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就喜欢破坏规则
2017-03-23王奕霖
王奕霖
有人说,中国盛产这样的不守规矩的脑残。
这种不守规章制度发生的新闻太多了,你百度一下,脑残数量多得惊人。
为啥是中国特产?!国外也有呀。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有一条旅游规则定,不按规定路线走,轻则罚款,重则出现生命危险公园概不负责。
以前有个美国游客在黄石公园游玩的时候,观景离开了观景区,掉进了旁边滚烫的酸性温泉水中,当场就死了。美国的舆论是,这叫不守规矩,脑残,死了白死。
这些全都发生在有清晰判断能力的成年人身上。按理说,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平时都不是脑残。
那是他们的脑子出了什么问题,让他们在某些时候变得脑残了呢?
人为什么会这样?!有些你明知道不好的、有危险的事情你却还要做呢?
理由特别简单,因为情绪、脑的刺激!
人的大脑喜欢这种刺激,快感,爽感,打破规则和限制带来的刺激。这种刺激对行为产生一种奖赏,进而刺激行为的再次发生。
规则感和限制是对人类自由随意为所欲为的天性的一种令行禁止,而对抗这种限制,会带来一种刺激。
这种刺激可以是一种即时满足感——比如看到信息回复一下别人的微信又发过来,即时关注的满足感,马上回复信息了解到对方说的内容中更多的东西,带来确定感的满足。
也可以是一种别人不敢但是我敢的比较心理产生的满足——比如,私自翻爬动物园的围栏跳进猛兽笼子里去挑衅动物。
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化反应,这些刺激会产生一股又一股的神经刺激反应,传递到人脑边缘系统的“愉快中枢“,这些刺激在传递神经质多巴胺,激活脑回路,形成一种情绪上的奖赏。
这种奖赏让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以前的行为,哪怕是不合规矩,哪怕是有危险。
你可以理解為这是人脑的Bug。
有意思的是,喜欢这种刺激的人在心智上恐怕跟孩子没有太大区别。
小孩子才会无视规则,不知分寸,喜欢冒险,行为更多地受到情绪脑的指导——什么事儿让我开心、快乐、刺激,我就做什么。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逻辑思维发展以前,心理机能(其实就是脑的功能)都是属于低级阶段的。
情绪的进化并不是让我们为所欲为,而是为了帮助我们在特定情境当中做出恰当反应,为了让我们懂得规则和限制带来的重要作用,懂得适当地牺牲掉生命本身的自由随意,可以换来对生命的保护,懂得在一定规则之内行为做事,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大的生命奖赏。
规范你的情绪化行为,提高理性思考能力,它真的关乎你的生命!
现实生活中,缺乏规则意识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些人轻视规则甚至无视法律,让规则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不相信吸烟会引发火灾,不相信闯个红灯会送了性命,不相信犯了罪就会被发现。然而一旦事发,后果是毁灭性的,我们不能存着侥幸的心理去触犯规则,须知,规则在规范行为的同时也是在保护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