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众阅读的“碎片化”趋势与公共图书馆的应对之策

2017-03-23王芳

南北桥 2017年5期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公共图书馆

王芳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众阅读出现的“碎片化”趋势、“碎片化”阅读的特征以及其对公共图书馆产生的影响,面对新情况,公共图书馆应该从读者服务、文献资源建设等方面采取新对策,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 公共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26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从古至今都伴随着我们。随着阅读载体的几经更改,阅读方式也不断改变,而今已经进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在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大众原有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人们的阅读呈现出“碎片化”趋势,“碎片化”阅读从初露端倪到愈演愈烈,现在已经逐渐成为被大众广泛认可与接受的一种与“新媒体”紧密结合的数字化阅读方式,作为传统大众阅读重要提供者的公共图书馆应该如何面对这一新现象呢?

一、大众阅读的“碎片化”趋势

(一)大众阅读的“碎片化”趋势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每年都會进行国民阅读调查,并向媒体大众公布调查结果,综合2015年4月发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和2016年4月发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可以对“新媒体”形势下,国民大众阅读呈现出的“碎片化”趋势略窥一斑。

首先,数字化阅读方式比重增加显著。数字化阅读方式即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2015年的相关统计显示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的58.1%上升了5.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比重增加显著。

其次,手机阅读成年国民接触率超过50%。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表示,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特别是手机阅读发展迅速。调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分析发现,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略有下降。其中增长最为突出的是手机阅读和微信阅读。调查显示,有51.8%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33.82分钟。此外,有34.4%的成年国民在2014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而在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六成(66.4%)的人进行过微信阅读。聊天、查看朋友圈这两项活动是成年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选择比例均超过80%。而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也是很多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看新闻、阅读朋友圈中分享文章、阅读公众订阅号发布文章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2.9%、67.1%和20.9%。“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再次有所提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了一小时,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2.63分钟,较2014年的14.11分钟增加了8.52分钟。

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在“新媒体”风行的今天,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相比风头更劲,在数字化阅读的“大家庭”中,手机阅读是翘楚,手机阅读者中有超过六成的人进行过微信阅读,聊天、查看朋友圈就是成年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这表明,许多人的阅读方式就是利用一部手机在闲暇时间获取资源,即: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由此我们虽然不能断定“碎片化”阅读占据了主流,但“碎片化”阅读的趋势却不能忽视。

(二)“碎片化”阅读的特征

“所谓‘碎片化阅读,一方面是指读者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终端进行的不完整、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另一方面是指读者阅读的是短小的片段式内容,也即:随时可终端的零碎化、片段化、非结构化阅读内容。”[1]此外,“碎片化”阅读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阅读内容的碎片化。“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呈零散性,一方面,阅读内容只言片语,不成系统。另一方面,内容主题涉及广泛,不受限制。究其原因,“碎片化”阅读内容多来自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这类“新媒体”上信息的发布简单随意,任何人只要遵守法律、乐于分享就可以阐发自己的观点,这些五花八门的“观点”决定了其零散性的特点。

第二,阅读时间的碎片化。“碎片化”阅读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的碎片化,人们利用工作、生活中的零碎时间进行阅读,传统阅读通常需要人们利用专门的时间聚精会神的进行阅读,以保证阅读内容的连续性,而“碎片化”阅读内容的零散性决定了其阅读时间的随意性,任何时间都可进行阅读。

第三,媒介的碎片化。一方面是指硬件的“碎片化”,阅读的载体从手机、pad到阅读器不一而论,在任何移动设备上都可以进行阅读。另一方面是指,在互联网、手机等这些新兴媒体的带动下飞速发展的与阅读息息相关的软件的“碎片化”。比如,微博、微信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与微博、微信相类似的软件如过江之鲫,人们面对将是更加宽泛的选择和海量的信息。

二、公共图书馆的应对之策

(一)“碎片化”阅读趋势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

与其说是“碎片化”阅读趋势对公共图书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如说是“新媒体”更为准确。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告诉我们媒介技术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明确地展示了信息传播活动对技术的依赖性。传播媒介早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载体工具了,在进入数字时代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正在慢慢被改变,移动阅读时代正在到来,“碎片化”阅读趋势正说明了此问题,海量的信息,便捷的获取方式,直接感官冲击的阅读效果,个性化的阅读环境,阅读的交互性等都是传统纸质阅读所不及的,这些都对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挑战。

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始出现纸质图书利用率低,文献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现象。浙江绍兴图书馆副馆长廖晓飞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从2011年到2014年,我们馆每年新增图书8万到10万册,可是读者对图书的利用率却没有明显增加。不少书编码入库后,就开始“睡起了大觉”。除此之外,“碎片化”阅读也对读者服务、文献资源建设等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二)公共图书馆的应对之策

新的阅读形势给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的调整服务策略,大胆创新,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一,继续坚持开放性与公益性原则。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表示:“公共图书馆应当随时可让人到馆,它的大门应当向社会上一切成员自由地、平等地开放,而不管他们的种族、肤色、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地位或者教育程度”。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08年通过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承诺: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以公益服务为基本原则,以读者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图书馆在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提供人性化、便利化服务,致力于消除公众利用图书馆的困難,保障社会弱势群体获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这几年,“碎片化”阅读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飞速发展,然而残疾人、老人、儿童和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由于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能在“新媒体”中平等的获取资源,因此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和公益性保障了这类特殊读者阅读和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确保了社会全体公民能平等、自由的享受阅读的权利。

第二,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新媒体时代,人们面临多元的选择,公共图书馆如何让读者把图书馆作为自己阅读的首选,公共图书馆一定要提高图书馆吸引力,牢固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例如注重阅览室的采光、布局、摆设等,力争给读者营造舒适、优雅的阅读环境,让读者有好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避免因循守旧,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读者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手段。例如,利用微信公众号来宣传图书馆的读者活动,进行新书推介等,利用微博进行读者答疑等。

第三,突出公共图书馆作为市民文化中心的职能。关于公共图书馆,现在通行的说法是:“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自助和支持的,免费为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包括: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利资源和休闲娱乐。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不应再局限上述五种职能,应充分发挥其地缘、资源和场地优势,把自身打造成以图书馆基本职能为核心,集文化活动、娱乐休闲、学术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和现代化市民文化中心,改变公共图书馆在广大市民读者心中固有的形象。

第四,加强文献资源的建设。与“碎片化”阅读的内容相比,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公共图书馆传统纸质图书体积大、重量大等劣势也显而易见。为了克服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劣势,增强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公共图书馆应该在保证传统纸质文献资源的同时加大数字文献资源的投入,让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可以附着在读者的手机或其他移动阅读器上,实现读者“两手空空而来,两手空空而去”的便利性。

第五,广泛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一方面是宣传推介公共图书馆,提高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有效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让民众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信任图书馆,爱上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例如,可与社区取得合作,在社区举办小型阅读推荐活动,并向居民提供现场办证、现场推介图书馆资源,只有提高图书馆在社会中的认知度,才有利于进一步进行全民阅读推广。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大力宣传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期刊、网络等多种载体、多种途径,扩大全民阅读活动的影响,吸引和号召更多的社会民众参与其中,培育阅读风尚的养成,建设书香社会。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来与大众的阅读习惯息息相关,面对大众阅读出现的新情况,公共图书馆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关注时代的发展并作出及时的调整,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海胜利.新媒体时代的大众阅读与公共图书馆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第12期.

[2]孙梦嘉,金君.新阅读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现象研究.[J].戏剧之家.2015.第4(上)期.

[3]吴海珍.“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第3期.

猜你喜欢

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公共图书馆
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想象力都去哪了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的生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