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足球训练中开发非惯用脚的方法与意义

2017-03-23杨波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惯用射门踢球

杨波

【中圖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70-02

一、概述

近年,校园足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爆发式的发展让人眼前一亮,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让无数国人重新燃起了对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作为基层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以往的教学工作经历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使用惯用脚踢球的频率远远高于非惯用脚踢球,进而导致在处理一些关键球的时候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如果我们错过了在敏感时期去对引导和训练学生非惯用脚踢球的能力,因此就会成为制约其足球水平提高的一大障碍。

二、足球动作习惯形成机制

足球运动中的惯用脚和非惯用脚是一组相对的概念,惯用脚触球就是指在运动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动作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想要开发足球技能中非惯用脚,使非惯用脚也能成为惯用脚一样能够灵活控制足球,那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动作习惯的形成机制。

动作习惯不是简单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它的形成是相当复杂的。一、习惯是习得的,即习惯这一行为既不是先天决定或遗传造成的,也不是从潜意识中产生的,它完全是个体后天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二、习惯的获得也要经历注意—保持—复现—动机四个阶段,最后达到自动化。三、重新学习改变前期已经获得的习惯。既然习惯是习得的,那么改变环境条件,采取一定的特殊措施,进行有系统的重新学习,也就一定能够使先前的习惯得到矫正。

三、足球惯用脚和非惯用脚运动技能发展的敏感时期

足球专项运动技能都有一个最佳的发展期即敏感期,把握敏感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错过则很难弥补。在足球运动中,能够协调运用非惯用脚和惯用脚处理球的能力,是足球灵敏素质最直观的体现。运动技能的敏感期为8-12岁和16~18岁。开发足球非惯用脚的能力属于灵敏素质训练的范畴,因此必须要牢牢把握这个发展灵敏素质的敏感时期,把开发足球非惯用脚的训练纳入到整个足球运动技能训练之中。

四、影响足球非惯用脚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

1.时空判断能力

非惯用脚的触球动作的完成离不开左右脑运用的平衡,同时还要发展对时间、空间、场区、队员的感知觉。对判断时间、速度、方位、距离、对同伴和对手在场上的动向、所处的场区、位置及与本人的距离、角度、方向等一系列的感知觉是一种复合的感知活动。这必须经过专业和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在感知时空人的同时,判断足球场上来球情况的不同,及时合理的运用非惯用脚去处理接球、传球、射门等技术动作。

2.运动知觉的激发

用非惯用脚颠球、拉球、踢球等,可以培养用非惯用脚的球感。球感属于运动知觉中一种,它是指足球运动员通过各部位肌肉对球的作用力的感觉,以及对足球在空间运行的速度、高度、方向、旋转等变化的感知。使用非惯用脚对来球的性能做出准确判断及对球达到准确发力的精确控制,形成正确的运动知觉,需要多次对不同方向的来球和在模拟赛场环境下传球、射门进行无数次的重复训练才能获得。

3.平衡能力的强弱

平衡能力是掌握足球非惯用脚运动技能的基础,左右脚在球场上处理来球的协调程度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决定的。在用非惯用脚控球之后,就需要处理好惯用脚作为支撑脚时的身体平衡问题,通过调整不同的身体重心的练习、站立、急停和非惯用脚一侧跑动的训练来发展身体平衡能力,同时也可以在惯用脚作为支撑脚时,摆动非惯用脚固定触球练习训练学生身体平衡感。整个训练过程中尽量要求非惯用的半侧身体协调配合发力,进而增强运动整体的平衡能力。

五、训练足球非惯用脚运动技能的方法

大部分学生踢球时左脚都比较弱,这会导致在实际比赛中经常左脚或右脚出现射门或传球机会的时候,还必须调整到另外一只惯用脚来处理,这一调整往往错过最佳起脚时机。想在足球比赛里使用非惯用脚在对抗和压迫下情况下完成高质量的传球、停球、盘带和射门,那么就需要从足球基础技术角度对学生非惯用脚的踢球能力进行大量反复的训练。

1.传球

练习使用非惯用脚,首先应该从传球开始,而不是先练习带球和射门。练习初期,动作处于泛化阶段,会出现触球部位不准,发不上力,有些情况甚至可能受伤,训练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急于求成。其次要在传球时把握平衡能力和传球力度,在去提高准确度,最后追求更大力度。每个步骤熟练以后,就可以尝试在实战中初步运用。在日常练习的时候,可以2名队员组成一组,用非惯用脚脚内侧练习传球,在确保准确性的前提下在逐渐增加传球力量。

2.停球与带球

训练中要求学生刻意使用非惯用脚去停球,可以与同伴配合练习,同伴在不同角度给不同高度的空中球,跑动过程中使用非惯用脚去接高空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接球的时机和准确判断空间距离,由于不是惯用脚,在停球时很容易因为力度和心理准备不足,而造成意外伤害,因此不建议在没有经过大量的针对性训练而在比赛中采用非惯用脚停球和盘带,这样可以减少意外伤害和进攻的失误。

3.射门

对足球基本的运动技能进行反复和大量训练以后,学生在足球基本技能使用非惯用脚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在比赛中要将此优势转化为结果,那么还需要当射门机会出现的时候,能够把握住使用非惯用脚射门的机会。练习的时候,建议在跑动中完成射门因为在比赛中,除了定位球和点球,不会有机会在球完全静止的情况下去完成射门,所以在日常使用非惯用脚射门时就要尽量模拟真实的比赛环境去训练。

六、总结

近年来足球运动发展迅猛,这对足球运动的身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灵敏和协调性是足球运动中最基本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足球技术的掌握、战术的运用以及制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能够合理非惯用脚,是足球灵敏素质良好的体现。学生想要达到能够运用非惯用脚和惯用脚协调处理球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平时的足球教学中要有开发非惯用脚的意识,更要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敏感时期,对非惯用脚运动技能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而为中国足球培养更多技术全面,协调灵敏的足球预备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崇喜. 球类运动-足球(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3版.

[2]徐玲,白文飞.习惯形成机制的理论综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第28卷,第5期 619-620.

[3]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第1版.

猜你喜欢

惯用射门踢球
足球“射门”有技巧
踢球
中日惯用谚语对比研究——以动物隐喻为中心
表原因的惯用型研究
学习、踢球两不误
单排轮滑球亚洲强队比赛中射门技术运用研究
资金盘传销惯用包装伎俩和鉴别方法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射门特征分析
两猴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