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教学法在第二外语(德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3-23侯沛沛
【摘要】英语和德语同属于西方日耳曼语系,两种语言在语音、词形、语义、句法等方面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因此上,英语对德语学习能够产生“催化”和“干扰”作用。从认知心理学来说,即英语对德语学习会产生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 因此在德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迁移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德语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第二外语 德语教学 迁移教学法 正负迁移
【课题项目】本项目是西安翻译学院2016年校级教改项目“迁移教学法在第二外语(德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16B02。
【中图分类号】H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75-02
“迁移”,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某些经验和学习的结果,对以后进行的其他学习所产生的影响。Odlin对语言迁移理论给出的定义:语言迁移是由目的语和先前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1]根据这一定义迁移不仅仅是指传统的迁移研究中所指的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影响,它还指学习者已经习得的任何其他语言的知识对于新语言习得的影响。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所谓正迁移就是先行学习A 对后续学习B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反之,如果A干扰和阻碍了B,就叫作负迁移。英语和德语同属于日耳曼语系,二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良好的英语基础和学习方法可以有助于德语的学习。在学习德语之前,英语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已经形成的英语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会影响其德语的学习,这就是英语迁移作用在德语学习中的体现。在日常的德语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有目的、有步骤、有条理地利用正迁移作用,同时有目的地避免负迁移作用,学生对于德语的学习便会事半功倍。
因此,本文将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阐述英语对德语的正负迁移作用,以便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更好的运用教学迁移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语音方面
1.正迁移
英语和德语都起源于拉丁语,德语除了拥有和英语共同的26个字母之外,还拥有特殊的字母?,?,ü和?。从音素上来看,英语音素有48 个,而德语只有42个。从发音特点上看,英德两种语言的元音都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元音的发音特点也基本相同,德语的双元音较少,大部分都是英语中学过的,因此较容易掌握。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及声带活动,也是基本相同的。因此上,英文功底较好的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英语语音知识就很容易掌握德语字母的读音。在本人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变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r的读音较难把握。德语的变元音在英语或母语的汉语拼音中都没有的音,部分学生在发音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在练习时要求学生认真体会唇型和舌位。辅音小舌音的r的發音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可以通过多渠道让学生加以练习,如观看视频,或让学生漱口的时候通过水流来练习这个小舌颤音。
2.负迁移
正因为德语与英语有很多共同的音素,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很快掌握发音技巧,另一方面英语的发音容易对德语发音形成干扰。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英语中没有的德语音素要比英语中有的音素掌握要好。常见的英德共有的但发音不相同的字母有以下情况:
元音:① Name 英: [neim] 德: [namэ]
② Bus 英: [bΛs] 德:[bus]
③ China 英: [t∫ainэ] 德:[?i:na]
④ Gold / gold英: [gэuld]德:[g?lt]
辅音:① was 英:[w?z] 德:[vas]
② Sport 英:[sp?:t] 德: [∫p?t]
③ China 英: [t∫ainэ] 德:[?i:na]
④ rose 英:[rэuz] 德:[ro:zэ] (小舌音)
此外,读德语时要注意克服英语重音的错误影响。因为英语单词的重音多在第二个音节上,而德语单词却主要是在第一个音节上。[2]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吞音,连读的情况,这些发音规则都是受英语发音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英语对德语的负迁移作用,教师要在进行相关教学时对两种语言的异同给予总结,比如,把两种语言的不同发音分组,然后通过对比进行重复练习。
二、词汇方面
1.正迁移
因为英语和德语同属于印欧语系,所以他们在各自词汇的构成和发展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由于德国和英国都曾接受基督教思想、古希腊罗马思想、人文思想等,在许多方面都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两种语言都吸收了许多拉丁语、希腊语和法语词,在宗教、思想、哲学、军事、管理、科学技术等领域具有许多共同的文化语言词汇。在德语常用的5400 个单词中,和英语完全相同的占了7. 21%,可认知的部分相同型占了15. 19%,相似词累计达22. 40%,[3]更有人统计,英语和德语相同相近的词不下8000个,[4]从以上数据来看英语在德语的学习中会发挥不小的促进作用。
此外,英语对德语的影响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进入德语, 使得德英词汇外形上多有相似。如有些德语和英语前缀的意思基本一致,例如un-表否定;in-表无,不,非法;anti-表反对,抗;bi-表双的;de-表除去,否定;dis-表相反。比如德语词尾t?t, bel, tur, ell, sch, ie, k就分别对应英语词尾ty, ble, ture, al, sh(cal), y,c等。而在日常使用的德语词汇中,存在许多与英语相同或相似的词汇,例如:
名词:April&april 四月 Computer&computer 电脑
Taxi&taxi 出租车
形容词:cool&cool 冷静 modern&modern 现代的
total&total 完全的
动词:studieren&study 学习 existieren&exist 存在
dominieren&dominate 支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和德语中存在大量相同和相似的词汇,学生在学习德语词汇的时候,“忘掉英语学德语”思维模式是不可取的,教师在授课时要有意识的去总结,归纳两种语言的相似之处,从而促进英语对德语的正迁移作用。
2.负迁移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德语二外学习者受英语学习的影响,经常会忘记德语的名词无论在句中什么位置首字母都要大写的规则,而将德语人称代词单数 “ich”在句中经常第一个字母大写,原因在于受到英语负迁移的影响,即英语中第一人称代词单数“I”始终都要大写。英语和德语中也有些单词,虽然书写完全一致,但意思却大相径庭,学生很容易望文生义,混淆使用,类似这样的词汇,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提醒,避免学生在学习德语时因为先入为主的英文意思,而错误的理解了德语单词的意思。
三、语法方面
1.正迁移
从语言迁移角度来看,汉语和德语分属汉藏和印欧两大语系,两种语言距离较远,而德语与英语同属印欧语系,所以在德语学习过程中英语的迁移作用要比汉语明显。语法层次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这就是说语言的结构是由低层到高层建筑起来的。英、德两种语言语法结构的构建方式极为相似,都是以词素—词—词组—分句—句子的方式构建起来的,且每个层级的构建方式也十分相似。[5]如英语和德语的过去时都是将句中动词变成过去式,而完成时都是“助动词+过去分词/第二分词”的形式。英语和德语的一些动词都可以支配两个宾语,两种语言比较级用法也基本一致。以英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为例,英語情态动词must相当于德语情态动词müssen,shall对应sollen,will对应wollen,can对应k?nnen,may对应dürfen。
德语和英语的情态动词都有主观和客观用法,以情态动词müssen和must为例:
①表客观用法,müssen和must都有“必须”的意思
例:你必须起床。英:You must wake up. 德:Du musst aufstehen.
②表主观用法,英语的must和德语的müssen都表示肯定的、较为有把握的推测,意为“一定;肯定”。
例:他一定在家。 英:He must be at home. 德:Er muss zu Hause sein.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和德语在语法方面存在很多的相似关联性,如果学生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相似性开展语际的比较和对照,让学生能够发现已有的英语的语法知识对德语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从而促进英语正迁移的发生,德语学习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负迁移
由于英语中除了表示强调和以 “only、neither、nor、never”等开头的句子是反语序外,其他的句子都是正语序,而德语中的语序相对灵活,宾语、时间和地点状语、情况说明语都可前置构成反语序,德语动词始终处于第二位置。许多德语学习者在语序方面经常会犯错误,并且不能正确的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子意义。例如:Meine Schwester m?gen meine Freunde nicht.(我的朋友不喜欢我的妹妹);Seinem Vater schenkt Peter ein Buch.(皮特给他爸爸送了本书)。在这两个句子中,动词m?gen和schenken支配的宾语都前置构成反语序,许多德语学习者如果找不出句中的主语和宾语,不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而按照英语语序的思维进行翻译,很容易理解成“我的妹妹不喜欢我的朋友”和 “他的爸爸给皮特送了一本书”。而在日常的德语交流或写作中,诸如此类句子“Am Nachmittag ich habe keinen Unterricht”或者“Er nicht m?chte gehen.”会经常出现,原因在于英语的负迁移在起作用。
一些德语学习者也会根据英语的一些语法结构创造一些错误的语法现象,例如:
诸如此类的现象都是英语对德语产生的干扰,德语学习者一味的套用英语的语法固有模式,导致英语负迁移作用的产生。
四、结语
语言学家Lado认为,语言迁移现象是语言习惯中的主要障碍,主张在教学中通过语言对比,促进正迁移的发生,防止和纠正负迁移。基于英、德两种语言存在的种种相似与不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英德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促进英语正迁移的作用。教师同时也要认识到负迁移的客观存在性,尽可能的消除由于两种语言的共性产生的相似感,从而忽略潜在的负迁移的影响,避免干扰性错误的产生。教师在利用迁移教学法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自己对英语正负迁移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Odlin,T. 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杨淑玲,张鸿刚:德英汉对比分析对德语学习者的作用,《西北工业大学学报》[J],2009(03)
[3]李继烈,刘冰,陈芙:浅析英语对德语学习的正负迁移作用,《黑龙江科技信息》[J],2011(15)
[4]郝雁南:德语与英语的一些关系,外国语文[J],1987(04)
[5]刘娟:论英语德语语法层次结构构建的相似性,《内江师范学院学报》[J],2009(11)
作者简介:
侯沛沛,西安翻译学院亚欧语言文化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