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镇绿化模式的研究
2017-03-23马宝川
马宝川
[摘 要] 我國山地地区面积较大,因此城镇的绿化建设意义重大,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下,其绿化模式也有所创新。本文以我县为例,提出了绿核、绿廊、绿网相结合的绿化模式,以期为我国城镇绿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山地城镇 子长县 绿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 S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110-0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加快给我国山地地区的城镇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山地地貌比较常见,很多省份、城市都属于山地,总体来看,已经发展成为了自然资源、经济文化、生物物种的中心,而且保护了平缓地区的生态环境,山地地区的发展情况关系到了大部分地区的经济状况。本文以陕西省子长县为例,详细探讨山地城镇的绿化模式。
1 陕西省子长县的自然情况
子长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北部,处于黄土高原腹地,属于山地地貌,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景色优美。在城镇绿化的设计中,多会种植市树(柏树、苹果树)和市花(山丹丹花、牡丹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2 山地城镇绿化模式的主要特点
2.1 适应性强
我国在平原地区的绿化建设中,以环状和楔形为主,适合平原地貌的绿化,给人一种辽阔的即视感,但是绿核、绿廊、绿网等结合的绿化模式更能够突出山地地貌,更适应于千奇百怪的地形,而且注意将零散的地域连接成统一整体,能够充分地融合人为绿化因素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效地改善城镇环境。[1]可见,山地城镇的绿化模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适应性较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子长县空气。
2.2 渗透性好
子长县的绿化建设遍布了县区的每个角落,可以用见缝插针和遍地开花来形容,绿地植被具有很强的渗透性。由于是山地地区,子长县的街道多数属于劈山而筑,有些地区甚至是一面靠悬崖、一面倚深渊,在这样的地貌情况下,不能种植普通绿化植物,但是可以利用攀岩类植物作为基础绿化植被,并辅以矮小植物,如爬山虎和灌木,既使用,又产生了错落有致的景观。
2.3 系统性高
山地地貌有着明显的错落性、差异性,子长县的很多区域成碎块状,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地貌系统,也就给绿化建设带来了挑战,一般的山地绿化模式是无法整体覆盖城镇地区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绿化建设的系统性,促使该地区的生态结构建设成为统一整体,提升城镇的完整性。[2]
2.4 文化性高
一个地区的文化层次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情况,子长县内有瓦窑堡会议旧址,是文化氛围较为浓厚的革命老区,因此,子长县的绿化建设也就被提高到了较高的重视地位,并且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绿化建设必须与特色建筑和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构成城市文化的“绿网”,并注重与现代文化设施建设相结合,共同服务于城市文化主题,提高文化性、突出文化内涵,充分考虑人类情感,打造红色著名历史文化名城。
3 子长县绿化建设的具体实施
子长县区的自然环境比较复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30~1562米。地形峁梁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低,温差大,因此在进行绿化的过程中不仅考虑到地形地貌问题,还要考虑温度问题,选择适宜的绿化植被。具体来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绿化建设上出现了城镇绿化用地的零散性,而且由于地势不平坦,难以建设大面积“环状绿地”,在绿化面积上的统一管理是比较困难的。针对此种现状,绿核、绿廊、绿网相结合的形式是更适合于子长县的绿化模式,将山地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结合起来。绿廊指的是绿化地区在呈现宽窄有别的廊状结构,绿核指的是将宽窄有别的廊状结构连接起来以至“绿网状”结构的块状。可见,子长县绿化建设充分考虑了山地地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考虑生态系统特点,体现了与平原绿化不同的山地绿化优势。
4 结束语
本文以子长县未为例探讨山地城镇的绿化建设问题,研究发现,山地地区绿化在复杂性和规律性两个方面都有较好体现,并在改善山地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平衡、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覃悦明.山地城镇绿化模式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08:195.
[2]杨国繁.浅谈兰坪县城绿地系统功能区规划[J].绿色科技,2014,0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