面不协调。教育政策机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因此,促进教育公平,建立覆盖全市的公平教育,是促进我市社会公平,缩小不同群体发展差别,构建和谐乌苏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
一、乌苏市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1、乌苏市市区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校布局不合理。尤其是初级中学,市区就一所学校,不但学生班额超大,每班达60人以上,而且城区边缘的学生求学过远,因学校位置在城市东南角,其他方位的学生到学校得过多少红绿灯,跨过多少条马路,得走多远。难怪市民说:“城里孩子上初中,比农村孩子跑得还远”。而市区的三所汉族小学布局在市区南北中心一条轴上,给侧的小学生读书造成很多困难,许多家长不得不天天送子女到学校。
2、城区校际间学生班额人数不平衡。有的小學校班班都在60人以上,有的班班在40人左右。两所高中也存在类似问题,一中大班额有的在60以上,而五中最大的班也不过50人。这些大班额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
3、城乡、牧区间师之力量不平衡。乌苏市城区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且稳定。而相比之下,乡镇牧区学校师资较弱且不稳定。由于农牧区条件艰苦,教师相方设法往城里调,想方设法跳槽到外单位,有的没法想,干脆辞职不干。其直接后果有的学校教师超编,有的学校严重超编,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
4、城区学校、农区学校、牧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城区好于农区,农区好于牧区。特别是牧区办学分散,学校规模较小,尽管近年来实施了集中办学,然而条件还是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不论从哪个方面衡量,都是最薄弱的学校。
5、民汉学校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师资水平诸方面程度不同。民族学校然以上几个方面同汉族学校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虽然这些年民族学校在各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离少数民族群众满意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校际间教学质量的不平衡。有的学校教学质量高,有的学校教学质量低。势必造成家长选择学校,农村子弟进城来求学等现象,其直接导致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和广大群众对教育的信誉下降。
6、校际间教师的付出和收入待遇不公平。总体而言,高中好于初中,初中好于小学,城区好于农区,农区好于牧区,大学校好于小学校。一名教师教60个学生和教40名学生甚至更少的学生,劳动的强度和付出肯定是不一样的,然而现阶段得到的报酬是一样的,这种状况,势必造成教师向心理不平衡和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7、学生的求学和受教育的权利不公平。尽管我们的经济有长足的发展,但我们群众生活还没有达到富裕水平;尽管国家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现实情况是不论是城区,还是农牧区仍有适龄儿童,因为这样那样的困难而辍学,在校生中还有很多贫困生交不起费用,吃不起食堂,急待社会援助和政府支持,否则就可能到了失学的地步。
综上所述,教育不公平现象在乌苏市还是比较明显的,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得到逐步解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效重视。
二、促进乌苏市教育公平的对策
1、政府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注重统筹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统筹规划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各类教育之间受教育群体之间教育协调发展。乌苏市要在制定政策和制度上,向农村,尤其是偏远区域、薄弱学校倾斜,在公共资源的配备上优先给予保障。
2、不断完善政策机制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点。良好的教育政策和制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武器”。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是教育的政策性缺失或制度性障碍。乌苏市重点是要加快政策制度机制的创新,通过政策这个杠杆来调整推进教育公平。
3、建立教育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资源分配均等,财政中立,调整特殊需要,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及公共资源从富裕向贫穷为原则的教育分配机制,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建立教育公平的利益平衡与救济机制。可以利用奖励工资,设立专项基金,高中还可利用勤俭收入,向艰苦地区教师、贡献突出的教师、质量优秀的学校倾斜。也可利用各种救助渠道,各种资助方式密切关注困难群体的各类学生受教育权,全面发挥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品格,将公平理念贯穿教育政策执行的全过程。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合理调配师资资源,是促进教育分平的必要条件。目前,乌苏市教师队伍以老、中、青,比例失调,青年教师比例大,职业道德,教学业务不太成熟,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尽快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这是长期要做的工作。近期可以采取强校支援弱校,城市支援农村、牧区,校与校之间轮岗交流,超编学校援助缺编学校等形式解决师资力量不公平的迫切问题。
5、教学管理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当前乌苏市教育硬件和教育环境各学校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由于各学校管理者水平不一,教学管理效果差异,派生出了很多教育不公平的因素,因而必须加强对学校领导者的全方位培训,通过各种评价机制,出台科学的标准化学校校准,使每所学校都能科学化、规范化、出特色、出质量,老百姓信得过,这将是对教育公平的有力推进。
6、深入推进教育质量公平,这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核心。教育质量公平是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理性归结,是教育公平的实质和深层次要求。就乌苏而言“上学难”基本解决,社会公众对“上好学”的需求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促进质量保证的教育公平,这就需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这同时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全方位的努力,政府必须发挥质量公平的主导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出公平合理的评价规划、落实好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发展战略。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提供条件和平台,利用各种形式,采取各种方法,引进先进的办学观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7、民汉合校,“双语”教学是提高民族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乌苏市的哈语、维语教育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可以利用新城区高中城建好之机。实行教学资源的再整合。不妨实行民汉合校,不论从语言环境、还是民汉交流、 不论从教学管理还是教学质量,不论是水平提高还是促进民族团结、都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乌苏市高中城的建设给解决城区中小学布局不合理,班额过大也制造了良好的设施条件。高中城可以合并现在的一中和五中,一中空出了90个班的大规模学校。这些教育资源可以让城区中小学利用,现在城区小学重新洗牌通过分校合校等形式。彻底解决学校布局不合理和班额过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