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长城挡狂澜
2017-03-23赵冬梅
赵冬梅
凛冽寒冬,甫一进入药厂大门,就看到一个笑容如明媚春光的大姐出来迎我——温婉,是我对张云艳的第一印象。
在机器轰鸣的车间,我们找到一处安静的所在。车间的同事热心地为我们搬来座椅,贴心地放上坐垫。我感激这温暖的举动,张云艳笑着说:“同事对我都特别好,就像家人一样……”
是的,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张云艳已在乐泰药业工作了十多个年头,同事相处多年,就如亲人一般。而她从打扫卫生开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完成了身份从操作工、班组长、质监员、工艺员、车间副主任到车间主任的华丽转变,职业成长轨迹清晰又让人敬佩,小小的身体,竟蕴藏着如此能量,高中未毕业的她,硬是用坚持和不服输,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前行中拨云见日听花开
出生于望奎县卫星镇的张云艳,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却也只能维持温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放弃学业,毅然离开家乡来到省城打拼。在同学的介绍下,来到了乐泰药业,做一名普通的操作工,那时她的工作是将提取精制区的瓷砖地面清洁干净。当时一起来的有5人,开始时大家都能按时在岗,但1个月后,同事们就开始有抵触和懈怠的情绪,“打扫卫生这种活干多干少都行,领导也看不见,但我认为做好本职工作是一名员工应有的义务和责任。我是从农村来的,没有优越的资本,我不能偷懒。”就这样,张云艳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领导看在眼里,凭着她这种执着认真的劲头,3个月后,张云艳便直接被提拔成精制班的班组长。
然而,成为班组长,一起来的同事却不服气,质疑声不断,“这么短的时间就升职,觉得我又不是学制药的,还没有学历,凭什么当班组长啊?”原来融洽的同事关系一下子变得紧张了。大家把这种情绪也带入了工作中,散漫,甚至是对抗。明明一上午就能完成的活,还没到中午却都不见了人影。张云艳为此也哭过鼻子,但收拾好心情,她便默默地在下班后留下来,把剩下的工作做完。以身作则,用真心换彼心,在领导一次次对本班组工作提出表扬后,同事们终于解开心结,开始积极配合她。
“随着产品的不断更新,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我感觉越发吃力。我意识到光有力气和热情是不够的,没有知识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我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成为医药行业的行家里手!”于是,张云艳自费先后拿下专科和本科的文凭。
2005年,因工作表现突出,质量部的领导很是欣赏她,提拔她去质量部做QA,由工人层级跨越成为管理人员。当天,车间主任找到她,让她推荐一个接替自己的班组长人选。参考能力和学历,她倾向于班组里的一个男孩子,而在感情上,她该推选自己的一个好朋友,但最后,在情感和责任的天平上,她倾向了责任。得知结果的朋友为此和她大吵一架,她静静地听着,没做任何解释。
那时她干的活是中药提取物黄芩苷、灯盏花的精制工作,两者的有效成分遇铁变成绿色,氧化物变成黑色,所以操作过程中一双手总是黑黢黢的,中午吃饭时都不敢吃馒头,怕同事笑话。但她热爱这份工作,不挑不拣,一直专注地做一件事,不随着职位变化思想浮躁。
2006年,张云艳开始负责大输液车间的工艺管理工作,跟踪生产。工人早上5时配剂,她就与对方一起操作,而非其他工艺员那样只在旁盯着。“比如葡萄糖酸锌都是白色粉末,但是细度都不一样,不能只看表面,我会用手摸摸。工人称完,我还要再称一次,进行确认。”她认为,只有精益求精,凡事往里伸入一下,比别人多想一步,多做一些,才能获得经验、得到提升。而只有对工作特别熟悉,才能发现问题、追本溯源,从而替公司解决问题。“别人可能是差不多就行,但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我从小性格就是如此。”
2012年,张云艳接手管理药品车间12个剂型、43个品种、7条生产线的生产。刚接手时,领导问她:“你愿意收拾一个烂摊子,还是愿意带一个成型的团队?” 她的回答是:之所以烂,才有我的存在,我愿意承担。她的内心非常坚定,认准了,就去拼,印证了那句歌词:爱拼才会赢——那时车间有60名操作工人,一半是新人,在她没有管理药品车间之前的那一年,有30多人离职,而人员的不稳定,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质量问题上升了30%。她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稳定人员,不强加工人生产任务,在有重要任务需要加班时,提前通知员工,让其安排好家里的一切事情后,在身心愉悦没有负担的情况下来工作。而且加强科学管理和对员工的关心、关怀和尊重。2013年,药品车间只有3名员工离职。人员稳定了,生产效率提高了65%,大大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
而当下,这个车间已经形成了7条生产线、5大班组。这是5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团队,在有生产任务时,班组长就能组织生产。
披荆斩棘 共赴未来
路虽远,行则将至。而性格特质,往往决定了路有多远、亦或能走多远。说到人生信条,张云艳淡淡地笑了,说:“那就是始终坚持如一。我没有太高太大的目标和追求,也没有豪言壮语,就是本着一个信念,长期坚持……”马云曾说:在一个聪明人满街乱窜的年代,稀缺的恰恰不是聪明,而是一心一意,孤注一掷,一条心,一根筋。正是如此,张云艳十几年如一日,干一行爱一行,敢于吃苦,敢于挑战,终究会有回报。
而她长期坚持的,还有读书的好习惯。尤其在车间主任的位置上,在引导、团结员工时,更要讲究方式方法。张云艳擅于学以致用,“有些员工本身学历低,又不爱改变自己。我就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上大學、有素养吗?如果希望孩子成才、成为优秀的人,就要先从改变自己的修养和职业素养开始。大家都期望孩子好,所以我就从这点入手劝诫他们,效果很好。”用她的话说,不希望员工“哭喊”着把活干出来,而是轻松愉悦的。通过诸多努力,她带领的团队充满活力,大家相处得非常愉快。
而说到职业生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张云艳高兴地说,那自然是下属晋升时,“一些低学历的员工,比如灯检岗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转为内勤、去化验室或者做统计管理了,看到类似的转变真的很开心。”虽然新人的到来,可能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存在质量风险,但她希望手下的员工都能靠自己越走越好、实现人生价值。
对员工,对药厂,张云艳倾尽全力、无悔付出,但对于年迈的老父母,张云艳却愧疚不已:在干生产工作的十几年里,她只回去过3次,她想为父母争光,成为他们的骄傲,却失去了陪伴父母的光阴。说到这儿,她眼泛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