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色旅游研究
2017-03-23杨惠焜
杨惠焜
【摘 要】随着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农村自然风光为背景的旅游业开始出现,并越来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方向。因此,文中我将结合当前乡村旅游的状况具体探究一下乡村旅游的特色模式。
【关键词】乡村旅游 特色 探究 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81
从社会发展方面来看,人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自我发展类需求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基本需求即在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为了维持最为基本的生活所延伸出的最为根本的生活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而自我发展的需求是包含生存需求以外的,人类丰富自身情操、情感的等方面的延伸性需求,旅游就是人类自我发展需求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自我发展需求的不断提高代表着个人生活水平的上升,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公民整体自我发展需求的提高则代表着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
社会调查显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甚至带动了其他周边国家旅游业的发展,这充分体现出我国社会发展的良好现状,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对于旅游要求的不断提高,旅游项目的多样化成为如今旅游业发展的首要目标,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长足性进步,农村的旅游资源逐渐被发现、开发,区别于景点观光、城市购物模式的农村生态旅游逐渐成为现阶段备受欢迎的项目。因此本文中我将主要针对乡村旅游展开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发乡村旅游的新模式,从而推动我国总体旅游业的进步。
一、乡村旅游定位及作用
首先,在我看来对于一项新兴事物来说,要想促进其健康且快速的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开展以来,就得到很多相关人士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分析角度和出发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乡村旅游主要是从农业生产方面入手,将农业生产活动、农村原生态习俗与文化、自然景色为依托和现代旅游形式相结合,主要作用在于享受农村文化,感受人文价值。第二,以区别于城市的自然生态景观、田园风情为基础,享受原生态环境,从而带动环保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以上两个方面对于乡村特色旅游的重点定位不同,但都充分反映出了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特色,即原生态、自然的景观和文化。这也是乡村特色旅游的最大卖点和挖掘点。
其次,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乡村特色旅游在地区发展和带动整个旅游业兴荣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旅游业的要求普遍较高,像传统的长城、故宫等特色旅游景点已经不堪重负,而且据实际调查显示在五一、十一等黄金假期,这些传统旅游景点因为负荷过重已经很难实现旅游的初衷。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国人对于国内旅游失去兴趣和信心,进而转向境外游,导致旅游资源浪费。而乡村游在一定程度上会丰富旅游发展模式,為其他常规性的旅游减轻压力,实现旅游方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主打原生态,“野生”环境的旅游能够让游客从旅游中享受自然环境的美感,进而在心理上潜移默化的树立环保的理念。
二、当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虽然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正处于蓬勃发展态势,但从模式和宣传点等多个方面来看,这种新型旅游形式为了适应过于膨胀的消费者需求,目前呈现出过度发展趋势,而过度发展带来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保量不保质”,旅游质量、服务等方面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也就成为当前乡村旅游最大的问题所在。
首先,“野蛮生长”缺乏固定的体系和宣传制度是如今乡村旅游业一个非常明显的现状。在新农村发展的今天国家也开始进行政策方面的倾向性,针对一些地区原生态景观特色进行开发,这导致很多地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开始盲目模仿,但周围的配套设施不配对,例如酒店服务、最基本的日常环境维护也做不到,这不仅会导致游客和旅游景区在范围和旅游项目方面产生矛盾,还会因为一部分旅游景点的不完善性导致游客对一个地区生态旅游的不信任感,最终衍生的问题会连累整个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
其次,乡村特色旅游模式单一,且定位不准确。很多地区的乡村特色旅游是以村为单位展开的,所以在项目定位过程中存在偏差,例如一些地区农林业发展较为丰富,但旅游定位却只定位在农业方面,例如农家宴、农家乐等等,这对于林业就是一种损失,而且对于农业生态旅游的过度推崇也会导致此地区林业的逐渐衰弱,打破常规生态平衡。另外有一些地区的乡村特色旅游项目仅仅是相互抄袭,而不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这就失去了生态旅游的主打特色,最终形成千篇一律的效果。
再次,管理模式出现漏洞。乡村生态旅游出现较晚发展加快,所以相对于传统旅游景点来说,国家在制度和管理方面本身就存在一些滞后性,并且乡村旅游本身呈现形式更为自由,例如农家乐、民宿等项目和形式很多是农户自己运营,这就导致不论是导游管理,还是周边基础设施配备、服务、卫生等方面更容易出现管理漏洞,进而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乡村特色旅游发展发站策略
首先,国家要从制度方面对乡村特色旅游进行规范,即使表现形式较为自由灵活,但要在旅游业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框架和体系进行改良和规整。例如周边配套设置的建设和跟进,对于开展特色旅游的乡村进行考核与条件限制等等,从制度方面出发在根本上杜绝乡村特色旅游“杂草丛生”的现象。其次,丰富乡村旅游模式。这主要是依据当地政府的微观调控,例如派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产业,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并制定出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项目,尽可能的挖掘同一地区不同村落之间的不同旅游特色。再次,政府要从执行力方面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整顿和检查。尤其是在食品安全以及配套服务方面。例如农业采摘方面主打无添加原生态,那么就必须保证食物的无农药纯天然;在服务方面尤其是民宿方面最大限度的保证游客衣食住行的安全和卫生,这样才能通过一言一行为本地区乡村旅游打出特色招牌。
总之,乡村特色旅游作为近几年来大热的一种旅游形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人们对于旅游多样性和原生的环境的多样化需求。所以不论是从开发者还是经营者的角度来看,更要慎重对待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并且给予妥善的解决,让乡村特色旅游成为未来我国旅游项目的顶梁柱,从而为更多人的休闲娱乐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评述[J]旅游学刊,2004,19(3):78-80.
[2]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16(2):
107-113.
[3]殷平.1997-2003年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文献分析[J]桂林旅游钢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6):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