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劳模周炳森的无悔人生

2017-03-23盛云霞

北方人 2017年2期
关键词:云山养牛母牛

盛云霞

他夜以继日地忙碌在工作岗位上,用真情和奉献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始终把养殖户利益放在首位,把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牢记心间;他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真正的伟大,都来源于平凡”。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周炳森,一位工作在黑龙江农垦云山农场畜牧生产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

心装事业

1984年,自学成才的周炳森被云山农场聘任为连队兽医员,从此,他在自己热爱的畜牧站线上一干就是30多个春秋。经过多年刻苦努力钻研,加上不断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周炳森熟练掌握了畜禽的饲养、防病、治疗、配种、接产等兽医学知识和技能,成为云山农场畜牧站线的行家里手。

1994年,奶牛养殖业越来越不景气,农场很多养牛户纷纷卖掉了自家奶牛,另谋生路。周炳森所在的连队奶牛存栏数由原来的120头直线下降到36头,成年母牛存栏也只剩下了12头。周炳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第二年,农场出台了一系列奶牛养殖优惠政策,养牛户们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看到这一切,周炳森的心里乐开了花。他主动当起了义务宣传员,走家串户向连队职工宣传奶牛养殖的前景和效益,鼓励大家继续养牛。但养牛户们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实际困难:一是没有资金,二是没有牛源。针对这一现状,周炳森多方筹集资金,向亲戚、朋友借款30多万元,一个人往返于鸡西、宝清等地为养牛户们联系购买奶牛。每次外出,差旅费由他自己承担不说,周炳森还拍着胸脯向养牛户们承诺,他帮助购买回来的奶牛,如果出现疾病、不产犊等问题,责任全部由他来承担。经过40多天的奔波劳碌,周炳森为连队16户养殖户义无联系购买了130头优质奶牛。连队的养牛事业随之风生水起,大家都说这是周炳森的功劳。

东山再起的养牛业,使周炳森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也让他对养牛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识:为什么市场波动会对养殖行业带来如此大的打击?主要原因就是奶牛养殖方式过于落后,产奶量不高,品质不够好,低于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够强,如果不突破这个瓶颈,类似的问题一定会再出现。周炳森开始走访养殖户,主动向他们传授舍饲养殖方法,但是他的科学养殖技术没有得到大家认可,养牛户们还是墨守成规,相信传统的放养方式。看到这样的局面,周炳森决定亲身实践,用事实说话。

1997年,周炳森和妻子商量后,从外地买回3头奶牛,他在自家挖青贮窖,当年打青贮约20吨,因为青贮料气味酸香,能刺激家畜的食欲,对奶牛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增加产奶量。一年下来,周炳森没放过一天牛,但他养的奶牛却创下了农场养牛史上产奶量最高的记录。事实胜于雄辩,看到周炳森的成功,职工们也纷纷投入到奶牛舍饲的行列当中。

心贴百姓

作为一名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老党员,周炳森始终把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当做自己的职责,30多年来,农场养牛户家中几乎都留下过周炳森义务服务的身影。

2004年春天,农场一位养牛户打电话找到周炳森,告诉他自家一头刚产完牛犊的母牛,在过木板桥时乳房被木头断茬划伤了,请他赶紧帮忙医治。当周炳森赶到现场时,母牛因失血过多已经开始出现肌肉抽搐、眼窝下陷的症状,眼看就快不行了,牛主人在一旁心疼得直掉眼泪。周炳森见状,一边迅速对奶牛采取强行输液,一边躺到奶牛身下进行施救,因为奶牛刚产完犊,水肿得厉害,经过抢救挤压,受伤后刚扎好的血管又被撑开,喷射出来的血把周炳森的头发和面部全染红了,受伤的母牛还差点儿把他踩伤。在一旁的牛主人对他说:“炳森,算了吧,这牛咱不救了,这要是不小心伤了你可咋办?”周炳森安慰道:“放心吧,没事,我有经验!”就这样,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奶牛的生命终于保住了。在场围观的养牛户们都被这一幕感动,纷纷对周炳森竖起了大拇指。

周炳森当兽医员几十年,早已习惯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一天夜里,一位养牛户家的奶牛突发肿毒病,周炳森二话没说带上药箱赶了过去,为奶牛及时输液服药。因为医治及时,奶牛转危為安了,可忙碌中的周炳森不慎被牛踩伤了脚,等他被送回家时,脚已经肿得像个大馒头。妻子心疼地埋怨他:“你这么卖力图个啥,工作差不多就行了呗。”周炳森笑笑说:“差不多哪能行?咱得对得起父老乡亲的信任!”

心存高远

2010年3月,周炳森被农场任命为奶牛小区主任,他知道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帮助管辖区养牛户解决实际困难,他积极为缺少资金的养牛户担保贷款,解决他们的资金问题。他亲力亲为,随叫随到,并做好“传、帮、带”工作,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单位新分来的大学生。在周炳森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云山农场畜牧业经济效益逐年上升,奶牛受孕率达100%,奶牛平均单产由原来的4吨提高到5吨。

作为一名基层畜牧工作者,从最初的散养奶牛,到如今的科学舍饲,从粗放型经营,到精细化管理,从自营经济式独户饲养,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规模养殖,30年来,周炳森见证了云山农场畜牧业的挫折、发展、崛起和辉煌。“成名”后的周炳森,面对从各地雪花般飞来的聘书和优厚待遇,他每次都是婉言谢绝。每当朋友们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样犯傻时,周炳森总是笑着回答:“不是我傻,是我真的离不开这片土地,因为我的根在这里!”

猜你喜欢

云山养牛母牛
两头牛的命运
云山梅咏
养牛伯脱贫纪事
肉牛繁育改良技术要点
母牛难产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头牛所见到的明亮
生日
爱别离
爱别离
赵学敏书法作品《五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