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国内旅游季节性测度研究

2017-03-23徐勇

对外经贸 2017年1期

[摘要]旅游业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测度季节性特征对于旅游学术研究,以及指导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以1994—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的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国内旅游的季节性,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国内旅游具有季节性特征,但是季节性差异不明显,并且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质量不高。据此提出重视旅游季节性问题,细化旅游时间序列数据,以及采取相应措施努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并缩小季节性差异的建议,以期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内旅游;旅游季节性;旅游季节指数

[中圖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1-0080-03

[作者简介]徐勇(1976-),男,满族,山东德州人,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分析、计量经济分析。

[基金项目]大连大学博士启动专项基金资助。一、旅游季节性与旅游季节指数

(一)旅游季节性

季节性是指在一年中按月或按季度规律性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多数产业存在有规律的季节性变动。旅游季节性是指旅游活动与旅游经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在一年中按月或按季度规律性出现的一种波动现象,也就是旅游旺季与淡季的交替现象。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而且对旅游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现象,自从Baron[1]对旅游季节性进行综合性研究开始,徐勇[2]对国内旅游季节性、徐克帅和朱海森[3]对国外旅游季节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期全面认识旅游季节性并减轻其不良影响。

(二)旅游季节指数

旅游季节指数就是运用数理模型分析旅游时间序列数据,并应用分析所得的指数来测度旅游季节变动程度和变动情况。

本文以城镇居民为代表,以国内旅游总人次、出游率、旅游总收入(旅游总花费)和人均旅游花费这四个序列数据为基础,计算旅游季节指数,测度1994—2014年中国国内旅游的季节性特征及其变动情况。

二、数理模型

本文采用按季平均法计算中国国内旅游季节指数,进而研究中国国内旅游的季节性特征。所谓按季平均法是指根据季度旅游时间序列数据计算旅游季节指数(若是月份数据则称为按月平均法)。

设研究期内共有n年,每年有m个季节,则旅游季节指数计算的简单平均模型(邓明、张荷观[4])如下:

上述计算步骤中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互换顺序,根据季度数据计算的旅游季节指数之和等于400%,根据月度数据计算则旅游季节指数之和等于1200%。

如果根据上述步骤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不等于其理论值(季度数据为400%,月度数据为1200%)且相差过大,则应作调整,调整方法是先计算校正系数,再用校正系数乘以各季度的季节指数。

校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三、旅游季节指数实证分析

根据式(1)、式(2)、式(3)和式(4)分析中国国内旅游相关序列数据,可得中国国内旅游季节指数(见表1)。

比较表1中计算的旅游季节指数可以发现,进行价格调整从而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对于研究国内旅游总收入(旅游总花费)和人均旅游花费的季节特征没有任何作用,对于原时间序列的季节性没有任何影响;还可以发现,国内旅游总收入(旅游总花费)和人均旅游花费在第1季度和第2季度的季节性特征相反,第3季度和第4季度的季节性特征一致;比较表1最后两行的数据可以发现,旅游总人次与出游率的季节性特征一致。

上述分析把21年的季度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在消除偶然因素影响的同时,也消除了不同时间段具有不同特征的部分季节性差异,为了更清晰地研究中国国内旅游的季节性特征,将这21年的数据划分为前期(1994—2002年)、中期(2004—2007年)和后期(2008—2014年)三个阶段,分别根据简单平均模型计算相应的季节指数(见表2)。

表2中数据表明,在20年中(剔除2003年数据)中国国内旅游的季节特征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异,随着时间的发展,淡旺季出现的季节发生了改变,淡旺季之间的差异(季节指数值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小。

1994—2002年,旅游总人次和出游率季节指数在第1季度最高,接近120%,而人均旅游花费季节指数最低,旅游总收入(总花费)季节指数也仅有9835%,为倒数第二低,这是因为受中国人传统风俗习惯影响,第1季度的出游以探亲访友为主,这种旅游以短途旅游为主,尽管出游人次高,但受经济条件限制,人均花费较低,从而导致旅游总收入(总花费)并不高;第2季度,除人均旅游花费季节指数达到10529%外,其他季节指数都不高,这是因为在此期间只有一个较长的公众假期——“五一”黄金周,出游人数和出游率相对较低,但能在此期间出游的人相对而言都是收入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人士;暑假期间家长带孩子出游的频率较高,而9月份又是大部分地区气候最好的月份之一,因此第3季度是传统的旺季,所有季节指数都超过100%,旅游总收入(总花费)季节指数和人均旅游花费季节指数更是分别达到12229%和11983%;“十一”黄金周之后,多数旅游地的气候条件和景色都越来越差,导致第4季度成为名副其实的淡季,所有季节指数均小于90%,旅游总收入(总花费)季节指数更是低到了7990%。

2004—2007年,与前一个阶段相比,旅游总人次和出游率季节指数在第1季度出现大幅度回落,下降到不足102%,旅游总收入(总花费)和人均旅游花费季节指数则是4个季度中最低的;第2季度则成为全年最淡的季节,第4季度反而成为旅游旺季,除人均旅游花费季节指数较低(9954%)外,其他季节指数均超过105%;尽管旅游总收入(总花费)和人均旅游花费季节指数仍然是4个季度中最高的,但旅游总人次和出游率季节指数则是4个季度中最低的,第3季度是传统旅游旺季的地位已经被第4季度所取代。

2008—2014年,第1季度成为最旺的季节,所有季节指数都超过了100%,这是因为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多居民的消费热情在元旦到春节这段时间集中释放,集中消费的结果也导致了第2季度变得更淡,各季节指数与前一阶段相比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第3季度传统旺季的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尽管旅游总人次和出游率季节指数不足100%,但旅游总收入(总花费)和人均旅游花费季节指数都超过了114%,是4个季度中最高的;同样受经济危机影响,更多的旅游者选择在淡季出行以节约开支,导致第4季度的旅游总人次和出游率季节指数接近106%,但人均旅游花费最低,从而旅游总收入(总花费)也不高。

出现上述变化,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出游的人越来越多,目的地选择越来越多样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各旅游地越来越重视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大规划和开发力度,在强化优势资源的同时,推出各具特色的专项旅游产品,如冬季冰雪旅游、温泉旅游、购物旅游、修学旅游等。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国内旅游具有季节性特征

根据王建辉[5]的研究,季节指数大于100%为旺季,小于100%为淡季,等于100%则表示无季节性。以此为据,根据计算的旅游季节指数大小可以把国内旅游划分为旺季和淡季。

根据王建辉的标准,本研究所测度的中国国内旅游季节指数,充分反映了国内旅游的季节性特征及其波动的规律性,尽管不同阶段的季节指数值不尽相同,甚至不同序列数据的季节指数值也不尽相同,有时还会出现淡旺季截然相反的情况。

2.国内旅游的季节性特征不明显

尽管本研究测度的季节指数表明中国国内旅游存在季节性特征,其波动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但是计算结果显示国内旅游的季节性特征不够明显。

按照López等[6]的研究,季节指数介于09—11之间的时期为旅游平季,小于09的为淡季,大于11的为旺季。如果以此标准来衡量,则仅有前期表现出了相对明显的季节性,中期和后期的国内旅游仅有旺季和平季,且以平季为主,而无淡季。

3.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质量不高

以1994年为基础,21年间(1994—2014)中国国内旅游业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是以总收入和总人次为代表的外延扩张所导致的,而人均花费的增长不明显,表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质量不高。

本研究所测度的旅游季节指数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整个研究期还是分阶段的旅游指数,往往出现旅游总收入与旅游总人次的旺季出现在相同的季节,人均旅游花费季节指数则在不同的季节达到最大值,三阶段中的中期和后期这一趋势则更加明显,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量的增长而不是质的提高。

(二)建议

1.重视旅游季节性问题

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国内旅游业存在旅游季节性,但季节间的差异不明显,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因为采用季度数据而不是月度数据计算季节指数;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中国地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各地资源、风俗、气候等差异较大,合并为全国数据再测度季节指数,就会因为不同区域间的互补、抵消从而使季节性差异不够明显。

尽管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季节性差异不够明显,但受旅游资源、消费者收入及假期安排和风俗习惯等的影响,旅游季节性则是一种客观必然现象。季节性的存在会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季节性失业等各种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季节性现象,研究季节性特征,从而根据季节规律性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季节性的负面影响。

2.细化旅游时间序列数据

目前的季节性研究可以星期为周期,甚至是研究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所表现的季节性特征,但这种研究对数据的要求很高,只有个别景区或者企业才能做到。

从宏观角度来说,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该加大收集、整理数据的力度,进一步细化数据,为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提供大量客观真实的行业数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旅游季节性特征,并据以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战略和策略,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3.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缩小季节性差异

目前中国国内旅游的发展是典型的外延式发展,依靠大规模接待实现一定规模的旅游总收入,但旅游发展的质量不高,这就要求相关利益主体努力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努力提高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质量。

减少季节性波动给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一是结合目的地和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情况,加大规划开发力度,开发新型专题旅游产品并提高市场推广力度,争取在淡季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二是政府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带薪假期制度的执行,鼓励旅游者选择错峰出游。

[注释]

①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从2009年开始才有农村居民出游的季度数据,在此之前仅有城镇居民的季度出游数据。

②2003年受SARS的影響,中国国内旅游出现较大波动,为了更清晰的研究其季节性波动特征,故而剔除该年度数据,以保证季节特征的一贯性。

[参考文献]

[1]Baron RRV Seasonality in Tourism: a Guide to the Analysis of Seasonality and Trends for Policy Making [M] Technical Series No 2 London: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td, 1975

[2]徐勇 国内旅游季节性研究述评[J] 旅游研究, 2013,5(2): 8-13,41

[3]徐克帅, 朱海森 国外旅游季节性现象研究述评[J] 人文地理, 2010,25(1):12-17

[4]邓明, 张荷观 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季节指数的估计[J]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3):375-378

[5]王建辉.论季节指数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 中国资产评估, 2007(9): 28-31

[6]López Bonilla, JM, López Bonilla, LM, Altamira, BSPatterns of Tourist Seasonality in Spanish Regions[J].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lanning & Development, 2006,12(3):241-256

(责任编辑:郭丽春)