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省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2017-03-23张雪莲韩鹏李瑞强
张雪莲+韩鹏+李瑞强
(1、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2、成都文理学院经济学院,3、成都文理学院经济学院)
【摘要】四川省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尚未打造成一个旅游强省,因此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四川省旅游业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及预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首先概述了四川省的旅游资源,其次对四川省最近一段时间的旅游业相关收入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对四川省旅游推广中的不足展开了讨论,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希望有助于四川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四川省 旅游业 现状 发展方向
一、经济新常态的含义
经济新常態是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省的时候所提出来的,是一种经济结构对称形式,是在经济对称前提下的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新常态侧重关注的是经济体制对称中的持续性增长,而不单单仅立足于国民经济的上涨与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新常态就是要用发展促进增长,再用增长促进发展。经济新常态是新时期的产物,有着以下特点:首先,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由前32年年均9.9%的增速转为年均增速控制在7%—8%之间;其次,不断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其三,由服务业发展和创新驱动逐步替代原有的要素与投资驱动;其四,在新的形势下会面临更多未知的挑战。
二、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一)四川省旅游资源概述
四川省是一个旅游业相当繁荣的省份,拥有数量可观的旅游资源,不论是自然风物乃至风土人情均可以寻觅得到。四川省现存有五处世界性的遗产景观,成为当前我国具有遗产景观数量最多也是最为完备的省份。拥有10处国家5A级景区,还有四姑娘山旅游景区等4A级景区九十多个。有12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世界地质公园、3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5处自然保护区、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除此之外仍有五百多处省级旅游景区。四川省也是一个文化旅游的大省,是摩梭文化、藏羌文化、康巴文化、彝族文化等独特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三国文化、巴蜀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区,川东地区更是朱德、邓小平、陈毅等新中国伟人的故乡,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四川省还具有各种形式的节日旅游,如彝族农历六月的火把节、自贡的灯会、汶川的车厘子采摘节、川南苗族的踩山节、各地春天的樱花节与夏天的荷花节等等。四川省还在大力投资建设各种旅游项目,将来四川省可以旅游的景点会越来越多。
(二)近几年四川省旅游产业收入数据分析
旅游业在近几年来取得了傲人的业绩,由于涉及交通、餐饮、住宿、游览、购物、娱乐等多个行业,旅游业的发展势必能够促进有关产业的不断完善与进步。通过相关资料数据显示,2013年我省接待游客4.8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30.04亿元,增长了18.6%,对我省GDP的贡献值高达11.09%,在服务行业中占20.5%。2014年全年我省接待游客5.35亿人次,增长了10%,实现旅游收入4891亿元,增长了26.1%,对我省GDP的贡献值更是高达15.1%,在服务行业中占21.59%。2014年旅游业就业人数为406.54万人,增长了7.89%。2015年我省接待游客5.8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高达6210.52亿元,增长了27%,对全省GDP贡献值达到16.8%,继续领跑服务行业。2016年我省计划实现旅游收入的目标高达7200亿元,相信在国家和省政府的带领下我省必然能实现这一目标。
(三)四川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虽然我省这几年来旅游业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但目前仍有几个突出的问题存在:
1、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与宣传不足。四川省虽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根据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现阶段还不能称之为旅游强省。除名胜古迹及自然景观、少数民族习俗文化旅游外,我省还有着众多的中小旅游景点未能开发,比如有着“小峨眉”之称的泸州市的画稿溪,植被丰富,更是有着活化石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树木在我国最大的分布地区,既可垂钓野营,也可夏日避暑,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开发与宣传,本地游客数量都非常有限。类似的中小型景点还有古蔺县的黄荆老林、叙永县的丹山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祠、大黑洞景区等等,都是风景优美但开发与对外宣传不足的景点。
2、旅游品牌打造不足导致省外吸引力不够。四川省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虽说每年都能吸引众多游客,但相对于其他几个旅游强省来说对省外游客的吸引力相对不足。四川省虽有着独有的川蜀文化、熊猫基地文化、藏羌彝文化、川南酒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三星堆青铜器文化以及九寨沟黄龙峨眉山旅游景区等旅游品牌,但我省对旅游品牌的打造还不足,对外省游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如果能将这些品牌再加以打造与包装,再将这些品牌推广出去,相信一定能吸引更多外省的游客,从而增加我省旅游业的收入。
3、四川各市之间的合作联系不足缺乏联动效应。四川省跨市的旅游景点关联不足,目前四川省规划好的可进行多日旅游的路线还比较少,并且这些旅游路线包含的只有几个川内几个主要的景区。主要是九寨沟阿坝黄龙一线,峨眉山乐山一线,成都广元一线等几条路线。这些旅游路线不能把那些不出名的小景区并入进来,这样虽然看上去一些景区得到了一定的联系,但没能使不同市的景区真正的联动起来。因而不能更好的发挥四川省各市各自的旅游资源,也不能让入川旅游的游客真正的感受四川景色的优美,不能真正的感受四川地貌的多样性和四川各地的风土人情。
三、如何促进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与完善
为了四川省旅游业可以取得更好的进步与完善,所提出的对策与建议如下:
(一)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生态旅游是各个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省所重视与大力发展的产业。生态旅游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总的来说是要在兼顾旅游业和旅游区域经济的基础上,对环境、资源与经济进行协调发展。四川省的生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因位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物景观非常丰富,已经建立动植物和湿地自然保护区一百二十多个,以及多个珍稀动物栖息地/保护区。同时地文生态景观、独特的河域生态景观、气象气候生态景观、人文生态旅游景观等都独具特色,这些资源都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生态旅游的发展,要做到涵盖内容的多样,要完全体现出生态区农林牧副渔等多个方面的联合开发,将强这方面的规划建设。要将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进行分离,积极招商引资鼓励支持民间资金进入旅游产业。加强生态旅游产品规划与完善,关键侧重于构建多个生态旅游片区,如川西片区的高原高山生態旅游片区、川南特色自然地貌生态片区、川东丘陵生态旅游片区、成都平原生态旅游片区及川北中低山生态旅游片区。再者就是要多对生态旅游路线进行有效的规划建设,打造多条生态旅游路线,加强规划路线一带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积极改善沿线的交通运输状况。同时对生态环境不太乐观的区域展开保障性开发,以此来维护所在地的自然环境,进一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
(二)加强四川省旅游品牌打造,把四川旅游品牌推向世界
四川省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所在地,具有特色鲜明的川蜀文化,川蜀文化旅游是四川省所具有的独特性的一个旅游品牌,更深层次地对川蜀文化旅游品牌进行完善与优化,势必可以使得更多的国内外旅游爱好者前来参观。积极对川南泸州和宜宾两座酒城酒文化品牌打造,泸州和宜宾是国内多种名酒的重要产地,加强对酒文化品牌的打造能吸引外来游客前来体会酒城的独特酒风和酿酒基地的独特景观。四川还是古代文化名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故里,也是近代开国元勋朱德、陈毅和第二代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故里,还有川西藏羌彝特色文化,因此加强四川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吸引外来游客来川体会传统文化与红色旅游文化与特色少数民族文化风情。还要积极打造大成都大峨眉大九寨这三大世界旅游基地,重点建设为三大世界闻名旅游品牌,并利用发达的网络加强对四川省所打造的旅游品牌推广与传播。
(三)加强各市之间的合作与联系
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各市政府不要固步自封,要加强与其他市的联系与协作,共同开发各市尚未得到开发的旅游资源,积极规划一些跨区域的旅游路线,共同加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把各市的旅游业联动起来,加强各市旅行社的合作,共同提高四川省内旅行社的竞争力。各个旅游景区要加强特色产品建设,如加强各种土特产开发或者开发一些旅游纪念品,从而带动各市区旅游产业收入。
参考文献:[1]曾纪发,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几点思考,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4
[2]罗丹,曾建明.四川景区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科学与财富,2014
[3]王毛毛,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探析,2011
[4]黄燕,任燕,李勇,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研究,西南财经学院学报,2015
[5]党箐欣,生态脆弱地区的特殊旅游环保模式研究,商情, 2015
[6]成都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2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四川省级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研究”(项目编号:201513671008)的阶段性成果,系成都文理学院院级课题“经济新常态下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研究——以四川省为例”(项目编号:wl2015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