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泽黑颈鹤保护区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变化及可利用食物的探究

2017-03-23张建军

绿色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黑颈鹤

张建军

摘要:指出了近些年来,在云南会泽黑颈鹤保护区,由于人类生产活动范围的扩张,使得黑颈鹤栖息地受到了严重挤压,迫使它们离开了长期生存的栖息地。不仅如此,黑颈鹤可利用的食物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会泽县黑颈鹤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基于此,深入分析了云南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黑颈鹤越冬栖息地的变化,并探究了黑颈鹤可利用食物情况,旨在为会泽黑颈鹤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黑颈鹤;栖息地变化;可利用食物;云南会泽

中图分类号:Q958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0102-02

1 云南会泽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变化

1.1 大桥片区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变化

就大桥片区而言,近些年来,人口数量持续发生变化,耕地资源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化,进一步增加了该地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由于农民不断开垦耕地,进一步减少了黑颈鹤栖息的草地、湿地面积。在大桥水库还未修建以前,该地人口稀少,可供耕地面积小,黑颈鹤能够到浅水沼泽湿地或者沟谷沼泽湿地进行觅食,大桥水库建成后,淹没了很多沼泽湿地,但是在水库淹没区域的平缓地段,土壤水位提高并经过长期演化过后又使得新的沼泽湿地出现。2004年,大桥水库进一步加固扩容,使得新发育的沼泽湿地再次被淹没,同时水位升高也淹没了部分耕地,其中就包括黑颈鹤原来的栖息地。因此,导致黑颈鹤栖息地一度退到村子边,而人类对黑颈鹤的栖息造成了很大的干扰,黑颈鹤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飞至保护区以外区域栖息觅食,造成保护区黑颈鹤数量急剧减少。

1.2 长海片区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变化

长海片区也是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该保护片区而言,在2003 年冬,海尾巴和狐狸洞一带的水塘均处于干旱状态,多数属于冻土区域,不利于黑颈鹤生存栖息。但近年来由于人类对原生森林植被的大规模利用,很多原生森林植被因此消失殆尽,经人工造林后,长海保护片区林地出现了自东向西的迁移,尽管耕地、林地转入转出,面积并未发生多大变化,但是黑颈鹤并未在森林或者视野不够开阔区域栖息,就说明黑颈鹤栖息地因此发生相应变化,从长海自西面向东面发生迁移。2008年,由于长海子水库堤坝发生渗漏现象,蓄水量有很大程度的减少,很多沼泽湿地因此干裂,对黑颈鹤栖息造成了不利影响,不得不另寻栖息地。

2006年,会泽黑颈鹤保护区从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金支持进一步增加,因此,会泽县开始在保护区内的草地或者废弃的耕地上种植牧草,能够有效提高植被覆盖面积,为黑颈鹤保护奠定基础。另外,会泽黑颈鹤保护区又规划恢复湿地,以改善黑颈鹤目前的栖息环境,使得其觅食地进一步扩大。一旦湿地得以恢复,黑颈鹤越冬栖息地也会随着湿地的增加而发生相应变化。

2 云南会泽黑颈鹤可利用食物研究

2.1 植物性食物居多且多储存于土壤中

调查研究发现,在会泽黑颈鹤保护区有植物根、嫩茎、种子以及无脊椎动物可供黑颈鹤食用,密度平均为 22.2个/m2。其中地面无脊椎动物2个/m2,地面植物种子、嫩茎数量往往因区域而异,基本保持0.7~7.3个/m2,土壤无脊椎动物平均最多13.7个/m2,最少6.6个/m2,土壤植物根、嫩茎平均最少有13.9个/m2,最多的时候能给高达 47.9个/m2。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会泽黑颈鹤可供利用的食物主要分布于土壤内,特别是植物性食物,占比超过50%,其中耕地土壤中主要是植物根、茎和种子等,就会泽目前实际而言,主要是马铃薯、蔓菁、冬子菜等农作物。

2.2 不同栖息地类型的食物储存量差异明显

在会泽黑颈鹤保护区,大量的食物往往储存于泥泞的湿地、耕地或者草地中,平均数量分别为 30.2只/m2、22.1只/m2和19.7只/m2,不存在明显差异,而在裸地上,竟不足5只/m2,同时,沼泽草甸实物量也仅有15只/m2的密度,与湿地、耕地或者草地存在明显差异。尽管泥泞湿地储存着大量的土壤无脊椎动物,但是这种湿地一般不存在植物根、茎、种子等食物,相比较而言,虽然草地土壤中不含无脊椎动物,但是却含有较多的植物根、茎和种子。而在耕地土壤中含有大量黑颈鹤可供食用的植物根、茎和种子,却很少有无脊椎动物,因此,就成为黑颈鹤在会泽越冬的主要食物来源地。此外,会泽黑颈鹤保护区沼泽草甸极少,很多都因为枯水已经处于干涸状态,很难为黑颈鹤提供食物。

2.3 不同栖息地储存食物的可利用性差异性显著

黑颈鹤作为一种鸟类,取食方式和其他鸟类无异,主要采取探啄食物的方式进行取食方式,具体来说,就是用喙或爪在某个点上进行挖掘,进而用喙进行啄食,因此,黑颈鹤的取食效率往往取决于土壤的紧实程度。就会泽黑颈鹤保护区而言,不同栖息地土壤紧实程度往往呈现出沼泽草甸>草地>裸地>耕地>泥泞湿地的顺序。在草地中植物根系往往是最密集的,土壤比较紧实,与耕地、泥泞湿地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而泥泞湿地区域土壤的紧实度往往是最低的,这与沼泽草甸较高的土壤紧实度形成鲜明对比;对于耕地土壤而言,处于比较松软的状态,尽管与泥泞湿地差异不大,但与沼泽草甸比起来,仍然是差异性显著。耕地中往往散落或储存着丰富的食物,因此黑颈鹤主要是在耕地中进行觅食。综合考虑食物储存量和土壤紧实程度,不难得出,黑颈鹤往往更倾向于选择耕地作为食物源地,原因有2点:①耕地状况特别是未经翻耕的耕地散落的谷粒比较多,翻耕后土地变得松软,黑颈鹤能获得土壤无脊椎动物作为食物,同时还可以获取土壤中残留的马铃薯、蔓菁等作为食物;②会泽黑颈鹤越冬栖息地主要是旱耕地、少量的草地与湿地,尽管人类活动比较频繁,但是耕地丰富的食物量使得黑颈鹤降低了对其他土地的选择性。而对于泥地、草地、沼泽草甸的选择往往因地点而异,通常不会选择裸地觅食,除了裸地食物稀少外,裸地往往具有比较高的紧实程度,啄食不易,加上人为活动少,因此黑颈鹤觅食的难度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昆巽.云南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变化及可利用食物的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

[2]李文娟,张昆巽,吴兆录,等.云南会泽自然保护区黑颈鹤可利用食物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6):644~648.

[3]卢光义,杨晓君.云南省永善县越冬黑颈鹤及其保护[J].动物学研究,2014,35(S1):143~150.

[4]代红炀.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桥片区黑颈鹤觅食地的初步考察[J]. 生物技术世界,2012(12):97~98.

[5]蒋汝早. 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环境变化对越冬水禽的影响[J]. 中国林业,2011(6):41.

[6]李国刚,唐利洲,宦国跃. 云南省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桥片区水禽资源调查[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3):41~44.

[7]宦国耀. 在会泽越冬的黑颈鹤调查研究[J]. 云南环境科学,1993(1):37~38.

猜你喜欢

黑颈鹤
鹤舞高原
鹤舞高原
归来吧!精灵(连载六)
归来吧!精灵(连载四)
神奇的黑颈鹤
知习性善“打鸟”
会泽黑颈鹤拍摄之旅
冲冲哈拉木 藏族人心中的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