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2017-03-23张赟王工一
张赟+王工一
【摘要】针对高职通信类专业《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的特点,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电路分析 通信电子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33-01
一、目前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作为高职信息通信类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主要包括《电路原理》与《通信电子技术与实践》等课程的内容,在新生第一学期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电子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与通信岗位相关的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为后继相关通信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通信、电子相关工作打下相应的基础。本门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确定是以通信系统及终端设备的检测调试、维修岗位,以及中小电子类企业的产品开发岗位对电子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为依据。可是要在《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中将通信电子技术领域电路知识系统整合并完全传授给学生还是很有难度的,因为毕竟学生的层次不一样(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在高中的专业是电子技术相关的,其他3/4以上的学生的电路知识起点几乎为零),课程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我们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二、教學内容和方法改革举措
1.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选取
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必须、够用”为基本指导原则。课堂教学不拘泥于教材,而是以产品介绍和制作为依托,从知识、能力、情意三个层面达成教学任务。知识目标包括: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常用设备和器件、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相关的定性分析和定量估算方法。能力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电工、电子技术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具有一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调整教学方法
应用启发式教学、与学生互动式课堂讨论和qq或网上教育等方法,加强教与学的信息交流,启发学生联系所学知识点,培养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触类旁通的类比法,生动活泼的讨论法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对于经典电路的相关的知识点,拍制成微课,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外自学提高。
使用电路仿真辅助设计软件如protel,multisim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内容,编制演示程序,通过图、文并茂和交互操作的形式,使得课程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
1.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注重项目电路板等课程资源和照片、录像等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上传本课程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项目案例及相关的参考资料、辅导资料,便于学生查阅和自主学习;同时,利用学校的“行之虹”空间,建立题库练习和自测系统,便于学生练习和自我测试。
3.注重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产学合作,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为学生增强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4.鼓励学生开展电子技术创新活动
建立开放式的学生电子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电工高级证等的考证活动,并投入教师力量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培训,促进电路、电子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标准要求。
四、考核模式改革
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加强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并结合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设计,确定本课程全面、综合的教学评价机制。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平时纪律、主动性、知识掌握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全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理论考核和项目考核三部分:
1.平时考核要体现评价的多元性,以教学过程中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为主,包括作业、考勤、学习态度是否积极等,建议比例为占总分的10%。
2.通过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情况,建议比例为占总分的30%。
3.项目考核可以采用每人完成项目的方式进行,按照项目完成情况、个人报告或答辩进行评定,建议比例为占总分的60%,其中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20%,“电子幸运转盘”、“收音对讲机”两个项目各20%。
通过这种技能和素质并重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在训练相关技能的同时,自觉加强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等基本素质的养成。在教学评价时,还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
五、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路分析与制作》教学课时减少,同时又要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改革,从而使学生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华,王海燕,狄敬国.电子技术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
[2]张琰.基于“微课”的《电路》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5(22).
[3]陈晓艳,李永亭,董朝轶.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电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5(15).
[4]杜德银.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改探索[J].科技信息,2012(6):237.
[5]李界华.提高电子电工教学效果有效途径的探讨[J].机电信息,2010(1 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